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顏知己[漢語詞語]

藍顏知己[漢語詞語]

藍顏知己,也叫碳粉知己,是一個與女性在精神上獨立、靈魂上平等,並能夠達成深刻共鳴的男性朋友。由於男女的特殊性,被譽為一種游離於親情、愛情、友情之外的“第四類感情”。

基本信息

名詞涵義

詞語註解

知己 知己

“藍顏知己”一詞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其語義還有些曖昧,有時指男性情人,但更多的時候指稱生活在女人身邊或遠方、關係介於情人與朋友之間的那樣一種男人。“藍顏知己”這一詞語是以已有的“紅顏知己”為構形框架,採用反義類推的方式而創造出來的。它從產生以來語形還不完全統一,有人寫作“藍顏知己”,也有人寫作“男顏知己”,還有人寫作“藍(男)顏知己”。

知己的含義就是讓對方非常了解自己。女人可以對這個男人講述不能跟老公講的話題,也可以哭訴自己男人給自己所受的委屈,因為是知己,所以他會替你著想,會站在你的角度為你說話,會在你被傷害的時候給你一個溫暖的懷抱,給你不帶任何一點情慾的擁抱。藍顏知己是針對女人而言的重要朋友,就算是從來未曾見面的人,也可以在電話里電腦里彼此掏心挖肺的講述彼此的故事了的。

社會內涵

藍顏知己,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第四類情感”,是對於愛情和友情的有益補充,是人際情感的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它是一種基於理性的情感,這種情感以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認同為前提。隨著情感主體相互認識的深入,逐漸產生相互喜愛和情感依賴。這種依賴來源於人們對於自我認識的追尋,對於主體獲得外界認同和接受的理性期待,即人們對於“我是誰”的自我追問。雙方藉助彼此照見自己,走入自我的心靈。

藍顏知己以相互的認知為基礎,較之愛情有著更多的理性元素,彼此的情感出自於對於對方的喜愛和欣賞。這份情感的高尚在於,它不以性生活為基礎,不是為了滿足人的本能欲望而產生的。它是兩個精神的需要迸射的火花,是出自於雙方對於單純美好情感的嚮往。因此,第四類情感對性持審慎態度。

概念界定

一般來說,藍顏知己存在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不乏上乘的精神戀愛,情感雙方有愛無性。異性雙方既保持著適當距離,有靈無欲,有情而無性,又擁有著高度默契和對彼此的惱念,他們之間無所不談,堪稱彼此生活與工作上的紅(藍)顏知己。這種有靈無性的情感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相愛之情,是兩性情感的一種升華,它通常只會發生在高素質人群中,對情感雙方的控制力和理性把握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那些缺乏高度控制力與共鳴思維的人之間,很難維持這種為情而情的情感,他們極易陷入第二種類型。

第二種即落入凡俗,為有愛有性的情慾合一。異性雙方默默獻心,也暗暗獻身,既追求精神的優美,也享受肉體的逸樂。這種“欲”源於人動物性的本能,而“情”則產生於原始生命力的升華,是真正的情愛意識。

歷史淵源

十大名妓 十大名妓

亘古以來,中國一直都是講求倫理原則的社會;倫理道德是中華文明的典型特徵,是協調人與人關係的最高準則。富含倫理道德的思想體系塑造了最具中華特色與個性的文化內涵,歷時千年,綿延不絕。中國倫理道德之中既有著與自然和諧、與天地通達的浪漫,也有著三綱五常代表的內在規範性和秩序性。在婚姻方面,中國倫理文化強調家國同構,因此關注家庭內部的倫常秩序。這對於家庭穩定有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壓抑人性的成分。自宋明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對於人性的壓抑就更為深化。

其實古代也未必沒有藍顏知己。古代的才女,要么是大家閨秀,要么是名妓。大家閨秀一般矜持,接觸社會面狹窄,其作品難得流傳,所以留下來的雖少,真實的才女卻未必那么少,不過被歷史遺忘隱沒了罷。而名妓,則是無論自古而來的男人還是今天的女人都公開熱愛的。

