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麗椋鳥中非亞種

藍耳麗椋鳥中非亞種

中文學名 藍耳麗椋鳥中非亞種。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兩性相同。嘴形幾直而尖,嘴緣平滑或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須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為垂羽所蓋。翅長適中,初級飛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狀,尾羽12枚。腳長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雌雄形態相似;幼鳥體羽具縱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藍耳麗椋鳥中非亞種
【中文別名】中非藍耳麗椋鳥
【拉丁學名】Lamprotornis chalybaeus sycobius
【命名者及時間】Hartlaub, 1859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椋鳥科麗椋鳥屬藍耳麗椋鳥

物種概述

兩性相同。嘴形幾直而尖,嘴緣平滑或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須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為垂羽所蓋。翅長適中,初級飛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狀,尾羽12枚。腳長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雌雄形態相似;幼鳥體羽具縱紋。

生活習性

藍耳麗椋鳥的棲息地是開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叢地區,常見於熱帶地區,主要是開闊的林地。在無花果成熟的季節大量湧現,它們主要是在地面上尋找食物,主食為植物果實和漿果,亦兼食昆蟲,抓蚱蜢,甲蟲。營巢於樹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縫洞中。將巢建在離地面3至13米以上的樹洞內,使用天然樹洞和或舊巢,巢用草、樹葉和羽毛等內襯。每巢產3~5枚卵,卵的顏色從紫琥珀棕色到各種藍綠色,平均大小27至19毫米,重量約6克。由雌鳥單獨孵化13或14天。幼鳥留巢期為23天,小鳥最初的食物是昆蟲,水果和漿果。

分布範圍

分布於烏干達西南部,肯亞南部,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剛果東南部,尚比亞東北部和東部,馬拉威和莫三比克西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