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國輝大講堂

苑國輝大講堂

“苑國輝大講堂”,是美國管理協會(Academy of Management)在2012年3月份,正式吸收知名講師“苑國輝”為協會會員之後,就其提出的“潛意識再造理論”而設立的管理改善專項議題研討活動。本活動主要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對人的”潛在心理活動規律“的研究,來揭示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當中所存在的”非本位“因素對於”常態化“員工群體的影響,並通過重鑄員工的”潛意識心理活動環境“,來將這種影響最大化地牽引至有利於企業管理的方向,進而將其形成管理體系以維持企業的健康運營。“大講堂”活動本身,僅僅是一種管理專題研究形式,並率不屬於任何社會團體,它的組織目的,主要在於能夠更方便地吸收那些可以在企業第一線接觸到管理實際工作的心理學專家、講師、諮詢師,來一同完成本項潛意識開發及導向工作。

概念來源

苑國輝大講堂,是美國管理協會(AcademyofManagement)在2012年3月份吸收知名講師苑國輝為該協會會員之後,就其倡議的“潛意識再造理論”而設立的管理改善專項議題研討活動。
本活動主要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解剖人的潛在心理活動規律,來揭示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當中所存在的”非本位“因素對於“常態化”員工群體的影響,並通過重鑄員工的”潛意識心理環境“,來將這種影響最大限度地引導至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方向,進而將其形成管理體系以維持企業的健康、高效運營。
“大講堂”活動本身僅僅是一種管理專題研究形式,並率不屬於任何社會團體,它的組織目的,主要是為了更方便地吸收“那些能夠在企業第一線接觸到管理實際工作”的心理學專家、講師、諮詢師,來一同完成本項潛意識開發與實戰導向工作。

研究誘因

當一個企業遇到發展瓶頸的時候,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接受培訓”,通過引進新的理念、學習新的知識,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打破企業發展的瓶頸。可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又往往會變得迷茫起來,因為學習沒有方向,努力沒有目標,我們到底應該學些什麼?
記得之前有一位學員,曾有過這樣的抱怨:說是“以往我們在聽課的時候啊,每次都是‘在課堂上’觸動會很大,總能感覺好像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有的時候呢,甚至還會覺得很激動、很興奮,像是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似地,可是到最後,一旦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那情況就全變了,又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學過似地,基本上還是只能按照自己原來的老路子去工作,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怎么樣?大家回想一下,你所遇到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的呢?
為什麼會這樣?管理本身沒有對與錯,單就任何方法、策略,我們都不能簡單地論斷其“是與非”,可是有一點:在適當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方法,才是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那么對於我們目標的狀況來說,這個根本到底是什麼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前面我們所反映的普遍現象?

理論基礎

管理工作,在人們的印象里一直以來都是一項”說教“工作,而這種”說教“的作用,無非在於改變人的思維模式,也就是人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往往是很容易就被改變的,比如:你給員工講一個”道理“,他就改變了;或者是發生了某些事觸動到了他,他也改變了;又或者是不講道理、沒有事情發生,過一段時間,他也有可能自己就改變了,這就是”意識“的特點——善變易逝。而相比之下,我們的另外一種意識形態”潛意識“則不同了,它的特點是——持久永恆的,只要我們能找對方法,形成一種有利於我們”潛意識再造“的環境,那么我們的”潛意識“便會很自然地跟隨著我們所塑造的環境,慢慢地向著有利於我們工作改善的方向發展。下面,我們需要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潛意識“到底是什麼?另一個是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而言,我們塑造的”環境“又指的是什麼?

講到潛意識,這裡我們需要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為什麼我們的“行為”和“意識”往往都是相分離的?比如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有沒有誰會認為“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有沒有誰會認為“努力工作”是沒有用的?又有沒有誰會認為“勤儉節約”是沒有用的?沒有哈,我們知道這些都有用,並且知道它們都很重要,這在我們的意識當中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實際行為,卻還經常與它相悖,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識”去行事呢?至於為什麼,往往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因為這些都已不在我們可知的意識範圍之內,而是受制於“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掌控的”另外一種意識形態,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潛意識”。對了,就是這種隱藏於我們背後的“潛意識”一直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使得我們的“行為和意識”往往都是處於相分離的狀態,甚至從某種角度來理解,應該說“它”才主導我們行為的關鍵。

