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福庵

薦福庵

薦福庵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天津市]小孫莊富貴里,始建於民國十二年(l923年)。薦福庵原是周公祠附設的一座小廟,周公祠是皖籍人周馥的祠堂。周馥歷任天津海關道、天津兵備道直隸按察使、直隸布政使、兩廣總督等職,在天津協助李鴻章[晚清名臣]辦理洋務達三十年,多次參與或主持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天津發展的新政。1921年周馥病故,在津門引起很大反響,社會名流嚴修、李士珍等老先生聯名上書北洋政府,為其建祠紀念,祠旁附築薦福庵,專為周公祠舉辦節日佛事。

基本信息

寺院簡介

薦福庵薦福庵
薦福庵規模不大,早期住持僧人為一山和尚和他的兩個弟子,衣食由祠堂供養,師徒三人能夠安居修道,為近代天津寺廟中少有的清淨道場。一山和尚道行精深,為開悟證道的高僧,曾為淨士宗大德印光和尚所讚許。一山和尚圓寂後,由其徒繼任住侍,前後達三十餘年。

周馥之孫周叔弢先生為天津工商界進步人士,1949年後主動獻出薦福庵,從此該庵就由天津市佛教協會管理。

50年代中期,佛教協會安排尼僧明宗法師移住此庵,於是就成為了比丘尼道場。“文化大革命”中,此庵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4月18曰,此庵重新開光,由妙賢法師率領信眾艱苦奮鬥,漸漸恢復了今天的規模。

建築結構

薦福庵薦福庵
薦福庵現存坐北朝南大殿三楹,青磚灰瓦,莊嚴古樸。殿內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系1991年由天津大悲禪院移請而來,飾色裝金,莊嚴輝煌。伽藍、地藏、藥師佛供奉一處。

殿內高懸:“普渡迷津”、“悲智力尊”巨字二匾,筆力雄健,凝重超然。山門兩側分別鑲有黃底黑字“莊嚴國土利樂有倩”、“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之木質獨字兩匾;壁上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使人耳目一新。

現又從緬甸迎請玉佛一尊,法相莊嚴;又有金額大匾、抱柱楹聯(16塊) 璀璨耀眼。

原先庵門與新倉庫護牆河之間是一片菜園,西面不遠就是海河,地理形勢使此庵“日受千人拜、夜明萬盞燈”。春、夏、秋三季,各種蔬菜,鮮嫩油綠,庵內花香鳥語,梵音經唄,晨鐘暮鼓,一派溫馨、幽靜的“人間淨土”光景。

寺院募款

1997年河北省張家囗地區發生6.2級地震,1998年長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薦福庵尼眾忍盛夏之酷暑,耐深冬之嚴寒,募集款物,救濟災民,先後募款十餘萬元,衣物食品兩萬餘件,其數目居津門宗教界之榜首;款物遠達甘肅岷縣、河北張家口及長江沿岸和松花江地區,住持妙賢法師親自奉送。

她們的義舉,《法音》、《天津日報》、《天津工人報》、《今晚報》、《天津青聯通訊》等雜誌、報紙作了廣泛的報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尊敬和讚譽。

寺院管理

寺院住持

現任住持妙賢法師,瀋陽市人,1992年出家,師從藏福法師,畢業於上海佛學院,現任天津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青聯委員,天津市南開啟智學校名譽校長。

寺內尼眾

寺內現有尼眾12位,在住持妙賢法師的帶領下,持戒念佛,二時過堂,過午不食,以六和敬的精神,共修無上大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