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寺[天津市蘆台鎮寶塔寺]

寶塔寺[天津市蘆台鎮寶塔寺]

寶塔寺位於天津市蘆台鎮內北街東部。此寺原有山門、前殿、後殿、和配殿組成兩進跨院,有鐘鼓二樓,面積3600平方米。供奉如來佛等。明天啟、清乾隆、嘉慶時均重修。

基本信息

甘肅慶陽市寶塔寺

寺院初建於西漢哀帝(劉欣)元年(公元前2年),當時寺名為“復圖寺”,隨著時代的變遷,時興時衰。公元716年,唐高祖李淵在弘化任郡首時,將“復圖寺” 更名為“正覺寺”。“安史之亂”期間,發生馬嵬坡兵變,唐玄宗避難四川,太子李亨率三百騎夜奔彭原,彭原郡太守李尊接駕,夜宿“正覺寺”,數日後李亨經平涼到寧夏靈武登基,稱帝肅宗。李亨第二次返回彭原後,駐兵半年之久,在此期間各路兵馬雲集彭原,商討平亂大事,拜郭子儀、李光弼為帥,南進平亂。因彭原是皇家救命之地,在唐朝中興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元757年,唐肅宗頒旨,重修寺院,敕建寶塔,敕封“正覺寺”為“彭原寶塔寺”,太守李尊監工修建。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大雄寶殿建築雄偉,寶塔威嚴,香火鼎盛,聲名大振。舊志中有“歷代一百二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記述。
早在東漢時,即公元67年起,甘肅慶陽彭原便有佛教聖地正覺寺。唐肅宗李亨即位前後曾二次駐足正覺寺,並在寺內與群臣共商平定始於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次年順利平亂,朝野上下認為這是佛祖顯靈暗中保佑,才保住了大唐江山。此後,為了感恩佛菩薩,肅宗下旨李遵,動用國家庫銀,巨資修建磚塔,歷時四年,至公元760年寶塔落成,正覺寺隨之被欶名寶塔寺。
該寺歷經1900多年,寶塔凌雲參天,七層八棱24門,正檐挑角,角端掛鈴。塔壁基寬0.9丈,塔基內徑1.8丈,外徑3.6丈,周長12丈,塔高9丈,登塔遠望數十里,風擺塔鈴響,聲聞遠百里,每當朝夕太陽未出和西下的一刻,大地上一片昏暗,而遠望彭原寶塔,其半截參天,其上依然沐浴在陽光中,如鍍上了金色一般,似佛光照耀大地。因而彭原古塔被譽為慶陽八景,曰《彭塔晚照》,這是彭原古縣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原來的寶塔寺,不幸毀於文革。1982年,當時的慶陽縣文化館就在該村組織成立了彭原村文物保護委員會。1985年3月17日,秒林法師親自視察了寶塔寺舊址,當地民眾和居士慷慨捐資先修建了天王殿。
1995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國家佛教協會副主席妙林法師出資結緣,自緬甸迎回的玉佛,就安放此殿,此玉佛高1.5米,重約2噸。
那座天王殿如今已經拆除,新建的大雄寶殿古樸典雅,莊嚴生輝。但見那尊釋迦牟尼佛端坐而微笑著,慈祥和藹極了,四周被十餘幅經幢環繞著。佛祖身後的四座菩薩像更是光輝燦爛,在此參拜令人如臨佛國仙境,心靜如水,不忍離去。
寶塔寺於2009年5月再建西方三聖殿五間,現已竣工,其他工程都在建設當中。
現任住持釋妙慧。

天津寶塔寺

簡介

寶塔寺經由天津市政府宗教事務局、天津佛教協會、天津寧河縣政府、寧河縣民族宗教委員會、發改委及相關政府部門審批立項,於二〇一一年將在七裏海生態濕地破土動工。項目首期投資約10億人民幣,寺廟總占地面積約33.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