潛意識,是一種獨立於我們意識形態的下意識行為,通常,我們會把它的外在表現稱之為“習慣”,解釋為是一種“慣性思維”,在這種慣性思維的引導之下,我們的行為往往都是自發的,是不由自主地,是不受控制的,並且這種狀態一旦形成,我們就很難再去改變它,所以它的特點就是:持久永恆的,如果我們能對其加以正確引導,那它的作用結果就必然是:促使我們“能——做成很多事”;而相比之下呢,我們的“意識”則不同了,由我們的意識所產生的“意願”,很容易就會被改變,所以它的作用結果則又必然是:只會讓我們“想——去做成很多事”,這就是二者在最本質上的區別。

好的,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從管理的角度而言,到底什麼才是可以影響到我們“潛意識狀態”的“環境”?與前面我們所講的“說教管理“相對的,是“體系管理”,而這裡的“體系”,正是我們所說的“企業環境”的組成要素。那么這一點呢,有些類似於一個國家的法制體系,對於它的人文環境的影響,當然了,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你比如,我們常常會聽到我們周圍有人在抱怨,說我們國內的大環境有多么-多么的不好,是多么-多么地惡劣,有沒有?哎~那么大家想一下,人們所議論的這個環境--它所指的是哪一方面啊?是我們的硬體環境嗎?當然了,我們的硬體方面也的確有不足之處,但那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指--我們的軟體環境,是不是這樣?你像是--大到--空氣污染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小到--隨地吐痰、亂闖紅綠燈的問題,等等等等,其實大家想一下,這所有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就是我們國家當下的法制體系--還不夠健全,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比如說--這闖紅燈吧,這一點--在很多老外的眼裡,他們會認為--這是中國人素質低下的體現,哎~你們中國人素質低才亂闖紅燈,但實際上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不乏--看到有很多老外-來到中國之後--呆得時間久了,他們一樣--會跟著我們亂闖紅燈,有沒有?--難道他們的素質也一下子就變低了?----當然不是,-而我們中國人呢,假如去到國外,受當地人文環境的影響,也會逐漸地--去適應人家的交通法規,慢慢得不再亂闖紅燈了。哎~這就是環境因素--對人的心理行為的影響,再做一個比較通俗的比喻,就是你一個現代人--假如真要是穿越到了原始社會,那你也會不想穿衣服,為什麼,因為你穿了衣服--就成了另類啦,會被別人視為變態的--對不對?----所以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人們很難去抗拒的,那么同樣的道理,這種體系環境---在企業的運營管理當中--也會表現出相同的效果,對於它的存在我們看不著,也摸不到,但是---它對於我們員工的那種引導、那種滲透,卻是時時刻刻的、是方方面面的、是永不停止的,沒有人能夠抗拒它、能夠擺脫它,只會受其支配,調整自己的角色,以適應企業的最終發展。好的,在我們了解了這種體系的價值之後,相信我們自然也就清楚了這種”潛意識再造理念“的研究價值了,而這也正是本活動存在的主題意義。

體系模組

第一部分崗位分析及崗位勝任力模型搭建

一、戰略意義
當代企業的競爭,通常被理解為是“人才的競爭”,而本人認為不然,至少不盡然,更確切地說是,這種真正能掌握企業命運的競爭,應當是“企業用人機制的競爭”。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是“活”的,人才是可以“流動”的,它不會成為任何一家企業“真正可以依賴的”的競爭優勢;而只有“卓越的企業用人機制”才是能為企業招賢納士、保證企業長盛不衰、屹立不倒的真正依靠。鑒於此,為企業“捕魚”,不如“授企業以漁”,直接為企業打造一套高效的科學用人機制,將其升值為真正屬於企業的、可以依賴的“固定資產”。

