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仁

1934年春,薛志仁與強自修組織了“秘密讀書會”,他負責店頭高小的讀書活動。 1938年4月,中共中宜縣委成立,他先後任組織部長、副書記、書記等職。 1944年10月,在他的策劃下,國民黨一個班實施了武裝起義。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薛志仁(1908.2—1965.10),男,漢族,中共黨員。原宜君縣店頭鎮厚子坪村(今屬黃陵縣)人。幼年家境貧寒,從六歲起就靠給人放牛維持生計。12歲那年,他父親以押田負債的代價,才把他送進私塾讀書。

個人生平

1925年,薛志仁考入店頭高小。窘困的生活使他從小養成刻苦自勵、耿直剛毅的性格,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讚賞。1931年考入西安民立中學,開始結識進步志士,閱讀革命書籍,逐步接受了馬列主義。“九·一八”事變後,他痛感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民族災難的深重,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經常組織和帶領學生罷課、遊行示威、登台演說、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宣傳抗日。1932年3月,他經寧耀鋒、薛清介紹加入中共外圍進步組織—“互濟會”和“反帝大同盟”。6月,再經寧、薛二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3年4月26日,他組織發動全校學生罷課,驅逐了反動校長。鬥爭聲勢浩大,波及整個西安市。5月初,國民黨警察包圍了學校,殘酷鎮壓學生運動,他被校方開除了學籍。8月,他再次到西安與學校黨組織聯繫,但因主要負責人已被敵人逮捕,他也受到通緝而無果。從此,他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化名薛志仁,轉入西安民興中學學習,躲避敵人追捕。年底回到家鄉任國小教員。

1934年春,薛志仁與強自修組織了“秘密讀書會”,他負責店頭高小的讀書活動。在教學中,他改變舊式教學,啟用新課本以及油印進步小冊子教育學生,經常給學生講共產黨領導窮人鬧革命和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教唱革命歌曲,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

1936年7月,劉培植在宜君縣石堡村組建“中共紅宜縣委”時,薛志仁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負責店頭地區黨組織的發展工作。他依靠工農、發動工農,不到半年時間就發展了30多名黨員。是年秋,縣委決定成立店頭區委,由他擔任書記。他積極工作,壯大組織,使店頭迅速成為中(部)宜(君)革命鬥爭的中心。

1937年3月,中共陝甘省委遷至店頭,設立了紅軍辦事處(後改為八路軍辦事處),他在辦事處領導下將黨組織擴大到店頭前後川、建莊川、倉村塬,在中宜地區形成了以店頭為中心的抗日後方根據地。“七.七”事變後,他將店頭國小改名抗日國小,親任校長。在紅軍辦事處的協助下,他組織成立了抗敵後援會、青救會、學救會、婦救會、工會等抗日民眾團體。在學校成立了抗日宣傳隊,動員各界人士募捐抗日、支援抗戰,使店頭地區的革命鬥爭如火如荼。

1938年4月,中共中宜縣委成立,他先後任組織部長、副書記、書記等職。

1939年11月,國民黨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店頭成為國民党進攻的重點地區。薛志仁發動各級黨組織和抗日民眾同國民党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有力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1940年4月,國民黨以四個團的兵力進攻店頭。薛志仁率領游擊隊、赤衛隊配合八路軍獨立三營阻擊敵人,掩護洛川特委和八路軍辦事處機關安全轉移。店頭失守後,他仍堅持率領游擊隊在這一帶戰鬥。是年夏,他率領30多名游擊隊員在雙龍大莊梁活動時,被敵一個連包圍,敵人為了抓到他,到處張貼緝捕令,布下天羅地網懸賞緝拿。在當地民眾的掩護下,他一次次化險為夷。是年秋,國民黨38師和便衣隊包圍了他家,將他二叔父吊在房樑上活活折磨致死,把他父親、大哥、八弟打成重傷,父親因傷勢過重不久去世。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淫威,他毫不動搖,鬥爭意志更加堅定。

1941年,薛志仁帶領偵察隊在羅圈灣一個土窯休息時,突然遭敵人包圍,整整打了一天,游擊隊長許姜成及大部分隊員倒入血泊,他也多處負傷,幾次突圍都未成功,子彈打光後,他鎮靜自若、臨危不懼,迅速將所帶檔案燒光,砸壞槍枝,準備用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所幸雙龍工委派的通訊員及時趕來,他才得以脫險。

1942年,薛志仁任中宜縣委統戰部長時,策反感化了國民黨羅壽山部,使其為我游擊隊提供軍事情報、輸送武器彈藥。

1944年10月,在他的策劃下,國民黨一個班實施了武裝起義。此舉更加激起了國民黨反動派對他的仇視。除夕之夜,敵人將他一家18口人逮捕關押。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他大義凜然、堅強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

1945年初,他在雙龍舉辦了四五十人的教導隊(武裝幹部培訓隊),為後來成立的雁門支隊培養了一批骨幹。同年10月,雁門工委成立後,他任書記,負責中部(今黃陵)、宜君、蒲城、白水、富平、同官(今銅川市)縣部分黨的地下組織和武裝鬥爭工作。

1946年9月,雁門支隊成立後,他任支隊長兼政委,帶領雁門支隊輾轉於洛河以西地區,配合解放軍先後解放了隆坊、店頭、建莊、雙龍、焦平及銅川、富平、宜君、白水部分地區,殲敵2000餘人。他指揮了瓦渣嶺殲滅戰、白家溝伏擊戰、八丈塬攻堅戰等戰鬥,為解放宜君立下了戰功。宜君解放後,雁門支隊先後改編為黃龍軍分區獨立二十二團、警備十團、西北野戰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他均任政委,參加了壺梯山、荔北和解放銅川等戰鬥。

全國解放後,他先後任黃龍地委常委兼組織部長,寶雞市委書記,寶雞地委副書記、書記,寶雞行署專員,寶雞市人民武裝部政委,寶雞軍分區第一政委,省委委員等職。他擔任領導職務後,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繼續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工作負責,作風正派,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組織為照顧他,欲將其子女從山區調往寶雞,被他斷然拒絕。

1965年10月14日,薛志仁同志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終年57歲。他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戰爭歲月里,他三次被抄家、六次負傷、十次遇險,多次立功受獎,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在和平建設年代裡,他無私地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了緬懷薛志仁同志的功績,中共寶雞地委、專屬、軍分區為他勒石立碑,題寫了“黨的好黨員好乾部薛志仁”的碑文,永志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