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條石斑魚

藍條石斑魚

藍點石斑魚(Epinephelus coeruleopunctatus)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波斯灣、日本南部、台灣、澳洲北部、斐濟群島等海域。本魚胸鰭較眶後區為短。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體呈紫褐色,體側有大小不一之白色斑點。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藍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coeruleopunctatus
本魚胸鰭較眶後區為短。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體呈紫褐色,體側有大小不一之白色斑點。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不甚明顯之扁棘。背鰭軟條部、臀鰭、胸鰭及尾鰭皆有白色邊緣,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5至1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1至61枚;縱列鱗數86至109枚。幼魚及未成年魚體色黑,成熟後變淡或墨色。體長可達76厘米。 

分布範圍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波斯灣日本南部、台灣澳洲北部、斐濟群島等海域。

生活習性

生活於2~65公尺海域,幼魚常出現於潮池中,偶爾還會進入河口區,成魚棲息於礁石斜坡、礁沙混合區及海藻繁盛區。性兇猛、機警,具領域性。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成長速度緩慢。這種魚的雌雄性別每天可變換數次。若兩條魚交配產卵,則其中一條先當雌魚,另一條則充當雄魚,一旦交配完後,它們又互換雌雄,再進行繁殖。

經濟利用

食用魚,肉質鮮美,清蒸及煮薑絲清湯均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