崗位勝任能力模型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基礎性平台,主要套用在人力規劃、招聘甄選、培訓發展、安置晉升、考核薪酬以及繼任計畫等等各個方面。比如我們可以把它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人員甄選調配職能上,崗位勝任能力模型能提供測評手段與重要參考依據
第二,在企業績效管理職能上,崗位勝任能力模型能明確指出績效改進的目標方向
第三,在薪酬福利管理職能上,崗位勝任能力模型能界定各“資級及職級”的標準
第四,在培訓開發管理職能上,崗位勝任能力模型是確定培訓投入方向的重要指導
第五,在核心人才管理職能上,崗位勝任能力模型是發現並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
第六,在繼任者計畫管理職能上,崗位勝任能力模型是選拔與培養繼任人選的依據
二、指導思想
“能力(Competency)”又稱為“素質”、“資質”等,是驅動員工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徵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過不同方式表現出來的員工的知識、技能、個性及內驅力等。能力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勝任某項工作的起點,是決定並區別績效差異的個性特徵。比如: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人際理解能力、團隊領導能力、業務知識/技能等等。
根據“能力冰山理論”,能力的組成,就像大海中的一座冰山。冰山水面上的表象部分,容易被看到,易於被感知,比如“知識、技能與行為態度”就是屬於這一部分;而冰山水面下的部分,比如“價值觀、態度、社會角色、形象意識、個性、品質、內驅力、社會動機”等等這些,則是屬於人的“潛能”部分,不容易被看到,不容易被挖掘、被感知。所以對於它們的判斷,我們就必須要藉助科學的評價工具,形成評價體系,以防止受到“經驗主義、俯瞰主義、游離主義、本位主義”等等這些負面心理效應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要構建勝任力模型,所必須要遵循的主要指導原則。
三、執行思路
1、套用基於一般企業的崗位十六族序(RTS)劃分模型
2、針對三級以上崗位族序,進行能力訴求(TQ)調研
3、分析調研報告,核定來自“企業方”與“員工方”的能力訴求關注值
4、設定各崗位相應“能力項、素質項、意願項”的權重配比
5、依據一般有企業的需求,構築“長尾式”勝任力模型
6、分別從培訓、考核與組織氛圍三個角度,對勝任力模型做周邊關聯

第二部分績效評估及績效管理體系搭建

一、戰略意義
“績效管理”在當前很多人的眼裡,都只是被視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的“下屬模組”而已,也是因此,人們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才會屢屢受挫,既不能挖掘出績效管理的真正價值,又無法保障當下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所以這裡,我們首先就要矯正這一點錯誤觀點,那就是真正有效的績效管理,絕對不是下屬於人力資源管理的範疇,而是一套“已經躋身於各個管理模組之上、能夠隨時掌握整個企業運營命運”的戰略規劃統籌體系。而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了解了它的戰略意義,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績效管理是保障“組織戰略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手段
第二,績效管理是保障“組織及個人績效穩步提升”的有效工具
第三,績效管理是保障“企業管理及業務流程實時最佳化”的必要措施
二、指導思想
談起績效管理大家並不陌生,很多公司都在嘗試或者已經推行績效管理。但凡是推行過績效管理的HR經理,都會莫名地陷入一種困境:一方面,績效管理“是個寶”,能夠通過客觀考核評價員工的工作表現,使得員工加薪、升職以及培訓等等工作有據可依;另一方面,績效管理“不如草”,長期實施的結果就是:大幅度地降低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甚至出現“該走的不走,該留的不留”等人才價值負增長的現象,鑒於此,今後我們在實施績效管理的時候,必須要嚴格遵循以下六項項指導原則:
·辨析環境、精準定位——以應對“環境分析不合理~混了”
·變主為客、化個為群——以應對“指標設定不合理~反了”
·首選俯夠、倡導自主——以應對“目標確定不合理~高了”
·健全體系、標準作業——以應對“執行流程不合理~缺了”
·構築樣板、密切引導——以應對“獎金分配不合理~偏了”
·非常溝通、驅逐情緒——以應對“組織氛圍不合理~滯了”
三、執行思路
1、企業戰略分解及各環節相應承接能力配比(SDTA)評估
2、企業行業環境支持及未來發展前景評估(IEDA)
3、各職能部門關鍵績效領域(KPA)及對應目標域(OA)確定
4、相應責任個體關鍵績效指標(KPI)及對應目標值確定
5、制定基於大型成熟企業的“誘因式(IW)”績效考核方案並組織推行
6、建立健全績效護航體系,制定基於“德能勤績”的績效應急補救方案

第三部分人資評估及人資選用體系搭建

一、戰略意義
人資評估及人資選用體系,是一個企業成長的視窗,它決定著企業未來的“健康程度”。前面的績效管理體系是企業的由上向下“指導”,體現的是“思想數據”,呈現的是“目標”,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這裡的人資評估及人資選用體系,則是企業的由下向上“反推”,體現的是“行為數據”,強調的是“過程”,它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甚至更多時候,這種由下向上“反推”的自發行為,更是能夠引導企業發展的主流動力,道理很簡單,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保證這種“指向目標”與“自發過程”之間的真正銜接,所以這時“指向目標”就變得很“虛”,而只有這種對於“自發過程”的關注才是“實實在在”的,才是真正能夠保障企業良性發展的核心引導力。

