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忠[浙江籍革命烈士]

蔣忠[浙江籍革命烈士]

蔣忠(1911—1948),原名章仲堯,又名尤堅、章伊,化名徐良,富陽常綠鄉(今屬常綠鎮)木塢口村人。家貧,少年輟學。12歲赴蕭山縣(今屬蕭山區)樓家塔拜師學雕花手藝。

人物生平

蔣忠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誠實勤勞的農民,儘管拼死拼活地幹活,仍難以維持五口之家的生計。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蔣忠在孩提時代,就懂得為家分憂,常常上山拾柴,攀細筍,採茶葉,深得家人和民眾的喜愛。9歲時上學,讀書頗用功,是同學們公認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12歲時,終因家境貧寒,父母只好讓他退學,遠去蕭山縣樓家塔村,拜雕花藝人樓求生為師,學習手藝。在學藝期間,他與師兄壽菊生相處十分親密。壽菊生是諸暨人,受壽松濤等早期共產黨員的影響,思想進步。壽菊生不斷給蔣忠講革命知識,比如,窮人為什麼窮,什麼叫剝削,什麼叫被剝削,等等。聽到這些,蔣忠喜出望外,猶如海洋中的航船找到了燈塔,森林中的迷路者見到的北斗星。自那時起,他一步一步地向共產黨靠攏。

蔣忠學藝出師後,參加了有中共地下黨活動的諸暨縣西門貧民習藝所,更多地接觸進步人士,接受黨的教育。不久,他又結識了地下黨員壽丹庭等人,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多次出色地完成黨的地下交通任務。經過考驗,蔣忠於1930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4月,蔣忠根據地下黨的指示,領著家鄉的一些農民參加了諸西起義農軍。這支隊伍手持土槍、長矛,衝進三都後,繳獲了國民黨警察分所的槍,並把地主、奸商的糧食、布匹拿出來,分給貧苦農民。就在這時候,諸西和其他各路農軍,遭到國民黨“省防軍”的包圍,農軍雖然浴血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暴動失敗。在反動派到處搜捕暴動骨幹的緊急關頭,蔣忠不懼不餒,繼續帶領木塢村的積極分子,同地主、土豪作鬥爭。因叛徒出賣,他於1931年被捕,囚於國民黨浙江陸軍監獄。入獄後,他遭受了鐐銬皮鞭和疾病飢餓的種種折磨。他寧可受皮肉之苦,也決不動搖革命意志。他積極參加絕食、破獄等鬥爭,努力完成黨組織布置的了解“犯人”的情況,幫助老弱病殘“犯人”洗衣服的任務,並拜難友為師,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學習文化。直至1937年底,日軍侵占杭州的前夕,在浙江陸軍監獄當局慌亂撤逃途中,才被釋放出獄。

經過七年監獄生活磨鍊的蔣忠,出獄後,投身於敵占區的抗日游擊鬥爭。

1938年春,他按照黨的指示,到江山縣工作期間,他化裝成難民,從開展“抗日保家鄉”的宣傳入手,採取組織兄弟會、打獵隊等形式,在民眾中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其間,他發展黨員20餘名,分別在仙居寺、琚源寺建立了黨支部。

1939年秋,浦江地區的“民先隊”被破壞,許多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被捕入獄。在這危難之際,蔣忠受中共金(華)衢(州)特委委派,擔任中共浦江縣委書記,領導人民民眾開展革命鬥爭。僅一年多時間,他就發展80多名黨員,恢復和建立五個區委。

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在白色恐怖加劇的情況下,蔣忠被中共金衢特委任命為富陽縣特派員。他到富陽後,深入鄉村,發動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政策,揭露漢奸和反共頑固分子,團結爭取擁護抗日的愛國紳士為抗日出力。

1944年1月,金蕭支隊建立,蔣忠任該支隊第二大隊隊長。

1945年2月5日,新四軍蘇浙軍區在浙江省長興縣溫塘村正式成立,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未到職,由粟裕兼),葉飛任副司令員,劉先勝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新四軍主力進入浙西天目山地區,蔣忠奉命到浙贛鐵路以西開闢諸(暨)、蕭(山)、富(陽)、浦(江)四縣邊鏡游擊根據地,任中共路西工委委員、路西抗日自衛大隊副大隊長,帶領游擊隊同日頑作鬥爭。

1945年5月,上級把偵察富春江兩岸敵情和去浙西聯絡的重任交給了蔣忠。蔣忠受命後,不顧安危,開展偵察活動;後又在第十一支隊東進中,找嚮導,搞船隻,為浙西新四軍攻渡富春江同浙東縱隊會師作準備。由於他完成任務出色,受到蘇浙軍區副司令員葉飛的表揚。

