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沱組

蓮沱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劉鴻允、沙慶安於1963年命名。是一套含凝灰質成分較多的粗碎屑岩組。

地層名稱:蓮沱組

地層名稱(英文): Liantuo Fm

階代碼:Z1

地區代碼: 40,41,42,50

命名:

劉鴻允、沙慶安1963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湖北宜昌縣蓮沱鎮。

沿革:

1924年李四光、趙亞曾建“南沱組”,將其下部的砂岩稱為“南沱粗砂岩”。1963年劉鴻允、沙慶安將李四光等之“南沱粗砂岩”改稱“蓮沱群”。1978年趙自強等(湖北省地質局三峽地層研究組,1978年易名為“蓮沱組”,沿用至今。

特徵:

為一套含凝灰質成分較多的粗碎屑岩組。底部有厚1.5m 的肉紅色、灰綠色砂礫岩,不整合於黃陵花崗岩或崆嶺群之上,頂部以一層厚約2m的淺灰綠色及暗紫色凝灰質岩屑砂岩與上覆南沱組底部的黃綠色塊狀冰磧泥砂質礫岩假整合接觸。下部為紫紅、灰綠色粗-中粒長石石英砂岩及長石砂岩;上部主要為紫紅色及灰白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質砂岩及岩屑砂岩。交錯層發育,厚50—260m。產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sp.,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 Minutum 以及Taeniatum sp., Laminarites sp. 等。蓮沱組為以河流相為主的陸相沉積。形成於晉寧運動之後的古侵蝕面上。各地厚度不同。張惠民等(1982)測得蓮沱組形成時的地理位置平均為古緯度25 。康普斯頓(W. Compston)用離子探針方法測得該組中上部層凝灰岩鋯石年齡為(748±12)Ma (趙自強等,1985)。該組分布於川、鄂地區。

備考:

編撰者:邢裕盛

作者1:劉鴻允

年份1:1963

作者2:沙慶安

年份2:1963

作者3:趙自強

年份3:1978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