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信封

藍信封

藍信封,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的簡稱,始於2008年3月,經過四年的發展,於2012年11月註冊成為民辦非企業單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機構名稱: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

藍信封 藍信封

機構類別:民辦非企業單位

成立時間:2012年11月19日

務範圍:通過一對一書信來往、夏令營、項目地走訪等形式,在中國農村地區選擇留守兒童現象典型的學校,構建志願者與留守兒童間的長期朋輩心靈交流的平台,引導留守兒童形成健康、陽光的生活態度,培養青年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正確認識和廣泛關注。

使命:陪伴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願景:每一個留守兒童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藍信封成為大學生投身公益實踐的理想平台

每一個藍信封成員在進入社會後具有投身公益事業的熱情和能力

組織架構

藍信封的架構為理事會、監事會、顧問委員和全職隊伍。全職隊伍分為項目運營中心、志願者管理中心、項目研究中心、傳播中心、綜合管理中心。

理事會一個季度召開一次,時間為每季度末最後一個周六。一般上午理事會參與全職團隊季度工作答辯,下午為理事會會議;會後形成會議記錄,簽字,並及時在機構網路公示。

藍信封全職導師制度介紹:藍信封導師制度是藍信封建設學習型、穩定持久型團隊的保證。我們認為,前行路上,坎坷頗多,同伴鼓勵和支持非常重要。藍信封為每名全職配備一名公益圈多年全職的前輩,作為成長陪伴支持。同時,我們將根據導師的建議,為每名全職推薦學習培訓機會。

獲獎情況

2008年入圍 “谷歌”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全國30強

2008年獲中山大學“挑戰杯”社會科學類(省級二等獎)

09-11年連續三年獲中山大學社會實踐公益活動一等獎

2010年獲 大學生福彩公益優秀項目(省級)

2011年獲“調研廣東”大學生調研比賽二等獎(省級)

2011年獲聯想“微公益”大賽 第一名 (省級)

2011年入圍廣東首屆“愛·大家”珠江公益節“雙千一百”優秀公益團隊及公益項目

2012年獲第十四屆“廣東省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獎

2013年 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黑蘋果青年“公益先鋒獎”

2013年 麥田教育基金會“同行計畫”,金穗獎

2014年 首屆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2014年 廣東省共青團“益苗計畫” 省級示範項目

2015年 中華兒慈會“童緣中國MVP”最有價值公益項目

2017年 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銀獎

2017年 團中央和民政部頒發“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權益保護示範項目”

“藍信封”行動

項目簡介

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是一家專注於留守兒童心理陪伴領域的民間公益機構。

從滿足留守兒童心理傾訴需求出發,藍信封通過大學生和留守兒童的一對一寫信的書信陪伴的方式,構建志願者與留守兒童間的長期朋輩心靈交流的平台,引導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關注青年人在參與過程中的自我成長,並倡導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正確認識和廣泛關注。

藍信封留守兒童書信陪伴項目開展八年,已經累計為湖南、廣東、四川30所鄉村學校共4000名留守兒童提供服務,來往的書信數量超過了4萬封。藍信封是首屆“益暖中華”全國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賽的資助項目(由谷歌中國頒發),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由國家民政部和團中央聯合頒發),在CCTV1新聞聯播、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均有報導。

項目必要性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經常引起孤獨等各種心理問題,特別從國中開始,孩子開始逐步認識世界,此時正確引導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項目宗旨

同一藍天下,我們共同成長

項目目標

1)期望參與活動的孩子能夠:找到一位人生道路上傾聽者和夥伴,能與之分享喜怒哀樂;在大使的引導下能積極面對生活,建立與家長、老師及朋友的信任關係,從而能健康快樂成長。。

2)期望參加通信的大使能夠:以這種樸實而真切,簡單而深刻的方式去關注並了解真實的留守兒童個體,與之交換生活經歷,分享喜怒哀樂,收穫真摯的友情;對留守兒童心理需求有所感知,在與之溝通過程中,能做到“真誠、平等、分享”,同時獲得滿足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成長。

項目流程

——項目按周期實施,流程如下:

1 .項目地活動:寒假選擇留守兒童比例高的農村學校(跨粵湘兩省,實施學校達14所),針對初一留守兒童這個最需要聆聽的群體,進行活動宣傳、調研。與當地政府、學校老師溝通和聯繫,以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2 .高校大使招募:確定孩子報名人數後,面向在校大學生進行通信大使招募的宣傳、面試和結對;

3 .大使培訓:在結對後邀請青少年心理專家為大使講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以及與他們溝通的技巧,讓大使更好地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及需求。藍信封隊員講解通信技巧及大使的角色定位,推廣藍信封“真誠、平等、分享”的理念;

4 .通信管理與監督(1年):隊員輪班對大使的收發信情況作登記;

5 .項目地回訪評估(夏令營):暑假在項目地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義教、團培遊戲、團體心理輔導、通信回訪(項目評估)等。

項目特色

1 .注重心靈層面的交流:

反對說教,提倡在“真誠、平等、分享”的基礎上與留守兒童交朋友,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2 .參與式發展:

注重留守兒童和大使雙方的體驗。即雙方自己參與這一書信往來的過程,藍信封只負責通信維護,即頭一年的收發信和提供必要的諮詢、開展必要的培訓和分享活動。

3 .詳細的社會學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側重留守兒童的需求,主要涉及問卷和訪談兩種調研方式。

1)從分類來看,有一對一個別訪談,也有團體培訓的群體訪談,通常兩者結合進行;有老師訪談,監護人訪談,也有學生訪談。

2)就作用來看,一方面,這能促進大學生對項目地留守兒童群體具體情況的了解,有助於項目的完善和改進;另一方面也能拉近大學生與留守兒童的距離,拉近“藍信封”與留守兒童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面對面的關心。

4 .專業的志願者培訓:

1)關於培訓師:分三類人群,一類是有豐富經驗的兒童發展心理學方向的指導老師——講座式培訓,第二類是有長期實地調研經驗、通信經驗的藍信封項目組成員——講座分享結合的培訓,第三類是藍信封通信一年以上的大使——經驗分享式培訓。

2)關於培訓階段:分前、中、後期,分別對應寫第一封信之前,通信半年後,通信一年後。

5 .長期性活動:

我們要求志願者與孩子通信至少堅持1年,目前通信最長達三年,這樣的長期堅持,跟我們頭一年嚴格的面試篩選和專業的培訓、及時的分享、強有力的通信維護是分不開的。

6 .可行性、可複製性強:

“藍信封”項目按周期運作,其操作模式易於複製,強調保存主幹的基礎上創新。即一個藍信封項目運作周期,無論細節和執行方面如何創新,都大致經過以下四個大的環節:項目地活動(招募孩子)——志願者(藍信封大使)招募、結對、培訓——校內通信維護——項目地定期回訪(效果評估)。

藍信封由來

“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組織”簡稱“藍信封”,由“百公里精神團隊”組建。組織的正式成立,始於2008年3月的“益暖中華”谷歌杯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藍信封”項目作為全國獲獎項目之一獲得的啟動資金的支持。“藍信封”屬大學生自發組織,它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學生和留守兒童一對一進行書信往來,這個過程注重對留守兒童給予心靈層面的關注和精神的陪伴。“藍信封”之所以採用“書信往來”這種簡單原始的方式,是因為這能讓孩子及時述說成長過程困惑和迷茫,找到一位人生道路上朋友和傾聽者,在大學生的引導下積極面對生活,幫助建立與家長、老師和朋友的信任關係,從而實現自我成長。一個月,一封信,兩顆越來越貼近的心,藍信封搭建起一座座“心靈之橋”,讓大小朋友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藍信封”由此得名。

藍信封大事記

2008年3月 “大學生藍信封行動”創意初成,四人組隊參加第一屆Google全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

2008年5月27日 “百公里團隊”正式成立。

2008年7月 中旬前往湖南漢壽,4天走訪4所學校,確定龍潭橋中學及軍山鋪中學作為項目地學校,80多名留守兒童參加了學校活動

2008年9月 “十一”假期共21人前往湖南漢壽第二次考察及回訪,軍山鋪、龍潭橋及崔家橋三所中學共80多名留守兒童報名

2008年12月3日 中旬成員4人前往廣東河源預考察

2008年12月6日 藍信封參加廣東省NGO合作研討會,並作為嘉賓及現場工作人員

2009年2月 中下旬 成員32人前往廣東河源,確定源城中學、嘯仙中學、河源一中、河源二中作為項目地學校,共150名留守兒童報名

2009年9月2號-7號 共28人前往湖南漢壽第三次考察兼第二次回訪,軍山鋪、龍潭橋及崔家橋大約共220個孩子參與學校團培活動,135名留守兒童報名;回訪孩子為湖南漢壽縣第一、第二期孩子,共84人;與三合鄉學校達成今後合作共識

