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仕軍

每一個人都是習慣的奴隸,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你一輩子受益。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選擇,不斷地改變。 談到融入,我便很自然地想到了“水”,水是最會融入環境的。

講師介紹:

蔣仕軍老師,是國內企業管理高級顧問,行為學、行銷實戰型專家,有多年部隊、地方政府機關和現代企業管理經驗,曾在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河南、陝西、青海、甘肅、新疆、四川、重慶、廣東、江西、湖南、湖北等多個省市的企業培訓10萬人以上。 培訓過的企業,凝聚力顯著增強,員工素質有明顯提高,企業經營業績大大提高。業界有很好的口碑。

主講課程:

NAC 潛能激發、魔鬼訓練、拓展訓練、 團隊執行力、企業領導力、銷售管理、企業員工內訓等。
主要文章:
走出CIS誤區
CIS作為一種從國外引入的成功的企業管理經驗、它對改善企業形象、增加企業美譽度、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提高產品品牌的附加值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綜合許多案例後,我們不難發現國內許多企業在設計、導入和傳播CIS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妨礙其成功的因素,使得哲學家在人群中不斷播撒思想的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那么,CIS的成功究竟取決於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領導決策層的觀念、信心與決心。
雖然“CIS”的概念在我國喊了這么長一段時間,但很多企業的領導決策層對CIS卻缺乏相應的了解,偏偏 CIS又是一個相當專業、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資源和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推動的戰略性策劃,以致於很多企業在執行CIS推進的過程中,總是難以取得最終的成果。主要體現在:
l.過度迷信CIS,對CIS的導入存在不切實際的期望值。俗話說:所有的藥不可能拿來治一種病,但一種藥也不可能拿來治所有的病。作為一種戰略創新策劃方法,CIS既有其成功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企業對CIS的導入存在不切實際的奢望,錯誤地認為一旦導入CIS,就可以解決企業面臨的所有問題,那么離失敗也就不遠了。更為惡劣的影響是,這種狀況下失敗的企業很少檢討自己的過失,而是把責任全部歸咎於“CIS”,使得CIS這種原本充滿著科學院和系統性的戰略創新策劃蒙受了不少不白之冤。
2.急功近利,不切實際,對CIS導入過程中的困難估計不足,甚至幻想CIS的導入,能為企業的發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導入CIS的過程中,許多企業不是本著科學、嚴謹的系統流程去做,而是試圖繞過、甚至摒棄CIS的合理規範,用充滿主觀臆想和片面偏執的方式達到一蹴而就的目的。實際上,事物的產業與發展都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CIS的導入與推進過程也是如此,它需要一個系統規範、循序漸進的推動過程,需要長時間、持續的、許多人一起參與的努力,還需要解決導入過程中遭遇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
3.信心:正因為對CIS導入的長期性、艱巨性估計不足,所以領導決策層在CIS導入時的信心很容易因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而動搖起來。剛剛開始導入的時候,許多領導者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展望美好前景,認為CIS的導入是一件指日可持的事情;隨著CIS導入的逐步深入,對企業原有的觀念、做法的衝擊越來越大,甚至直接危及某些領導人的既得利益時,阻力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於是,CIS的導入過程很可能一改初衷,變成一場“有始無終”的遊戲,在企業內造成很壞的影響;
4.決心:正如上面所說的一樣,CIS的導入及推進過程無疑會觸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同時與原有的文化體系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衝突,這種時候,正是企業內輿論導向最為混亂、CIS的推進最為困難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一家企業的領導決策層沒有足夠的決心,對CIS的導入與推動表現出堅定的決心的話,整個CIS的導入同樣有可能在半路上“無疾而終”。