歷史上的名妓們大多有幾個特點:閱人多,經驗廣,鍛鍊出一身風流態度,且才貌雙全,色藝俱佳,成為男子們心嚮往之、戀慕追捧的對象,眾多名人雅士皆以結交一時名妓為賞心樂事,他們沾沾自喜稱之為——紅顏知己。名妓大概跟如今的部分女明星有相似之處,又似乎比女明星情義重虛浮少有品位有內涵,於是眾多名人雅士皆以結交一時名妓為賞心樂事。如蘇小小、李師師、陳園園、柳如是、董小宛等人,詞人、詩人、世家子弟、顯達高官,甚至以皇帝之尊都為之傾倒;民國年間以陸小曼之閨秀身份而自甘去做交際花就不難被人理解。而對於這些女子來說,不論尚未到來的晚景是淒涼悲慘還是平穩安妥,只說在那些好日子裡,那些男子們心甘情願為她們一擲千金,輪流排號到來約她們乘車郊遊,飲酒對詩,酬答唱和,中間真有三兩個可以與語、知情識趣的,既陪她們遣送了寂寞辰光,又令她們的生命一度飛揚快樂,用今天的標準來看,這應該就是理想的藍顏知己的境界了。

時代背景

社會發展

建國初期,由於交通通信不發達、市場經濟未走向規模化,人們生活質量與效率低下,起早貪黑都忙於生計勞作,對精神需求甚少,根本無暇顧及,對於“藍顏知己”是比較陌生甚或尚未出現的字眼。

改革開放30多年,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尤其是現代交通與通信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空前改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在極大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社會性開放程度。物質生活的現代化也促進人的思想的快速變化,國人的視野空前開闊,解除了各種各樣的外來文化與思潮。所有這一切,都促使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滿足,對情感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

溫飽思淫慾是有一定根據的,當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物質得到保障的同時,人們突然意識深處有種欲望的躁動,從原先的動物性提升到人的境界,隨之不滿現狀的意識逐漸抬頭。也許是一種精神意識的甦醒,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人的欲求、欲望是無界限、無止境的。在擁有了穩定的愛情和婚姻生活的同時,許多人也希望擁有一份婚姻之外的情感,擁有一份超然於婚姻束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與異性相處的空間。在這種背景下,第四類情感應運而生,它的出現和流行是人們追求情感多元化的必然結果。

道德衝擊

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價值觀念的變化,為人類情感的滋長提供了各種可能性,一切傳統文化與觀念都面臨新的挑戰,人們主宰自身情感的意識終於發生質的飛躍,人類對於自我主體性的關切,對於自由的渴望和對於自我價值的追尋,讓情感生活的視角從傳統的家庭本位轉變到了現代的個人本位,“第四情感”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從各種各樣的情感追求中迅速占據許多人的情感世界。

藍顏知己是對於傳統婚姻家庭情感的突破。在我國傳統婚姻結構中,單方面地強調女性對於男性的遵從和依附,而忽視女性自身的情感需求。這種壓制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後果,與崇尚自由的現代價值背道而馳。藍顏知己則充分尊重人們的自我情感選擇,尊重、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它強調情感雙方的平等人格和相互尊重,充分展現了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第四類情感作為與愛情、友情並存的情感,與其它情感,特別是愛情之間也凸現了一定的張力。它要受到一定倫理道德的約束,在家庭和婚姻層面上應以不傷害善意第三人為道德底線,而個體需要達到情感的衡平,關鍵還需構建情感“自治”與“自製”,“自愛”與“愛人”主客體相結合的情感平衡機制。

這種比友情多一些、比愛情少一些的中間感情彌補了愛情和友情都不能涉及的人類情感領域,是一種讓生活充滿理解與信任的人性表現。

女性訴求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女權運動的出現,女性獨立生存與競爭能力的提升激發了女性作為主體對自己在客觀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自覺意識不斷攀升。如果說傳統的社會角色分配注定了女性有限的視覺空間,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言說角色的分配將發生新的變化,據有關資料調查表明,從世界範圍看,21世紀婦女的生活領域將有進一步的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眾領域並重。這意味著婦女將更多地涉足社會,並由此帶來一系列的變化,藍顏知己的出現僅是端倪。