二、指導思想
對於“人資評估及人資選用體系”來說,真正核心的就是“指導理念”,也就是“企業的用人理念”。一個企業最終會“留用什麼樣的員工”,不是偶然的,不是隨機的;而是有著不可迴避的必然規律的,而這個規律的始作俑者,就是這家企業的用人理念。所以從我們對人才的重視角度來看,“端正態度”、樹立“職業化的用人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從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巨觀角度來講,我們必須遵循以下兩個用人選擇:

• 用“專才”不用“全才”
• 用“一心”不用“二意”
三、執行思路
1、基於“企業戰略、可持續與生產維持”三維需求的人才選用基準(TCA)調研
2、根據“行業分析、專家建議與流程最佳化”的需要,修正人才選用基準(TCA)
3、結合各崗族需求,構築九大選人平台,實現“人才等序甄選(PTS)”的科學配權
4、建立“核選式(CR)”員工淘汰機制,從選人的角度完成淘汰,以規避企業風險
5、健全員工內舉機制,將其升華為一種福利,以打造企業人才選用的良性氛圍
6、啟用“人才庫平掛(BTA)”機制,實現人才選用的“水漲可船高”

第四部分人才訴求及人才培養規劃體系搭建

一、戰略意義
至於“人才”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就不必再說了,可是“企業發展”對於“人才”的訴求,又是怎樣來達成的呢?我們能夠想到的常用方法,無非有以下兩種:一個是人才的招聘;一個是人才的培養。對於前者,它的職能很明確,無非就是為了滿足企業正常運作的人力需要,為企業配備適合的人力資源;而對於後者,則不然,關係到它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描述:
第一,它是企業正常業務運作的需要;
第二,它是企業福利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它是企業其它所有運營管理體系模組能夠正常運作的重要配套保障。

二、指導思想
也是由於培訓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意義,所以我們在實施培訓職能的時候,除了應當考慮到“企業對於人才的需要因素”之外,還必須要配合到它的其它兩個職能。鑒於此,我們在完成培訓工作的過程當中,就不得不遵循以下四條指導原則:
• 寧“教”不“招”
• 擇“專”棄“全”
• 先“品”後“能”
• 以“友”代“師”
三、執行思路
1、套用基於一般企業的“自循環式”學習組織模型(ACLM)並做適配度調研
2、結合人才選用基準(TCA)與能力訴求報告(TQ)進行培訓高度評估(TNA)
3、健全“內聘制度、保職制度與翟升制度(M.S.P)”以調動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4、整合內部講師資源,通過“能力拚接、磨合訓練(TG&RI)”來最佳化講師專項職能
5、推行“培訓本責制度”,將“培訓職能”植入“企業用工評價體系”
6、啟用“一站式崗責終身規劃制度(OJP)”,為員工“畫格子、定航標”

苑國輝老師苑國輝老師

所需工具

n能力冰山分析(TAI)模型
n崗位族序(RTS)劃分模型
n能力訴求(TQ)調研統計表
n核心崗位“潛能因子”權重配比量表
n通用“長尾式”勝任力模型
n流程梳理最佳化工具
n企業戰略分解與承接力配比通用(SDTA)模型
n行業環境動態支持評估(IEDA)模型
n通用關鍵績效領域(KPA)對應目標域(OA)核定模型
n“誘因式(IW)”績效考核方案
n常用績效應急補救方案
n流程梳理最佳化工具
n通用三維需求人才選用基準(TCA)模型
n人才等序甄選(PTS)評定量表
n通用“核選式(CR)”員工淘汰模型
n通用企業人才內舉模型
n“人才庫平掛(BTA)”結構量表
n流程梳理最佳化工具
n通用“自循環式”學習組織模型(ACLM)
n培訓高度評估(TNA)量表
n通用ADDIE內部講師建設模型
n通用Kirkpatrick的四層次評估模型
n通用能力拚接與磨合訓練(TG&RI)模型
n通用“一站式崗責終身規劃(OJP)”模型
n流程梳理最佳化工具