其次是CIS策劃與導入機構的責任心,專業程度與切入深度。
一家合格的CIS策劃與導入機構,應該是一家擁有戰略、管理、市場、營運、廣告廣播、設計等各方面專業人才,具有強大的戰略資源整合力及執行推動力的綜合體。因為企業CIS的導入及推動過程,實際上就是一次企業戰略重組及資源整合的過程,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相當多專門學科領域專家的支持與配合。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國內眾多的廣告、公關、行銷策劃類公司均宣稱自己有能力做CIS,甚至在公司簡介中大言不慚地印上“精通CIS策劃”,放眼看去,不由得讓人心在誰都可以做CIS,那么,它還有什麼專業性可言的疑慮。
所以說,當企業在考慮導入CIS時,一定要仔細甄選自己的合作者,因為導入作業的成敗,同樣受合作者(即專業CIS導入機構)自身資源條件與運營實力的制約。為了最終取得CIS導入與推進的成功,企業應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對自己的合作者進行考察;
1.CIS策劃與導入機構的責任心:相當一部分導入機構是沒有責任心的,導入前拍胸脯說大話,導入中拍腦袋扮機靈,導入後拍屁股走人,完全失去了從業者應有的責任與道德,直接破壞了行業的形象與公信力。正因為CIS的導入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所以在導入過程中應把握以下的一些原則:
●理論的指導
●縝密的調查研究
●嚴謹的分析論證
●科學的方案界定
●完整的流程控制
●及時的反饋檢討
2.專業性:CIS導入機構的專業性表現在技術專業性與心態專業性兩個方面。技術專業性是指此類機構應具備導入CIS所必需的人才、資源儲備,足以應付整套CIS策劃與導入。機構無論是何種狀況下均能保持自己的從業原則與專業立場,不隨聲附和客戶,不盲從所謂“專家”的意見,不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向客戶推銷沒有把握方案。這同樣需要CIS策劃與導入推進公司具有很強的意識控制能力和專業操作能力;
3.切入深度:雖然在制訂CIS導入計畫時需要有戰略性的眼光,但在初期操作中的成敗,往往對切入深度的影響很大。不管是做MI,還是BI、VI,都需要CIS導入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深度配合與緊密合作,所有方案的出台,均應建立在對企業原有基礎、現有狀況及未來發展態勢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上。如果缺乏這一點,即便是做出裝潢精美的所謂《CIS手冊》,即便是在企業內煞有介事地搞了一次又一次的培訓與推廣,還是有可能因方案與現實之間差距太遠而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套用一句套用廣泛的哲學命題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CIS導入機構切入的深度不夠,無法從實踐出發進行操作的話,最後得到的所謂“CIS方案”的生命力將極其有限。
第三,企業內部執行CIS導入作業部門的素質及其推動力度。
在我們中國,一直以來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在國外用得好好的,已經被實踐驗證過許多次的好東西,到了我們中國後,總是給弄得面目全非。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三點:
1.操作與執行人員本身素質不夠,依葫蘆畫瓢都畫不好;
2.操作過程缺乏有力的推動,致使後勁不足甚至無以為繼;
3.操作過程缺乏監控、造成大量黑箱操作及細節失誤,無法達到預計效果。
以上三點都有可能造成CIS導入作業的失敗,不管當初的出發點是多么美好,計畫是多么完美,都無法保證最後的成功
信用——管理者立業之本
管理者的信用,內涵是指誠實、公正、說話算數,外延則是指對他人的付出能及時地、連本帶利地償還,並且不附加額外的條件。一個管理者就象是一家銀行,在日常經營管理中也必須講求信用,以信取人。
信用可以為管理者,進而為企業和其他員工帶來諸多好處。
它有利於吸引資金——獲得上、下級的支持。有信用的管理者,上級領導會信任他,放心地將有關權力和任務交到其手中,由其自主開展管理活動,必要時還會成為其堅強後盾;而下級員工也願意追隨、輔佐他,即使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也在所不惜。
它有利於創造利潤——實現企業、管理者個人和下級員工的發展。有信用的管理者,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帶領下級員工高效、科學地開展管理活動,幫助企業實現快速發展,並因此增加自身價值,換取較好的收入、待遇和個人發展機會;有信用的管理者,還會主動為下級員工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爭取優厚的收入和待遇、提供充分的個人成長機會,以爭取員工的依賴和支持。
