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菁科

蕪菁科

蕪菁科特徵是體柔軟,一般伸長.本科已知2300種以上,多數生活於半乾旱地區,如我國新疆有41種,內蒙古有16種。

基本信息

芫菁科

蕪菁科蕪菁科
拉丁名 Meloidae Gyllenhal, 1810
形態描述
本科主要識別特徵是體柔軟,一般伸長;頭急下彎,有窄狹的頸部;前胸背板基部無脊;跗節異型;足長;每個跗爪有凹的葉瓣,具齒或刺。大多數種長形,有窄的前胸背板和長足;體3-30mm長,通常10-15mm;顏色多變,黑色、灰色、褐色、黃褐色,有時有鮮明金屬彩色;表面通常有細而很疏的微毛或缺如,少數則有密毛。頭下口式,比前胸背板大,後頭急縊如頸,表面光滑,具刻點或皺紋。複眼大,左右離開。觸角11節,稀見8-9節,通常絲狀或念珠狀,有時雄蟲中間的節變粗,著生在眼之間,上顎基部上方。唇基明顯;上唇突出。上顎彎曲,具齒突,有時鈍。下顎須4節,較瘦,端節略擴展。下唇有大的舌突,頦梯形,下唇須3節,較瘦,末節通常擴大。前胸背板比鞘翅基部窄,通常端部最窄,兩側沒有隆起和飾邊,表面光滑或具皺紋;側緣大;前胸腹板短;前足基節窩大,匯合,後方開放。中胸腹板短,三角形;中足基節匯合。後胸腹板短或長。足沒有明顯的外基節;前、中足基節突出並連線;後足基節橫闊,近於連線;轉節大,三角形,有時在雄性減弱;脛節有明顯的端距;後脛節常常不一樣;跗節5-5-4式;幾乎每節總有窄的跗墊;每個爪有跗葉,具齒或刺,通常腹面有兩列細齒。鞘翅完整或變短,稀見沿翅縫合生者,有時極度地分離;緣折小。後翅正常,稀見消失或缺者。腹節有6個可見腹板,縫完整。
生物學描述
本科幼蟲一般寄生於蜂巢,或食蝗卵,成蟲為害豆科植物及雜草。遇驚嚇時常從腿節分泌黃色液體,此液中含有強烈之斑蝥素(cantharidin),能侵蝕皮膚,使之變紅,形成水泡,有令人不快之劇臭,自古把此蟲乾燥研磨,作為藥用(發泡劑及利尿劑)。我國藥用種類主要為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及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兩種,俗有斑蝥等名。分布較廣,成蟲食大豆葉及花生頗烈。日本醫用種類為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歐洲用者為西班牙綠芫菁Lytta vesicatoria Fischer-Waldheim(即Spanish fly)。據研究以毛角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erg含斑蝥素最多。
分類及分布
本科已知2300種以上,多數生活於半乾旱地區,如我國新疆有41種,內蒙古有16種。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