建築

寶塔寺坐落於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古海岸濕地自然保護區七裏海綠色生態濕地,寺廟坐西朝東,分設東西天門各一座,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慈悲殿、大威德殿、 大般若殿、儒聖殿、仕祿殿、財神殿、三清殿、元辰殿、了凡宮、大梵宮、齋天法壇及供奉佛祖舍利的金剛舍利琉璃塔,四隅建有高18米的鐘、鼓、魚、罄樓四座,寺廟內供奉佛、儒、道聖像逾千尊。寶塔寺內設禪、律、淨、密佛學院各一,是全球首家融禪宗、律宗、淨土宗、唐密宗,四宗為一體的大型修學寺院。寶塔寺坐落於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古海岸濕地自然保護區七裏海綠色生態濕地,寺廟坐西朝東,分設東西天門各一座,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慈悲殿、大威德殿、 大般若殿、儒聖殿、仕祿殿、財神殿、三清殿、元辰殿、了凡宮、大梵宮、齋天法壇及供奉佛祖舍利的金剛舍利琉璃塔,四隅建有高18米的鐘、鼓、魚、罄樓四座,寺廟內供奉佛、儒、道聖像逾千尊。寶塔寺內設禪、律、淨、密佛學院各一,是全球首家融禪宗、律宗、淨土宗、唐密宗,四宗為一體的大型修學寺院。

規劃

七裏海?寶塔寺項目總體規劃是以寶塔寺建築群為軸心的明清徽建風格的大型生態濕地園林水景文化景觀。整體文化景觀建築群落綿延1100餘米,縱深1300餘米,寺廟主體選斗拱椽梁、檐牙高啄、盤柱鐫雕,古香古色。周邊文化景觀規劃依託寶塔寺深厚的佛學文化底蘊,採用現代聲、光、電、磁等國際先進技術進行建設。項目總體建設規劃藉七裏海生態濕地"水天性靈"設計,巧奪天工,寺廟終年煙霧繚繞,美輪美奐,可謂人間勝境,堪稱娑婆世界的釋迦慈航。
七裏海寶塔寺及文化項目總體建設規劃藉七裏海生態濕地"水天性靈"的設計理念,寺廟終年煙霧繚繞、美輪美奐,可謂人間勝境。
眾緣會聚,諸法生起。
七裏海寶塔寺及文化項目本著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眾群體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以國土恩、三寶恩、父母恩、眾生恩為行事參考,淨化心靈,依教奉行,服務於社會、貢獻於社會。以般若智慧把慈悲喜舍融入其中。發揚釋迦:心淨國土淨、心安天下安、心平天下平的緣起性空精神和空中妙有之精髓。
萬物籍因緣而生滅、因和合依緣而成就。
成就一方菩提道場、揚帆蓮海釋迦慈航。

交 通

溧水線路 2路[H] (城南站→城北站)從城南站開始坐車往城北方向,第15站為寶塔寺站,即可到達。
該線路總共20站:城南站 - 長安集團 - 金蛙新村 - 新建巷 - 縣高級中學 - 實驗幼稚園 - 榮昌花園 - 廣城花園 - 黨校 - 彎子口南站 - 中醫院 - 通濟街 - 長途車站 - 廟巷口 - 望京街 - 寶塔寺 - 縣運管所 - 華輝集團 - 馬場路 - 城北站(共20站)

江蘇金壇市寶塔寺

簡介

寶塔禪寺,坐落在金壇城南2公里的顧龍山(又名烏龍山)東麓。原名“關帝殿”,又名“漢壽亭侯祠”,因寺後有龍山寶塔,遂名“寶塔寺”。清光緒十六年(1890),正名寶塔禪寺(原匾額仍在天王殿正門上方),寺坐西南朝東北,整體建築依山取勢,錯落有致,氣勢雄偉。

特色

1991年經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開放。先後修復大雄寶殿、天王殿、玉佛殿、羅漢殿、山門、安養院等殿堂。新塑彌勒、韋馱、四大天王、釋迦牟尼佛和二十諸天、海島觀音、十八羅漢等佛像。現有房屋百餘間,建築面積2630平方米,占地12.5畝。
寺內的龍山寶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由塔身、塔剎兩部分組成,七級八面,高47.2米,內設樓梯,外有迴廊,塔平面呈八角形。始建於元代,經清代幾次修建,到乾隆年間又整修加固,基本完好,素有“烏龍疊翠”——金沙八景之一的美稱。但在日軍侵華時,被盜走塔剎銅寶瓶,致使塔心木端裸露,塔身損壞嚴重。1987年由政府撥款,並得到金壇籍宗教人士香港應成法師資助港幣50萬元,於翌年修復。它是一座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產,1956年曾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還保存文物碑刻兩塊。一是明代天啟癸亥年(1623),韓道享書《橫山返照》七律一首;一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建龍山關帝殿碑記》。上世紀90年代應成法師還捐贈珍貴玉佛一尊、大藏經165冊。

僧侶

現任住持悟忍法師,常住僧人20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