它有利於建立競爭優勢——管理者得到重用和良好評價。有信用的管理者,因為創利能力較強,自然容易得到上級領導的青睞和重用;也因為管理業績突出,而容易獲得良好評價。它有利於抵禦經營風險——幫助企業度過艱難險阻。有信用的管理者,是企業的中堅,起著穩定軍心的作用,當企業經營和管理遇到困難時,他們可以獲得下級員工的大力支持,憑藉自身過硬的本領和心理素質,沉著應對,確保企業各項工作正常運轉,最終使企業克服困難、走回良性發展的軌道。
管理者的信用不是與生俱來的,也必須象銀行一樣經過長時間苦心經營、精心管理才能逐漸樹立。為獲得信用,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
創造良好品牌形象。銀行的信用可以通過其品牌來傳遞,換句話說,良好的品牌形象代表了良好的信用。對管理者而言,樹立品牌形象是建立信用的第一步。為此,管理者首先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做到揚長避短,選擇適合發揮自己所長的工作機會;注意取長補短,虛心向他人學習,藉助他人力量完成本職工作。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包括儀表端正,給人成熟感和踏實感;管理風格清晰,並與自身管理層次和下屬素質相適應;工作作風踏實,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最後是主動促銷,管理者可以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展開個人形象;通過開展個人公關,與他人建立良好工作、私人關係;通過介紹個人經驗、發表管理心得、公開管理業績等展現個人能力。
實現利潤。沒有盈利,銀行就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轉,也就談不上保障客戶的權益,而管理者如果不能實現企業、下級員工和個人的發展,將會失去各方面的支持和勤奮工作的動力,最終導致信用喪失。為實現企業發展,管理者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所長,積極團結下級員工,銳意進取,苦心求索,勤奮工作。為實現下級員工發展,管理者應該關心員工的工作,掌握員工的工作動機和期望,與員工廣泛開展雙向交流;關心員工的生活,及時為員工排憂解難;關心員工的成長,給員工創造較多的學習機會。為實現個人發展,管理者應該準確評估自身價值,並依此尋求合適的工作崗位和機會,爭取適量的物質和精神回報。
實現資產增值。銀行資產可以分為有形和無形兩類,而管理者資產則包括能力和人格兩個方面。實現資產增值,既是銀行經營的目標也是其經營的動力,它可以顯著增強銀行的信用,對管理者來說也是如此。管理者可以通過總結經驗、參加培訓和開展學習等提高個人能力;也可以通過接受磨鍊、完善心智模式、培養良好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完善人格。穩定經營、規避風險。一家銀行如果不能穩健經營,其客戶會感到自身權益缺乏保障,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擠兌危機,而對管理者而言,如果一味投機和冒險,可能會葬送個人的信用和前程。為此,管理者應該在日常決策中,審時度勢,合理運用感性和理性思維,不盲目,不浮躁,確保決策的科學性;還應該在日常經營和管理中,做到公正、廉潔,不奢侈浪費,不損公肥私,不貪贓枉法。
總之,信用是管理者立業之本,通過建立良好的信用,實現高效的管理,應成為每個管理者孜孜不倦、刻意追求的長遠目標。
超級推銷員成功的十大準則
超級推銷員,既非俊男靚女,也非能言善道,他們寶貴的購富是:擁有成功的方法!
做推銷員很容易,任何一個企業對前去應聘的推銷員抱歡迎的態度;但做超級推銷員就不容易了。美國的調查表明,超級推銷員的業績是一般推銷員的業績300倍。在許多企業,80%的業績是20%的推銷員創造出來的,這20%的人並不是俊男靚女,也非個人能言善道,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擁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儘管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其共同之處。
1.肯定自己。推銷活動最重要的組成要素是推銷員。推銷員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歡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嫌棄自己,卻指望顧客會喜歡你,那實在太難為顧客了。香港推銷大王馮兩努說得好:“推銷員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以最大的愛心去喜歡自己。”
2.養成良好的習慣。有人習慣每天至少打50個業務電話,也有人每天打不到3個;有的人將下班時間定為晚上9點,也有人5點半就想著回家;有的人每天晚上都安排好明天的日程,也有人永遠不知道今天早上該做些什麼……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造就或阻礙自己,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每一個人都是習慣的奴隸,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你一輩子受益。如果你是推銷員,不妨問問自己有哪些“成功的習慣”?