主持講師

苑國輝,男,山東德州人,知名講師,著名管理心理學專家,“潛意識重鑄”理念的發起人,“世紀首譽”品牌創始人及首席諮詢師、培訓講師。美國AACTP認證培訓經理,美國AACTP認證職業經理人,國際GEC認證企業管理教練,原托普國威集團公司培訓學院執行院長,時代光華、中華講師、總裁培訓、中國傳播力、中國商戰名家等十家諮詢公司特約講師,GIE國際認證課程開發設計師,教學型組織(後TTT時代)理論的實踐者,專注研究:基於潛意識概念的體系管理

授課風格

一、不拘形式——追求輕鬆、聊天式的授課氛圍
二、強調互動——刺激學員完成情緒的自我調動,然後藉由情緒的變化來引導課程進程

展示照片

苑國輝苑國輝

主打課程

Ø《管理搶修》——“管理者綜合管理技能提高篇”
課程(諮詢)類別:綜合管理
授課(諮詢)對象:中高層管理者
課程(諮詢)亮點:管理工作是一項平衡作業,管理效果的好壞並不取決於你擅長於什麼管理方法,而是取決於你缺少哪一個模組的知識。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我們所要做的並不是漫無目的地培訓、學習,而是需要最為有針對性的“管理搶修”。我們的管理實施過程,大致可以比作是“賽車”在比賽中的運行過程,由賽車運行的道理,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其實在我們實施管理的過程當中,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我們可以沒有特別突出的一方面,但是一定不能有短板,否則,我們就是做再大努力,最後也是竹籃打水。
Ø《績效管理》——“體系管理篇”
課程(諮詢)類別:管理體系構建
授課(諮詢)對象:管理人員
課程(諮詢)亮點:談到績效考核,很多管理者都已經失去了信心,因為他們在此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原因是什麼?……本課程告訴你,這裡的原因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績效考核實施的對象不對;
第二,績效考核實施的方法不對:
第三,績效考核實施的環境不對。
對於第一點,我們績效考核到底應該考核什麼?……最原始的答案是“behavior”,譯為“行為”。於是許多管理者便將其“下屬的行為”,也就是“人的行為”,定為直接的考核對象,實際上,這種做法完全是偷換概念、斷章取義的做法,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behavior”這個詞的本意,它所指的“行為”其實是“企業行為”。“人的行為”很容易理解,舉例像是:你每天都做哪些事了,事情的進展如何啦,你拜訪了多少客戶啦,以及你做事的態度認真不認真啦等等;而“企業行為”則指的是,類似比如用於企業財務方面的“財務預算系統、預警系統、管控系統、融投資平衡系統”,又或者是用於行政方面的“制度建設與更新維護系統、固定資產使用維護系統、環境安全保障系統、以及其它後勤支持系統”,等等,二者在考核中的角色區別如下所示:
由此對比可知,“企業行為”才是我們可以考核,也是我們應該考核的真正對象。
對於第二點,很多企業都在為“考核”而“考核”,並沒有發掘“考核”的真正含義,而只是在“跟潮流、走形式”,告訴別人它並沒有落伍。顯然,它們基於這種目的所採取的“績效考核”,肯定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也就是沒有意義的。首先,我們知道,績效考核本身只是一套考評體系,那么像這樣一套體系,其作用無非是得到考評結果,但是得到結果之後又待如何呢?……好像這同提升企業績效水平之間,應該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換言之,單純意義的績效考核,本身並不能達到改善企業績效的目的,這裡必然還需要一些其它的輔助措施來共同完成,它們就是“設定績效目標、分析績效現狀、制定績效計畫、執行績效輔導與套用績效成果”這五個步驟,績效考核於其中只能算是與之平等的一個環節,它們共同組成了“績效管理”這樣一套綜合性體系。
對於第三點,“績效管理”本身也有它的適用環境,比如不同性質或不同規模的企業,以及同一家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應當採用與之相對應的績效管理辦法。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績效管理不止是一種管理手段,而且它還是一種“企劃”手段,即針對企業當前情況,策劃今後一段時期內各種企業行為的手段。所以,績效管理的套用環境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我們在這一點上做不好,那就不再是我們通過“績效管理”引領企業發展,而是成了企業用自己的發展來為“績效管理”買單。