陳寅恪先生晚年著書表彰柳如是的自由獨立精神,在他的《柳如是別傳》緣起中說過:“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壞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即發自當日之士大夫,猶應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柳如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處於底層的婦女,而且是妓女,是底層之底層。陳先生甚至誇獎她“放誕多情”,稱之為“罕見之獨立女子”。晚明才子錢牧齋與柳如是的因緣可謂是因了柳如是的過人的才識,“格調高絕,詞翰傾一時”的柳如是曾接受過象陳繼儒那樣的名流的指導吟詩學畫,才名在當時的文人圈裡得到交口稱讚的她發誓:“天下惟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學士者不嫁。”而後柳如是關心國事、節衣縮食、資助鄭成功軍隊,更是顯示了她膽識過人、有胸襟的巾幗豪傑的一面。個性獨立、精神自由是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生存的重要前提,是擺脫男權文化桎梏的至關重要的一步,以此為基礎才有可能進行男人與女人在同一精神層面的對話。

20世紀以來,世界婦女運動的浪潮此起彼伏,雖然主題不盡相同,但主旨一致: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婦女通過各種方式為自己爭取各種權利,爭取受教育權、爭取就業權、爭取從政權等。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婦女提供了許多條件,為女性的獨立生存提供條件。從紅顏知己到藍顏知己,在兩性關係中,女性儼然以主動者的姿態在人生的舞台登場了。從某種意義上說,藍顏知己在女性生活中的出現是女性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是對多樣化生存方式的認同。

社會寬容

中國目前處於社會轉型時期,中西方文化理念不斷衝突和融合發展,經濟物質日益發達、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寬容程度空前提高。社會寬容度增加,更多意味的是現代人對於個人私密性的尊重。人們認可“性”是個人的事情,尊重他人的價值選擇。並且曾經我們為維護某種道德準則來定義的“愛”,如今卻可以認為是對真正的愛、自然的愛、不受桎梧而流動的愛的狹義理解。

藍顏知己的出現和流行是人們追求多元化情感的一種體現。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尤其是自由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戀愛、婚姻的最高境界不僅要追求“白頭偕老”,更需要享受豐富多彩的情感生活。生活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人,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給生活所帶來了困惑,尤其是貧富差距擴大、社會正義規則、政治權利無法保障等等問題導致人們普遍缺少內心的安全感,甚至不同階層的人們都產生了心理弱勢感。這種弱勢心理感受也同樣影響了人們的情感生活。一方面人們渴求情感的慰藉和婚姻的保障能夠提高自身在社會生活過程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由於異性交往越來越具呈現出功利性,導致人們對婚戀的忠實度和信任度下降,情感自身也變得極其脆弱不堪。正是在人們對情感產生迷茫和困惑的背景下,第四類情感產生並流行開來,成為一種新的能滿足一部分特殊群體情感需要的新型情感類型。

由於社會寬容度的增加,“藍顏知己”如詩如夢地綿麗在身處“圍城”之中卻孜孜渴望情感呵護的芸芸眾生的心裡,尤其現代城市的翅膀在經濟大潮的重壓下,無比的凝滯而沉重,在壓力與困頓的生活中,全方位的感情關懷成了人們自然而然的渴求。

易感人群

“藍顏知己”類第四情感往往產生於那些情感比較豐富、有較高學歷、有穩定工作、生活比較富裕的現代都市高知青年人群中。據網上一項近萬人參與的調查表明:66.35%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第四類情感,55.55%的人相信有純粹的第四類情感存在,而64.22%的人動過尋找第四類情感的念頭。這組來自網上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第四類情感主要出現在青年知識分子群體中,因為能夠上網的大多數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討論情感也主要是青年人所熱衷的話題。

從社會角色來分析,第四類情感一般產生於以下幾種情形:一是在同學、同事中產生。由於同學、同事接觸比較頻繁,對彼此的經歷、個性比較了解,彼此之間的禁忌較少,第四類感情很容易發生。二是在前男友、前女友中產生。由於曾經相愛的經歷給彼此帶來很強的親切感,相互了解較深。從情侶關係中退出,往往也並非純粹是感情原因,也許有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而心裡那份好感依然存在,因此前男友、前女友很容易走向第四類情感。三是在網友中產生。網路是第四類感情產生的最大溫床,網路的特點在某些方面能夠滿足人類對情感追求的心理:網路的隱密性增強了情感的神秘性,網路的開放性滿足了人們釋放壓力的需求,網路的即時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情感需要,網路的視頻功能帶給人們不需要見面也能體會到情感交流的真實性,網路的虛擬性可以避免因為產生瞬時激情火花而導致過密行為發生。