3.有計畫地工作。誰是你的顧客?他住在哪裡?做什麼工作?有什麼愛好?你如何去接觸他?如果你是一個推銷員,不妨先自己評量,選擇一個行業或一個區域,深入了解此行業的動向或此區域的特性,使自己和目標顧客擁有相同的話題或特點。
日本推銷大師尾志忠史前去向一位同事們屢攻不下的外科醫生推銷百科全書,他事先對這位醫生做了一番了解,醫生的母親開澡堂,而這位醫生私下對蕨類植物頗有研究。拜訪時如意料般一進門醫生就下了逐客令,但尾志一句“我已到你母親那裡洗得乾於淨淨才來,應該有資格與你談談吧”,引起了醫生的好感。交談中,尾志介紹百科全書時帶的就是有蕨類植物的那本,連翻開哪一頁他都預定好了,如此有計畫的耕耘自然又得到一筆訂單。
4.具備專業知識。推銷員要具有商品、業務及其有關的知識。“這個功能該怎么使用?“你們是否提供安裝服務?”面對諮詢而無法提供完整或立即的答覆,“我再回去查查看”、“這個問題我請經理來跟你說明”,“這一點我不太清楚”……你的價值馬上被打折扣。
5.建立顧客群。一位推銷新手拜一位超級推銷員,正巧有業務電話,只見她立即從身後的柜子里抽出這位顧客的資料,檔案中完整地記錄了顧客的一切以及每次服務的內容,問她業績為什麼會那么好時,她順勢拉開檔案櫃對這位新手說,“有了這600位客戶,我還怕做不好嗎?”
要掌握2000萬人,是天方夜譚,但要掌握200人卻不是不可能的。通過廣結善緣的努力認識1000人水遠比只認識10個人機會多。從認識進一步成為顧客,顧客還能衍生顧客,逐步建立自己的客戶群,業績就會自然而然地增長。
6.堅持不懈。被顧客拒絕一次,10個推銷員有5個會從此打住;被拒絕第二次,5個人中又少掉2個;再被拒絕第三次,就只剩下一個人會做第四次努力了,這時他已經沒有了競爭對手。
一位保險公司總經理用“50一15一l”原則來激勵推銷員們的堅持不懈地努力。所謂“50一15一l”是指每50個業務電話,只有15個對方有意和你談談,這15個人裡面只有1個人去向你買保單。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哪裡來良好業績。
成功的推銷員是屢敗屢戰的,他們不相信失敗,只認為成功是一個階段,失敗只是到達成功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確方式。短暫的失敗,他們學會了更改的方法,促成自己進步。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改善,一次又一次的再從頭開始,便有了最後的美好結果。一位生意場上的高手說的好:“一份心血一份財,心血不到財不來。”
7.做正確的事。推銷員推銷商品或服務只是做對的事情而已,但做得正不正確就值得商榷了。女人買化妝品,決不是想買這些化學成份,她想買的是年輕和美麗;申請信用卡,當然不是為了這張塑膠卡,而是想要方便和自豪。你了解什麼是她想要的年輕和美麗,什麼是他想要的方便和自豪嗎?