2009年9月26日 於中大南校曾憲梓堂會議室舉行三校區選舉會。南校區,東校區,珠海校區隊長組成理事會,確定各校區各部門負責人。此為藍信封第一次出台民主選舉制度。

2009年11月06日 獲得中山大學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公益比賽一等獎,贊助方亞德客決定對藍信封進行長期資助。

2009年11月17日 藍信封作為唯一一個受邀的大學生獨立團體,參與2009年第五屆中文網誌年會(Chinese Blogger Conference)——“微動力,廣天地”。

2010年02月24日-28日 中大東、南、珠海三校區共22人前往廣東河源進行考察及回訪(藍信封第五期項目地),內莞中學、溪山中學、元善中學共100多名留守兒童報名,回訪第三期留守兒童142名。

2010年04月 調研報告《留守兒童的需求分析——以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為例》寫作完成。

2010年05月24日 團隊成員代表和廣東省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錦華、團省委代表,對雲浮市雲安縣已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進行考察並寫作報告。

2010年09月6日-11日 中大東、南、珠海三校區共20人前往湖南漢壽第四次考察及回訪(藍信封第六期項目地),軍山鋪中學、龍潭橋中學、崔家橋中學及三和中學共150名留守兒童報名參加通信,回訪第四期留守兒童。

2010年11月末 中山大學北校區、廣外大學城校區拓點。

2011年02月21日-27日 中大東校區與廣外南校區成員前往廣東河源紫金開展項目地活動。

2011年06月-07月 中大南北校區、華師校區進行第二期“成長地圖”夏令營項目籌備,8月1日-10日在廣東河源紫金縣的三所中學舉行。

2011年10月 經過中大珠海校區試點半年後,藍信封各校區全面採用EMS郵寄方式,大使可以通過公布的單號查詢到信件即刻地點。

2011年11月25日-26日 第九梯隊全員大會。25日晚在中大東校區學生活動中心誕生藍信封第一個晚會。

2012年2月 周文華發起“農民工騎機車返城暖心護航行動”,在321國道順利展開,累計給約500人次從廣西返回珠三角務工人員提供服務。

2012年2月6日 麥田機構“同行計畫”最終入選名單出爐,藍信封與其他5家機構成功入選。

2012年2月15日-20日 中大南北校區、華師校區隊員前往廣東河源開展第九期項目地。

2012年03月27日 《中大青年》第79期以“笑與淚沉澱後的思考”為封面專題報導藍信封大學生公益活動。

2012年04月18日 “藍信封書信集”項目正式啟動。

2012年04月29日-30日 參加廣州白雲時尚音樂節暨親青匯嘉年華公益展(PM吖轉),得益於此次公益展,產出“喵星人通信明信片”、“藍信封手機鏈”等VI產品。

2012年05月04日 獲“廣東省五四青年集體獎章”,藍信封接受新浪微博“勞動·創造·奮鬥”專題訪談。

2012年06月10日 藍信封“尋人啟事”正式啟動,核心管理團隊首次同時面向藍信封內部和外部(學生/在職)人員公開招募以下崗位:理事1名,副秘書長1-2名,外聯與籌資專員1-2名,通信評估專員1-2名。

2012年08月下旬 確認新logo,秘書處聯繫麥田同行計畫開始推廣VI產品。

2012年09月上旬 藍信封成功入住越秀區青少年文化宮孵化基地。

2012年09.11-09.16 中大南校,珠海,北校三個校區聯合一起前往湖南項目地。

2012年11月19日 正式註冊成為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

2012年12月01日 藍信封全員大會暨四周年慶於大學城中大校區舉辦。

2012年12.15-12.17 副秘書長小岸、水顏代表參加麥田同行計畫-德魯克培訓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