不同類型

類型原因
才智過人的男性不論對事業還是生活都會有引領的作用,得到一個更好的看問題的角度,幫助完善自我。
健康快樂的男性俗務纏身還能保持一顆健康快樂心的男人,他的人生必定是積極的,會幫你釋放壓力。
志趣相投的男性擁有共同的語言,無疑是最容易引為知己的條件。
情感單純的男性和單純的男人相處,會讓你放下戒心,比較容易投入。
願意傾聽的圈外人處於不同的社交圈,自然會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問題, 而不帶有個人色彩。
淡薄名利的男性以一種平靜態度看人生、看世事,他會帶給你一些更從容的態度和啟發。
直言不諱的男性絕對是知己的最佳人選,中肯的意見讓你在一大堆令人頭腦發熱的奉承聲中清醒。
心地寬厚的男性寬厚的胸懷比寬厚的肩膀更有用,當你舉步維艱的時候,這種包容的溫暖是無可替代的。
細膩的男性中性的情感以及敏感的心靈讓他更容易懂你。
人品過硬的男性和這樣的男人交往,即便很親密,也不會帶來閒言碎語,干擾你本來很平靜的生活。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

必備要素

十大要求

條件原因
人品靠得住絕對的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不會打著“對你好”的招牌,行“占你便宜”之事。
性格好相處要么與你的性格極其相似,能懂你所想;要么互補,能考慮到那些根本就在你認知盲區的事情。
態度不曖昧即便有好感,曾想追你或者不排除將來還會繼續再追你,都會如實告知。當時當下,絕不曖昧。
感情勝姐妹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男閨蜜,一定是在感情上對你絕對信任,與你不是姐妹,勝似姐妹。
甘當垃圾桶男閨蜜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充當女人的情緒垃圾桶,令女人順利變得溫柔平靜。
心胸要開闊一個小肚雞腸、唧唧歪歪、心胸狹隘的小男人,只會像唐僧那樣給你鎖上人生的“緊箍咒”。
口風必須緊男閨蜜最好是一個安全避風的樹洞,能替你妥善收留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秘密。
沒有占有欲男閨蜜可以當你受傷後的避風港,可當你要起航揚帆時,他卻是那個在身後祝福你的人。
柔軟又堅硬他要能有和你一樣的感性,才能懂得你的喜怒哀樂因何而起;但男閨蜜也一定是比你理性的那個人,才會在關鍵時刻不與你同憤怒共悲傷,而給你提供冷靜有效的建議。
做人有擔當比如你的另一半誤會他的存在,他絕不會做縮頭烏龜躲得遠遠的或者乾脆過來倒挖牆角。他會努力又真誠地用恰到好處的距離,證明他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幫你擋風遮雨,又不逾矩。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

五大禁忌

類型原因
八婆型八婆型男人,即通常所說的大嘴巴,這類男人平時嘰嘰喳喳說個沒停,對別人的私事八卦非常感興趣。
妻管嚴型沒有氣魄、沒有主見的男人不適合做藍顏,那種老婆很容易誤會知己之間的友誼,還是避之不及的好。
死要面子型這一類男人如果成為藍顏知己的話會顯得不靠譜,整天想著吹牛的男人又如何能成為知心好友呢?
慵懶享樂型知己是要能夠帶動互相上進的,男人應該有上進心,而慵懶享樂型的這類男人根本就對工作缺乏興趣。
風流博愛型這種男人懂得討女人的歡心,浪漫情歌、甜言蜜語,對他而言都是拿手好戲,討好每個女人就好像是他的終生職業。這樣的男人風流不羈,無論是家花還是野花,只要夠香,都想盡收囊中。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