8.優點學習法。每個人的優點都不盡相同,通常,人們只顧欣賞自己的優點,卻忽略了別人的長處。想要成為強者,最快的方式就是向強者學習;同樣,想要成為超級推銷員,學習別人的優點也是最快的方法。美國一位超級推銷員曾這樣回答求教者:“很多人驚奇,為什麼在30年前就已取得推銷成功的我,現在仍然遍尋有關推銷的新刊書籍。而我卻認為推銷工作如同其他部門的專家,除非選讀有關專業的最新文獻,否則是無法維持我的最佳業績的。”
9.正面思考模式。失意、沮喪、遲疑、挫折、沒信心、沒希望了、不可能的、失敗、退步、等機會、沒用……請將這些負面的情緒整理打包,丟進垃圾桶里。切記沒有人能打敗你,除非你自己。台灣武打小說大師古龍在一部小說中說的好:“一件事往往有許多面,你若總是往壞處那面去想,那你就是自己虐待自己。所以,你就算遇著打擊也該看開些,想法子捕捉光明的一面。”愛默生說:“心理健全的尺度是到處能看到光明的秉性。”
10.良好的個人形象。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一個擁有整潔外貌的人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好感。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影響力的實驗,安排衣裝筆挺和穿沾滿油污的工人服兩個人,分別在無紅燈無車時穿越馬路。結果衣著筆挺的明顯地有較多的跟隨者,而著工作服的卻只有少數甚至沒有跟隨者。所以“人要衣裝”可是一點也不假。
另外,由於在現代工商業社會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背負壓力,相對地厭倦壓力,冀求快樂從容。一些推銷員最令人討厭的就是死磨活纏,將自己的業績壓力轉嫁到客戶身上,而超級推銷員則是快樂希望的傳播者,無壓力銷售將是最好的個人形象。
企業行銷八大病症
市場行銷的理論與方法給相當多的企業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提高了企業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我們在看到這些可喜變化的同時,也應看到,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片面理解和運用了市場行銷的理論與方法,致使這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知不覺地患上了“行銷病”,其主要症狀有如下八個方面的表現:
一、缺乏戰略。傳統計畫經濟下誕生的國有企業,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營企業,大都沒有明確的經營目標和長期的戰略規劃,常常為了追求眼前的利潤,只重視商品一時的暢銷,不注重維護、創造企業的經營特色,在生產經營設施和技術開發上不願進行大的投資,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徵明顯。而世界500強企業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度重視經營戰略。不論是“通用”這樣的老牌勁旅,還是像“微軟”這樣的新貴,它們都從長遠的角度來制定企業的各種經營策略,特別捨得在研發和技術上投資,從而一步步穩紮穩打把企業做大做強。
二、理念滯後。“商場如戰場”,競爭的成功是建立在對手失敗的基礎上的。這是傳統的純競爭觀念。這種觀念反映在我國的市場上尤為突出和單調。我們能看到的國內企業競爭基本上都是價格戰和廣告戰,其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目前,隨著相互依存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純競爭觀念顯然有些落伍,資源共享、基於雙贏的戰略聯盟、企業間合作已是大勢所趨。競爭者之間、互補者之間併購浪潮風起雲湧,推動企業發展壯大。合作—競爭可以使現有的蛋糕更大或更多。現在企業間更需要的是合作與和諧,就像著名的銀行家勃納德·巴舍奇說的一樣:“你並不需要熄滅別人的燈光以使自己的明亮。”
三、一味造勢。我們的有些企業在進行行銷活動時,急功近利、譁眾取寵有餘,而著眼全局、深謀遠慮不足,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商品質量、售後服務上,而是一味地希望通過一個人、一個點子、一個主意什麼的使產品一夜揚名。誠然,通過某些活動,的確能起到迅速成名的目的,但知名度不等於美譽度,名牌不等於有名氣的牌子,轟動效應不等於轟動效益。一個產品要占領市場,不僅僅是要讓人知曉,更重要的是讓人了解它時,就能產生一種好感、信賴,從而在此基礎上產生購買行為。轟動效應必須同時具有知名度與美譽度,才能轉化為轟動效益。
諸如少女當街洗浴推銷熱水器、空調、西服論斤賣、商場門口摔酒瓶、餃子裡面放金戒指等所謂“點子行銷”活動雖可造一時之勢,但難造長久之勢;能吸引人們的好奇心不一定能激起人們的購買慾。如果企業要運用的話,其結果只能是蝕財又蝕名。且不說“點子大王”何陽如今已被“點”到監獄裡去了,單說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商家或產品還有幾個倖存的呢?