1946年冬,蔣忠在諸暨縣瀆溪鄉,連續舉辦了數期秘密的黨員積極分子訓練班。在訓練班上,蔣忠向大家介紹華北野戰軍在蘇中戰場“七戰七捷”的勝利形勢,說明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道理。經過學習,黨員骨幹中因反動派“清鄉”而出現的思想顧慮消除了,堅持武裝鬥爭、開展游擊戰爭的信心增強了。

1947年7月,為了同國民黨反動派設立在諸暨楓橋的“會稽山剿匪指揮部”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反擊他們對我進行的“進剿”,我活動在金蕭鐵路線兩側的革命武裝進行整編,成立了“會稽山人民抗暴游擊司令部”。當時,擔任路西工委委員的蔣忠被任命為副司令員。

在1948年4月17日的高城頭戰鬥中蔣忠指揮部隊以強大的火力,殲滅了盤踞在山腳下的敵軍中隊部,但靠東南方的敵分隊部,仍負隅頑抗。面對這種情況,蔣忠一方面以四五倍於敵的優勢兵力接連發起猛攻,另一方面進行陣前喊話,勸其放下武器,可是這個敵分隊長非常頑固,不時以火力還擊,還歇斯底里地狂叫:“金蕭支隊弟兄們,不要再當土匪了!”企圖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來解圍。蔣忠憑著自己的經驗,發覺敵人的槍聲逐漸稀疏,子彈快打完了,於是,他再次喊話:“何分隊長,你們已經打不下去了,我是蔣縣長,現在命令你:限你5分鐘,立即投降,再不投降,就要燒營房了。”殘敵眼見山窮水盡,只得慢慢地伸出白毛巾,舉手投降。戰鬥結束後,我軍的威望大大提高,蔣忠也成為指戰員們更加信賴和擁戴的副司令員。

革命歷程

1928年,蔣忠回到老家木塢口做雕花匠以後,結識了以棕匠職業為掩護、在諸(暨)、蕭(山)、富(陽)邊境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的壽祥興同志。受師兄、進步青年壽菊生及中共黨員壽興祥培養,參加了黨領導的社會活動地下交通任務。於1930年初入黨。同年4月,參加中共中央特派員卓蘭芳領導的諸暨農民武裝暴動。次年5月因叛徒出賣,被囚於浙江陸軍監獄。1937年底出獄,又投入地下鬥爭,在江山縣石門區一帶,以組織“兄弟會”、“打獵隊”為名,發展黨員20多人,組成黨支部。1939年秋,任中共浦江縣委書記,以國小教師身份作掩護,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恢復和建立5個區委。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蔣忠被金(華)屬特委任命為中共富陽縣特派員。1942年6月,日寇發動浙贛鐵路戰役,蔣忠組成了富陽縣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親賢鄉抗日自衛隊,蔣忠任指導員。1944年1月,金蕭支隊建立,蔣忠在第二大隊任中隊長。不久,又調任支隊部偵察參謀。1945年任金蕭支隊偵察參謀。在此期間,曾積極協助新四軍南渡富春江 。

抗日戰爭勝利後,駐浙新四軍和金蕭地區軍政人員奉命北撤,蔣忠和其他少數同志留原地堅持鬥爭,先後任中共路西特派員、路西地工委委員、路西縣委書記兼縣長等職,為建立和發展金蕭路西遊擊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1947年7月5日,會稽山抗暴游擊司令部建立,蔣忠任副司令員,指揮中余、盛村、高城頭、坑塢山等大小戰鬥69次,粉碎國民黨的“八縣圍剿”和“五縣圍剿”。

犧牲

1948年,蔣忠深入國民黨心腹地區從事策反工作。6月17日在離大章村4里多的北塢村口與敵遭遇,不幸中彈犧牲。是年,金蕭地工委授予“頑強工作的模範”稱號。

紀念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從國民黨富陽縣政府留下的檔案中,發現了一張被他們處以斬首示眾的蔣忠烈士的頭像。後來,這張頭像陳列在杭州雲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年復一年,每逢清明時節,總有一隊隊紅領巾們,面對烈士的塑像致以崇高的少先隊員的敬禮。

“九泉英靈應含笑,春江留得姓氏香”。蔣忠的犧牲使人難過,但他所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幾十年來,浙西人民沒有忘記蔣忠的業績,也沒有忘記為實現烈士的遺願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