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頻寬

薪酬頻寬

薪酬頻寬,指對多個薪酬等級以及薪酬變動範圍進行重新組合,從而變成只有相當少數的薪酬等級以及相應的較寬薪酬變動範圍。一般來說,每個薪酬等級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的區間變動比率要達到100%或100%以上。 一種典型的寬頻型薪酬結構可能只有不超過4個等級的薪酬級別,每個薪酬等級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的區間變動比率則可能達到200%-300%。而傳統薪酬結構中,這種薪酬區間的變動比例通常只有40%-50%。

推動戰略轉型

某民營大型儀器集團希望進軍一個新的業務領域,老闆從市場上招聘了一位子公司總經理。當時,老闆期望該總經理與其他子公司老總一樣,拿30萬年薪,但這個職業經理人提出要100萬,老闆進軍新領域心切,一口答應了。結果新總經理就任後,沒到3個月就被炒掉了,原因是此人在集團里工資大大高於同級別經理人,而3個月過去了,他所負責的新業務進展不大,引起其他人的心理不平衡。

據相關人士透露,2005年在PC市場上對陣戴爾扳回一局的聯想,是典型的藉助合理的薪酬戰略體系打贏了戰爭。2002~2003年間,當時面對戴爾直銷的來勢洶洶,聯想要調整業務戰略,戰略轉型,大力發展面對大客戶的直銷業務。然而,當時聯想的薪酬體系只適應渠道銷售業務,其人才結構上,也是以管理開拓渠道客戶的人才見長,擁有大客戶談判溝通經驗、開拓能力、適合做直銷的人才不足。聯想一方面從原有人才中挑選總監、經理,讓他們急速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從外部市場吸引人才。但從外部吸引的人薪酬遠遠高於原有內部的人,吸引外部人才就打破了原來的薪酬平衡,可能引起內部衝突。

薪酬寬頻設計的圖表 薪酬寬頻設計的圖表

怎么辦?聯想於是開始按行業、客戶、渠道等類別,重新梳理內部崗位,評估崗位價值。招聘人才從哪來?同時到外部市場挑選15~20家可能是人才來源的目標公司進行參照。通過具體數據分析,聯想改變了原來的點狀薪酬體系,引入“頻寬式”薪酬解決方案,使同一級別的人,有一個薪酬頻寬和變化幅度,即根據相關績效、經驗、勝任能力等多種指標,把崗位分為多個級別,每個級別又有多個層次,如第7級可有7+、7、7-等。這種更具包容性的“頻寬、帶級”式薪酬設計,使外部競爭性和內部公平性保持一致。當時確定了2年左右的過渡期,2年過去了,從業績來看,聯想已經順利地推進了它發展大客戶的直銷業務戰略。

1999~2001年,屈雲波在為科龍做行銷諮詢及後來進入克隆擔任行銷副總期間,也成功地利用薪酬戰略調整,使科龍由生產導向型企業,向行銷導向型企業轉變。1999年以前,科龍的行銷、行銷支持系統、研發、行政4個系統,不分職務系列,所有人員只要職位級別一樣,薪酬就一樣,以致大家都不願到一線去做行銷。屈雲波進駐後,薪酬向行銷系統傾斜,崗位價值序列中,行銷排第一,行銷支持系統排第二,研發排第三,行政排第四。薪酬政策調整後,科龍內部人員紛紛希望到行銷系統去,很快把科龍由生產導向轉變到行銷導向。

周期性變化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薪酬戰略。

在創業階段,企業需要高素質人才,但又往往現金不足。此時,經邦就建議創業型企業的薪酬策略選擇授予期權、股權或影子股權的方式,來降低薪酬的現金支付水平。

2005年底剛剛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公司,就是採用這種薪酬戰略的成功者。從創業吸引第一個員工起,李彥宏就靠他講故事的能力,把創業骨幹以相對的低薪吸引到百度來。百度的一位高層當初在某公司任副總裁,年薪60萬,到了百度之後,薪酬比原來還低,但獲得了期權。目前,這位高層的股票價值已達2億元,最高時則達到過4億元。創業型企業的這種薪酬戰略,不僅使百度度過了現金短缺的過渡期,得到了高素質人才,同時也使放棄一時高薪的創業夥伴獲得了很好的長期回報。

相比之下,由創業走向成熟的企業,其薪酬戰略也會隨企業生命周期變化而改變。以自主創新打敗跨國巨頭著稱的華為公司,早年靠高薪吸引英雄式的技術和行銷人才,同時讓這些骨幹把獲得的分紅拿來購買公司內部股票,此舉不僅能保留人才,構建公司的研發、行銷等體系,而且公司不必支付巨額的現金薪酬。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華為公司已經構建了較好的研發平台,其目前在研發領域的用人策略,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高薪招聘英雄式人才的模式,而是在薪酬總額相對不變的情況下,以不太高的薪酬招聘數量眾多的各種研發人員。在這眾多研發新兵中,只要有一部分能冒尖,變成研發創新骨幹,華為的薪酬策略就算達到預定目標了。

在有些行業,隨著行業由暴利時代向平均利潤時代轉變,企業薪酬策略、激勵辦法也會不斷調整。有家民營汽車設計公司,CEO能力很強,在前些年汽車業暴利時代,他決心大幹一場,高薪聘請了很多技術人員,勞動力成本很高。高利潤期過去後,後期吸引的人才,只好支付正常薪酬,就造成了薪酬體系不平衡。為了謀求平衡,於是,他採取降低短期高薪激勵的辦法,降低核心高層和技術骨幹現金工資,但允許他們購買公司內部股,薪酬策略也隨之由短期現金激勵為主,轉向長期股權激勵為主。

構建薪酬體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越來越多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與此相適應,企業員工也越來越多元化,僅中國本土,就有內地人、港台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美國人、歐洲人,等等。

事實上,在各地員工薪酬差異的背後,是跨國公司的薪酬架構。跨國公司在其全球薪酬架構下,某個具體職位整體薪酬水平一般會根據每個國家的競爭情況制定,但總體上,其實施的策略是全球薪酬的一體化。這種策略一體化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基本激勵導向一致,即在有限的成本範圍內,吸引到合適員工。二是外部競爭性和內部公平性以哪個為主要導向,全球是一致的。三是全球的薪酬組合是一樣的,工資等級也一樣,如總部15級,全球也是15級。

總部員工在派遣人員到發達、次發達、不已開發國家時,工資落在哪個級別,不論該員工在哪個國家,均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各國福利的差異不同。差異遵循的原則是:

首先是合規性,即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其次是依據權威中介機構提供的地區生活差異指數,在福利上給予生活補貼,目的是保證其生活水平不低於原來的生活水平。如派駐員工到非洲,生活水平可能低一些,工資定在某一個級上時,工資不變,但會給他艱苦津貼。又如,從中國派遣員工到發達國,以本國比較在國外生活指數差異有多少,補差即是多少,補貼主要在日常生活的住房、交通等方面,如公司負責住房、提供車,還有海外的緊急救助等,而法定的基本福利保障跟著所在國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