Ø《唯美笑容》——“服務制勝篇”
課程(諮詢)類別:服務改善
授課(諮詢)對象:服務團隊
課程(諮詢)亮點:“唯美笑容”譯為“最完美的笑容”,最完美的笑容是什麼?……是真正發自員工內心的笑容。我們平時抓服務工作,往往都是捨本逐末,從來不顧及員工的感受,只是一股腦地給他們加壓,這樣以來,員工看似是“變老實”了,其實際是他們“變老練”了,“領導在、笑容在,領導走、笑容無”。本課程主要通過對員工在服務過程當中的心理分析,尋找在現有條件下,可以調整其工作情緒的方法。員工在服務過程中,會受到心理學上被稱為“四大鏡面效應”的影響,他們分別是“映射效應、反射效應、折射效應、散射效應”。
由此表可知,我們的服務人員實際上每天都在經受著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我們只有克服這些因素的影響,才能真正服務好顧客,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笑容。
Ø《高效團隊》——“團隊建設篇”
課程(諮詢)類別:團隊打造
授課(諮詢)對象:各種類型的工作團隊
課程(諮詢)亮點:通過對員工“潛意識”的深入分析,解剖影響團隊作業效率的真正原因,得出以下結論:團隊高效作業,需以“四有”為保障、以“三力”為支持。其中“四有”分別指的是:有心地工作、有節制地競爭、有效的組織架構與有力的後台支援;而“三力”則是指:動力、壓力、執行力。
Ø《制勝心態》——“工作心態篇”
課程(諮詢)類別:團隊提升
授課(諮詢)對象:各種類型的工作團隊
課程(諮詢)亮點:當前我們的員工,大部分都是處於“被人趕著走”的工作狀態,“於己厭、於彼煩”,“既惹得自己厭,又惹得他人煩”,這種情況下,員工勢必會“牢騷不斷、浮躁不安、效率低下、攀等靠停”,其實,這些都是由於員工的工作心態,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致使員工心態失衡所造成的。本課程通過改善員工的“目標意識、調節意識、節奏意識與成就意識”,通過對員工潛意識的影響,來重塑員工的心態,從而實現讓員工由“被人趕著走”到“趕著自己走”的心態轉變。
Ø《部門協調》——“協調合作篇”
課程(諮詢)類別:跨部門合作
授課(諮詢)對象:公司各部門員工
課程(諮詢)亮點:部門合作,一直都是讓各種類型的公司都感到十分頭疼的事,為此,公司可能會對員工進行“素質教育、心態教育,以及技能教育”,其實最終的結果都是枉然,因為該問題的出現,並不是由員工個體差異所造成的,而是一種人群性通病,比如國人的“重權心態、自由主義、小圈子思想”等等這些,都是該問題的直接病因,所以要解決該問題,還必須得由根做起,本課程共強調了三點內容:1、建立大績效意識,打破各部門的小圈子思想;2、重梳流程,以體制保障各部門間互助責任感;3、安插第三者,即合作協調人,通過監督幫助各部門改善合作效果。
Ø《人力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篇”
課程(諮詢)類別:管理
授課(諮詢)對象:所有管理者
課程(諮詢)亮點:圈內人士常說,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少吃草”,到底有沒有這種人力管理方法呢?……本課程給了明確的答案:不僅有,而且只能是這樣,甚至我們可以:花錢越多,人越管不好!本課程主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四大任務入手,即人才的“選、育、用、留”,分彆強調了:“選”——只要專才、排斥全才;“育”——建立基於心理效應的自學習模式;“用”——競“責”不競“崗”,不讓魯班做火夫,更不讓魯班挑大糞;“留”——只看能不能留住“人才”,不看能不能留住人,“樣板效應”留“才”不留“人”。
Ø《TTT培訓師培訓》——“企業內部培訓體系構建篇”
課程(諮詢)類別:培訓
授課(諮詢)對象:企業內訓師
課程(諮詢)亮點:通過“三定”原則,幫助學員確定“授課風格及授課內容”。第一,定向。首先根據學員在未來可能的課程客群,確定其今後的授課方向。比如這裡大致可以分為五類:針對管理人員、針對技術人員、針對銷售人員、針對前台服務人員(迎賓接待)、針對後台服務人員(投訴處理)等,這些差別都會對學員今後的授課風格及授課內容有著巨大大的影響;第二,定型。根據學員的個性優勢,為學員確定今後的“講師型格”。這裡同樣可以歸為五大類:表演型、主持型、演講型、教練型、專家型,每周不同的講師型格,都會對學員的基本能力素質有著硬體的要求;第三,定位。結合第一、二點的分析,為學員確定最終的授課風格及授課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