四、盲目跟隨。市場行銷理論要求企業應在廣泛分析消費需求、市場競爭和行銷環境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選擇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採用差異化的行銷戰略。而現實中,一些企業則不然,常常是“月亮走我也走”,習慣於跟著別人的感覺走。君不見,市場上白酒大戰、電視機大戰未酣,諸如VCD、PDA大戰又粉墨登場。這些低層次的重複生產經營,只能導致低層次的價格大戰,這樣激烈競爭的結果,企業成本增加,競爭各方損失慘重,直至最後只有少數企業才能生存下來,相當數量的企業都會敗下陣來,面臨倒閉的危險。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各方忽視產品的開發,使消費者的特色需求也難以真正得到滿足。
五、手段單一。市場行銷策略包括4P,行銷的整體效果取決於4P的結合程度。根據木桶原理,即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木桶的最短邊而非最長邊。那么行銷效果的高低實際上是取決於4P中最弱的方面,而非做得最好的方面。我們的企業在進行行銷活動時,非常重視促銷(尤其是廣告)和價格。這未免有失偏頗。再好的廣告、再低的價格,如果沒有優質的產品和便利的通道作為支撐同樣是不可能成功的。曾經為央視“標王”的秦池和愛多的教訓是深刻的,他們雖然靠央視廣告而一夜成名,但由於廣告投入太大和產品創新乏力、管理滯後等原因,終使他們的美夢很快破滅。
六、重外輕內。即重視外部行銷,忽視內部管理。市場經濟和市場行銷要求企業必須充分重視市場分析,重視環境因素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重視消費者、競爭者、業務相關組織的分析,重視外部行銷策略、戰略的研究、制定和實施。但是,外部行銷的成功必須有強有力的內部條件為基礎和後盾。沒有好的內部管理,沒有高素質的人才,沒有堅實企業基礎工作,就沒有企業的真正實力,企業外部環境的威脅就無法避免,企業就無法進入、占領和鞏固市場。
但現實中,相當一部分企業,特別重視外部行銷,把大量的人才、物力和有限的財力幾乎都投入到產品銷售上,而企業產品開發的基礎工作差,設備老化、工藝落後,產品質量差、成本居高不下;職工缺乏系統培訓,職工素質提高緩慢;企業基礎管理混亂,生產效率低、物耗大、效益低。這種“三落後”的內部管理到頭來又影響外部行銷,使外部行銷失去了保證。這種“重外輕內”的結果,企業所獲得的只是暫時的、局部的利益,缺乏持續發展的基礎,企業競爭乏力,企業內外受困。
七、貪新忘舊。一般企業相信,吸納新顧客對企業成長非常重要,屬於一種積極主動的進攻策略,而維繫老顧客為消極、被動的退守策略。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很多企業吸納新客戶時所採取的策略,往往令現有老顧客感覺到被輕視。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銷觀念,要知道,維持一個老顧客所需的成本是尋求一個新顧客成本的5倍,而要使一個失去的老顧客重新成為顧客所花費的成本則是尋求一個新客戶成本的10倍。
八、道德欠佳。主要表現在一些企業在進行行銷活動時,重視一時承諾和宣傳,而忽視長期的兌現和服務,更有甚者,在行銷活動中運用種種手段欺騙消費者。如名為打折,實為抬價;名為贈物銷售,實為購物搭配;又如有的企業在各大媒體舉辦徵集廣告語大賽活動,聲稱將在某月某日的大報上刊登大賽結果,其實他們壓根就再也沒有下文,筆者曾特別留意過某掌上電腦和空調企業(均為國內知名企業)的徵集廣告語活動,他們的表現也未能脫俗,結果也是個大騙局。還有的企業在進行社會募捐活動中,表現“積極”,電台有聲,電視露臉,報刊有名,舉起募捐牌,開口就是十萬百萬的,到真正付款時卻不見蹤影,據央視透露,很多募捐活動的資金到位率只有40%左右,而這些說話不算數的也不乏知名企業。能在大庭廣眾下不兌現承諾,更不必說平時對一般消費者所做的承諾了。
學 會 融 合
舉目四望,時代在變,節奏在變,周圍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這個世界唯一不變就是“變”。
來到浙江剛剛一個月,就經歷了兩次颱風天氣,這就是地理上差距,也多了一些感悟。
颱風中,被風颳倒的電桿和白楊樹比比皆是,然而,風中的楊柳卻隨風搖曳,她們沒有受到絲毫傷害,頓悟:原來電桿和白楊至所以倒下,是因為它們不能融入風的動能之中,一味強頂,導致自毀。
現實生活中,我們人也一樣,周圍的環境每天都在變化,如果我們處變不變,不因勢而動,只有被環境所棄了。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選擇,不斷地改變。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融入這個世界,融入這個環境。
談到融入,我便很自然地想到了“水”,水是最會融入環境的。她有小橋流水的歡快;也有滴水穿的堅毅;有融入大江大河的澎湃;也有山塘小池中的平靜;有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怒吼;更有迭入黃果樹萬丈深淵的勇氣、、、、、、不管環境是方還是圓,她都能行動自如,即使是遇到沙漠,她也能深入其中,待溫度變高她又以氣態隨空氣流動,當遇到冷空氣,她又變成雨滴灑向人間。
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依靠獨立的個人而獲得成功的時代,一個人縱然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顆子釘來;一根火柴很容易被風吹滅,一個火把一般不容易被風吹滅,但還是經不起狂風暴雨;如果是火山噴發的岩漿,她就能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摧毀一切障礙!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融入團隊、融入環境才能得以得到最大的發展。學會融合吧,朋友!在融合中你的力量會得到倍增,你的智慧會得到升華!
真正的兄弟應是如此
