藍飛鶴

藍飛鶴

藍飛鶴(1901-1930),原名藍福來,畲族,福建省惠安縣塗寨鎮新亭村人。1929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泉州特委組織部長、工農紅軍福建獨立一師二團團長等職。1930年9月參與組織領導“惠安暴動”,率部攻擊嶼頭山,配合掩護紅一團的行動。9月19日,敵軍調集重兵鎮壓暴動,藍飛鶴率部在嶼頭山與敵血戰,終因寡不敵眾,暴動失利。在轉移途中,藍飛鶴不幸被捕。在獄中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寫下了一首滿懷革命豪情的七言絕句:橫胸鐵血掃難開,浩劫推磨志不灰。滿地銅駝荊棘變,遊魂應逐戰旗來。9月26日,在惠安縣城東門外馬山英勇就義,時年29歲。

介紹

藍飛鶴,原名福來,字一翀,畲族,塗寨鎮新亭村人。1901年5月14日出生於清貧的耕讀家庭。父藍麗生是個富有正義感的塾師,在晉江縣河市鄉山村執教。飛鶴4歲時隨父同往,在貧困的山鄉度過童年。1919年“五四”運動時,飛鶴正在集美學校就讀,他閱讀《新青年》等大量進步刊物。1920年春,集美學生反對學校當局迫害進步學生,飛鶴參與罷課鬥爭,被開除出校。秋季,他進入泉州省立第十一中學讀書,又因參加學潮被開除。1921年春,他就讀泉州師範,校長侯鴻鑒思想較開明。飛鶴參與進步師生組織的明新劇社,編演《黑籍冤魂》,宣傳新文化思想。在他畢業時,老校長親題“外圓而內方,智慧而思密”贈他。

他在明新師範畢業後回鄉任國小教師。1923年應聘到廈門禾山雲梯中學任美術教師。課餘鑽研水彩畫、油畫、木炭畫和中國畫,旁及雕刻和攝影。他在國畫中擅畫崢嶸山石、蒼勁古松和凌雪的水墨梅花;還寫詩詞、小說,抒發熱愛祖國、追求進步和臨危不懼的思想情操。這些作品以後彙編成《白雲集》。在就學和任教時,他常於寒暑假回鄉與友人談論政治,抨擊時弊,曾組織過“崇實社”、“熱血團”,結識陳琨、曾賚弼等優秀青年,互勉共進。

在雲梯中學任教期間,目睹軍閥混戰,日本浪人和英美水兵橫行,列強侵略,官場腐敗,官吏奴顏媚外劣跡,滿腔激憤在他所填《長相思》詞中發泄:“鷺島無山不瘴嵐,遙看雙淚灑!”

1925年,飛鶴辭去雲梯中學教職,隻身遠渡重洋到新加坡,經友人介紹在英屬沙撈越詩巫任國小教員,兼靠賣畫收入維持艱辛的生活。他常與當地華僑民眾接觸,感慨良多,在家書中寫道:“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人先生們大談其所謂民主……實則是強盜的世界!”他在沙撈越和華僑一起參加反殖民當局鬥爭,先後舉行罷工、罷市、罷課及“反迫害、爭人權”的請願和示威遊行。1927年冬,終被殖民地當局驅逐出境。

飛鶴回到惠安,經蔡竹如介紹,結識黃埔軍校畢業生、共產黨員陳平山,在陳的指引下飛鶴較系統地閱讀馬列主義書刊,接受馬列主義思想,並在惠安參加共產黨地下活動,到東嶺創辦民團,爭取掌握一部分武裝力量,以配合陳平山開展地下工作。1929年初,經陳平山介紹,藍飛鶴被批准為中共黨員。同年黨派飛鶴到泉州以當國小教師為掩護,從事地下革命工作,他的住家也成為中共地下黨活動據點之一。

1930年初,飛鶴奉調到廈門負責中共福建省委直屬廈門港區工作。他組織工人貼標語、發傳單,有力地配合當時省委在廈門大劫獄的整個部署。廈門大劫獄勝利完成後,奉命向內地撤退。同年6月,飛鶴被調到泉州特委任組織部長,負責領導泉州工人運動兼管惠安地下工作。他善於與人力車工人結友,建立民眾組織,曾發動人力車夫、泥水匠、木匠和搬運工人在市區最熱鬧的“南十字”路(中山路與新門、塗門街交叉點)舉行集會大示威,大長革命氣勢。

7月初,根據特委的指示,飛鶴在惠北十八鄉、頂路陳一帶,以中共黨員為骨幹,以農會為基礎,發動農民1000多名,用梭標和少量步槍趕走駐在菱溪勒索田畝捐的著匪汪漢民部,取得抗捐勝利,鼓舞士氣,為惠安暴動打下基礎。是月,福建省團委書記王德來惠傳達省委同意泉州特委和惠安縣委關於在惠安舉行暴動的決定。8月初,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親臨惠安在胡埭頭村召開會議,指出惠安暴動在會攻縣城之後應立即挺進惠北三坪山區,建立惠(安)仙(游)晉(江)南(安)邊區游擊根據地,打通泉(州)漳(州)交通線,把閩西南遊擊區連成一片。會上決定成立福建紅軍惠安指揮部,藍飛鶴被任命為第二團團長。隨後,泉州特委、惠安縣委又在五陳山尾村陳琨家中集會研究,制定“惠東突破,惠北打援。會攻縣城,進軍三坪,然後向南安、安溪、漳平方面發展,打通閩西南通道”計畫。飛鶴不顧瘧疾復發,仍然堅持工作。

9月16日,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第二團在後洋村授旗誓師舉事。在團長藍飛鶴和政委陳琨率領下,一舉攻破山柄民團碉堡,擊斃民團團總陳鳴周,鎮壓惡霸陳奕昭,成立五陳鄉蘇維埃政府。遂即向前黃村、安固村挺進,發動民眾,清算高利貸剝削者,燒毀其田契、債券,沒收其家產分給貧民。17日下午,紅軍二團到達胡埭頭村,吸收一批青年農民參加紅軍,決定以里應外攻奇襲前林村。這時,他瘧疾又發,謝絕黨組織勸他隱伏養病的建議,於第二天清晨率領二團空襲前林村,逮捕林亮川、林孝純、林溪成,召開民眾大會審判,當場鎮壓林亮川、林孝純,大振革命聲威。當日黃昏隊伍抵達嶼頭村露營,飛鶴帶病觀察地形,巡查崗哨。19日敵海軍陸戰隊林壽國旅兩個連、一個迫擊炮排、縣民團常備隊和部分鄉鎮民團計一千多人包圍嶼頭山。飛鶴指揮突圍,經兩個多小時奮戰,紅二團營長曾賚弼和政委陳琨先後陣亡。飛鶴指揮掩護戰友撤出危險區後,才和最後一批戰士撤離。在突圍路上因病重掉隊,又為掩護戰友越過海灘,終被從輞川趕來的曾純如民團所截,不幸被捕。

惠安縣當局企圖以私人交情和收買手段軟化飛鶴,遭到義正詞嚴駁斥,當夜被囚於獄中。第三天飛鶴寫成七絕《絕命詩》 :“橫胸鐵血掃難開,浩劫摧磨志不灰。遍地銅駝荊棘變,遊魂應逐戰旗來。” 堅定的革命信念和視死如歸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1930年9月26日傍晚,藍飛鶴在縣城東門外馬山頂被殺害,犧牲時年僅29

烈士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藍飛鶴烈士陵園在惠安縣塗寨政府辦公樓附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