社會影響

積極影響

緩解生活壓力 緩解生活壓力

贊成者認為與藍顏知己的交流有利於釋放工作壓力和緩解生活矛盾,對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

藍顏知己作為一種存在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人的情愛自然權利、對家庭情感功能缺失的彌補,其所涵蓋的倫理問題實質是婚姻之外能否有情愛自由,回答應該是肯定的。現代社會社會節奏快、工作緊張繁忙、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斷加大,人情日益淡漠。客觀環境造成人們情緒的壓抑,人們主觀上需要發泄這種壓抑的情緒來平衡自己的身心。現代社會的中堅力量大都出生在上個世紀60至80年代,他們普遍精神壓力過大,出現了空虛、寂寞、無聊、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然而有些夫妻未能採取相應措施及時有效地緩解和消除這些壓力,社會又尚未建立起相應的服務機構,一部分人希望通過與第四者的交流與溝通來釋放工作壓力,緩解家庭矛盾。由於第四者的身份是介於朋友和戀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能夠以旁觀者的身份給予真誠的關心,同時又不會越雷池半步,這種交流和溝通有利於排遣當事人鬱悶的情緒,使人的思想變得更加成熟與健全,以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從這個角度來看,第四類情感對當事人緩解壓力,緩和家庭矛盾起了一定的減壓作用。

消極影響

婚外戀 婚外戀

反對者將藍顏知己劃歸婚外情的範疇,這種曖昧與親密的交往對戀愛、婚姻起瓦解作用,認為第四者也是導致離婚率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旦“第四情感”演變為婚外戀,受傷害的往往總是女性,因為女人太投入了。同時,女人總是耽於幻想,一旦在寂寞時得到一點點關愛,便把對方當成了“藍顏知己”,殊不知,不少居心不良的男子,正是利用這一點,將虛浮的“第四情感”,演繹成活靈活現的生活劇,使不少家庭中的女人成了悲劇人物。”

轉型期的社會是新舊體制交替的社會,總會面臨舊體制與新體制不同觀念、不同利益結構、不同價值主張之間的衝突,因此,社會各層面都存在著激烈的衝突。尤其在在思想領域新舊道德規範存在內部衝突,存在傳統與現代的相互博棄;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的交替和銜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往往存在銜接不利造成的思想空場,而這種沒有規制的思想真空又會加劇人們思想意識領域的混論,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社會行為。

藍顏知己的存在引發了一系列的有關婚姻內外自由、平等和責任的倫理思考。由此引發的倫理衝突有:傳統情愛觀念與現代情愛觀念的衝突,情愛自由觀念與家庭功能責任的衝突。並且,藍顏知己作為一種存在亦是社會的一個隱蔽角落某種現象的反映,並非是一種普適的現象,因此,與普適家庭婚姻倫理觀念亦是衝突的。

合理存在

社會對於藍顏知己尚未形成統一意見,不同個體、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評價。心理學家認為第四類情感讓雙方實現了精神互補,維持了心理平衡,因此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醫學家認為與藍顏知己的交流有利於調解內分泌,進而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因而也是值得提倡的;社會學家則認為藍顏知己容易引起婚變,破壞家庭和諧,最終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更多地社會學家對其持批判態度。

其實藍顏知己與婚戀無關,它純粹是兩性間的一種情感,它滿足了部分現代人對情感多樣化的需求,是一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的必然產物。藍顏知己是當今社會中的一個較普遍現象。眾多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都表明,女性對藍顏知己的需要正是社會交往需要的一個側面反映,是建立在社會交往需要基礎之上的。藍顏知己的存在正是因為他滿足了個體自身的社交需要,她渴望得到一個無所不談、能夠及時正確感知自己心聲的知己,而這個知己恰恰就是某位異性。對於這種把藍顏知己嚴格限制在異性知己範疇之內而不越男女性愛之雷池的情況,配偶、戀人和社會都可以、也應該持一種寬容和接納的態度。因為她們第四情的對象僅僅是一個傾訴的對象,只不過這個對象恰恰是個異性而已,這種感情是真實的、健康的、美好的,並且互不傷害,人們能夠坦然交換看法,面對這種感情關愛而不被困擾,“藍顏知己”本身就是一個合理的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