兄弟應是如此簡單:簡單到好久不用聯繫,但是不能忘記;兄弟是什麼?是傷心時最想見的人;是打擾了不用說對不起的人;是得到幫助了不用謝謝的人;是職務高升了不用改變稱呼的人;是無論天涯海角都時時掛念的人;
財富不是您一輩子的朋友,兄弟卻是您一輩子的財富!人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勿勿過客,請您珍惜你真正的兄弟和生命中每一位貴人!
莊子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戰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於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遊手好閒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鬥者?吾將賞賜千金。”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此任。”太子問:“莊子是什麼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於水火。”於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麼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麼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王說:“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聽了,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幾天,在館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後,再請先生獻技比劍。”於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於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莊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麼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麼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後試。”大王點頭,道:“願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大王好奇相問:“天子之劍何樣?”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恆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維。此刻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後,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聖之士為首,以豪傑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乃諸侯劍也。”文王聽了,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如何?”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後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於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於鬥雞,─旦不慎,命喪黃泉,於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了,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了,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設定目標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么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傳中,發現這段話的時候,我正在讀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流年》,這部作者花了16年寫成的7卷本巨著,有很多次讓我望而卻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給我的啟示,這部書可能還會像一座山一樣橫在我的眼前,現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我曾想,在現實中,我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稍微具有一點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許會少許多懊悔和惋惜。

工作經歷:

1976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副營職幹事;
1989年轉業到湖南洪江市勞動人事局先後任辦公室主任、任副局長等;
1990年任湖南洪江市市長秘書、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小城鎮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等;
1993年停薪留職下海任廣東惠州雄峰實業公司總經理(從事房地產開發);
1998年任湖南正清製藥集團公司正好公司銷售部部長,2001年任 西南大區銷售總經理;
2006年任北京泛球科力醫療投資集團公司執行總裁兼行銷總監;
2010年任浙江嘉興市鼎衛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