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G.

薄伽丘,G.

薄伽丘,G.於1313年出生,義大利作家,是人文主義者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於1375年去世。

薄伽丘,G.

正文

義大利作家。佛羅倫斯一商人的私生子。一說生於巴黎,一說生於佛羅倫斯。少年時曾在那不勒斯學習經商,也學過法律。後來經常出入那不勒斯王羅伯特的宮廷,同王公貴族和人文主義者接觸,並研讀古代文化典籍。約1340年回到佛羅倫斯。在尖銳的政治鬥爭中,他站在共和政權一邊,反對貴族勢力。他參加了行會,多次代表共和政權出使其他城邦。但他不相信下層民眾。1350年同彼特拉克相識,建立了親密的友誼。

薄伽丘,G.薄伽丘,G.
薄伽丘是人文主義者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他的作品有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短篇故事集、論文等。 第一部傳奇 《菲洛柯洛》約作於1336至1338年。它以中世紀傳說為依據,描寫一對宗教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衝破種種阻撓,終於獲得相愛的權利。長詩《苔塞伊達》(1339)、《菲洛斯特拉托》(1340)分別從《特洛伊傳奇》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汲取素材,展示現實生活的美和愛情的歡樂。牧歌式傳奇《亞梅托的女神們》(1341)、長詩《愛情的幻影》(1342),具有隱喻詩的特點,把歌頌德行同讚頌純潔的愛情結合起來。長詩《菲埃索勒的女神》(1344~1345)、傳奇《菲婭美達的哀歌》(1345)也都描寫愛情。這些作品顯示了中世紀傳統觀念和騎士文學的痕跡,但充滿對人世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追求,譴責禁慾主義,對人物充滿激情的心理狀態的刻畫也比較成功。

薄伽丘,G.薄伽丘,G.
薄伽丘,G.薄伽丘,G.
薄伽丘最出色的作品是故事集《十日談》(1348~1353)。作品開頭有段“序曲”式的故事,敘述1348年黑死病流行時,10名青年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10天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中世紀傳說和東方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書》)。
人文主義思想是貫串《十日談》全書的一根紅線。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更進一步。他在許多故事裡批判天主教會,嘲諷教會的黑暗、罪惡(第一天第二故事),抨擊僧侶的奸詐和偽善(第六天第十故事)。這種批判表達了當時的平民階級擺脫中世紀教會和宗教的束縛的要求。
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描繪和歌頌現世生活,讚美愛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譴責禁慾主義(第五天第一故事)。一些故事頌揚青年男女大膽衝破封建禮教和金錢關係的羈絆,謀取幸福的鬥爭,曲折感人(第四天第五故事)。對於封建貴族的墮落、腐敗,作者也予以無情的暴露和鞭撻。他讚賞平民、商人的聰明、機智,維護社會平等和男女平等。不少故事說明人的高貴不取決於出身,而決定於人的才智(第四天第一故事,第六天第七故事)。有一些故事還塑造了多才多藝、和諧健美、全面發展的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人物。但其中也有某些故事渲染情慾和庸俗的趣味,反映出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資產階級人生觀。一些英雄故事貶低現世生活,宣揚寬容、順從,表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對中世紀道德觀念的讓步。
《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薄伽丘通過講述故事,描繪出義大利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他刻畫心理,描寫細節,塑造了不同階級、不同職業、具有鮮明性格特徵的人物典型。作品採用框形結構,把一百個故事串連起來,使全書渾然一體。他把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特點兼收並蓄。作品語言精練、生動、幽默,寫人狀物,微妙盡致。《十日談》為義大利藝術散文奠定了基礎,並開創了歐洲短篇小說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出版後廣泛流行歐洲各國。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國馬格麗特·德·納瓦爾的《七日談》,都是摹仿《十日談》之作。洛佩·德·維加、莎士比亞、萊辛、歌德、普希金都曾在作品中引用過它的故事。

薄伽丘,G.薄伽丘,G.
薄伽丘的最後一部文學作品是傳奇《大鴉》,寫於1355年左右。作者在書中詛咒愛情的罪惡,表示今後將收斂心神,埋頭研究學問,表現了他後期思想上的動搖。
薄伽丘晚年潛心鑽研古典文學,同時在佛羅倫斯講解和詮釋《神曲》。所著《但丁傳》是義大利研究但丁的最早的學術著作之一。他在《但丁傳》和用拉丁語寫的《異教諸神譜系》等論著中,批駁教會對詩歌的詆毀,提出“詩學即神學”的觀點;他闡述詩歌應當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強調文學的啟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詩人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汲取營養,並講求虛構、想像。薄伽丘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中世紀神學的觀念,但他的文藝理論為文藝復興時期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薄伽丘,G.薄伽丘,G.
參考書目
 B.Croce, Il Boccaccio e Franco Sacchetti, in “Poesia Popolare e poesia d' arte-studi sulla poesia italiana dal Trecento al Cinquecento”, Bari, 1946.
 L.Russo, Letture Critiche del Decameron, Bari, 1956.
 N.Sapegno, Storia letteraria del Trecento, Milano-Napoli, 1963.
 M.Marti, Il Decameron, Milano, 1967.
 C.Muscetta, Giovanni Boccaccio, in “La letteatura italiana, storia e testi”, vol.3,Bari,197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