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中學

四川省蓬安中學

四川省蓬安中學校坐落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四川省 蓬安中學校位於蓬安縣千年古城錦屏鎮,面對嘉陵江,背倚 玉環山,是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唐代法家顏真卿和近代思想家姚瑩客居為政之地。學校占地面積223畝,建築面積53600平方米,校園古木參天,花團錦簇,綠草如茵,清幽靜謐,被譽為蓬安讀書聖地。現有教學班58個,在校學生4100餘人。蓬中學子立志高遠,勤奮好學,紀律嚴明,具有強烈進取精神。現有教職工228人,其中任課教師156人,有四川省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39人,中學一級教師92人,全校教職工以資 深識博、樂教敬業、團結進取、無私奉獻為社會各界所稱道。學校教學、生活、運動設施齊全,條件優越, 教育質量上乘,辦學效益突出。

學校歷史

四川省蓬安中學四川省蓬安中學
蓬安中學建校歷史可上溯至清朝道光年間。據《蓬州縣誌》載: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知蓬州事姚瑩於玉環山之陽創建玉環書院――今為蓬安中學校址。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蓬州舊治北街考棚改建為官立高等國小堂。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縣參議會決定將縣城舊有高小改設為中學。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春,始招國中學生,附設三年制師範班。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正式立案,名為蓬安縣立初級中學校。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秋,開辦高中班。1950年春,蓬安縣政府將原縣立男、女中學,私立興華中學,鹹安中學四校合一,名為“蓬安縣中學校”。 1952年11月25日,省教育廳批准正式定名為“四川省蓬安中學校”。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學校首次組隊出席川北田徑體操運動會,奪得金、銀章各3枚,琺瑯章2枚,巨匾1道。抗戰時期,校長 蘇眉生帶領師生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建了戰時救亡團,學生投筆從戎、赴疆殺敵者眾。為旌其所為,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於校內荷花池建抗日從軍亭。 1952年春,胡耀邦親臨學校指導工作。1995年5月,韓邦彥蒞臨學校視察工作。 蓬安縣縣委縣政府歷屆領導十分關心蓬安中學的建設和發展,多次撥出巨款改善辦學條件,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迅速治癒了“文革”創傷,理直氣壯抓管理,堅定不移抓質量,再度顯露出蓬勃生機,逐步由縣級重點中學上升地、市級重點中學、省重點中學、省示範高中。1998年以來,在縣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學校加大投入,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擴建校舍22600平方米,修建田徑 運動場,遷出居於校園中心的兩單位、兩民戶及橫穿校園的 鄉村公路,實現了校園合一,並全面更新和充實了教學設備。學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 在校學生人數翻了一番。

學校條件

1990年至1994年達標階段: 投資300餘萬元,其中:投資41.5萬元,修建了2170m2的實驗大投資23.5萬元修了1400平方米的女生 宿舍; 投資85萬元修建了650平方米的圖書樓、1800平方米的男生宿舍和1950平方米的食堂(兼禮堂) ;投資185萬元,修建了3650平方米的第四和第五幢教工住宅樓,173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添置了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 1995年至1996年70周年校慶階段: 投資100多萬元,裝修了教學用房,拆建了內操場,硬化了校內的所有幹道,修建了45個花台花圃,新植花木10000餘株。 1997年至1999年創省重點階段: 計畫投資700多萬,現已投資600餘萬元:其中:投資180萬元,修建了4622平方米的第六幢教工住宅樓; 投資270萬元,修建了6010平方米的男生公寓;投資17萬元,改建了1800平方米的女生宿舍;投資65萬元,搬遷了位於校內的縣苗圃住宿區、鎮農機站及兩戶民房; 投資5萬元,完善了學校綠化、美化工程;投資60餘萬元,充實了圖書資料儀器設備,目前計畫投資90萬元,修建田徑場、 圍牆和校門內主幹道。

教學思想

指導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創造自己的辦學特色,培養素質全面、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未來需要的新型人才。

校魂:誠真、務實、勤奮、勇敢。

辦學目標:鑄建校魂、全面育人、科學管理、科研興校,實現辦學條件一流化,校園建設園林化,教師隊伍優良化,學校管理科學化,教育教學現代化。

育人目標:素質全面、志趣高潔、富於創造、適應發展。

育人模式: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升學、就業兩預備。編輯本段成果要覽管理成果學校先後獲得“四川省實驗室建設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南充市最佳文明單位”、“南充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南充市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南充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南充市模範職工之家”、“南充市共青團工作先進集體”等20多個榮譽稱號。

教學成果

1959年因高考升學率達到90.4%,出席過全國文衛群英會;1977年以來輸送大學新生3730人,1994年和1996年三次獲南充市高考、會考綜合考評重點中學第三名,1996年高考上線316人,上線率63.07%,1997年高考上線165人,上線率37.76%,其中應屆上線84人,上線率27.3%,1998年高考上線192人,上線率37.79%,其中應屆上線96人,上線率31.2%,1999年高考上線428人,上線率84.42%,其中應屆上線259人,上線率80.2%。高中畢業會考:鞏固率、優生率、及格率、畢業合格率分別為1997年:86.9%、6.34%、56.1%、93.6%;1998年:89.02%、3.49%、36.73%、94.37%;1999年:89.45%、17.4%、51.54%、93.85%,均高於市內一般高中。

科研成果

1991年至1993年的學校管理常規建設課題研究獲南充地區普教科研二等獎;1992年至1994年的中學德育系列實驗獲四川省普教科研二等獎;目前進行的“鑄建校魂、全面提高師生素質”科研課題已列入南充市教育科研項目。學校教職工撰寫科研著述:1992年至1999年,教師發表國家級著述5篇(部)、省級48篇(部)、市級97篇(部)。

教學業績

蓬安中學辦學效益突出。1959年高考升學率達90.4%,學校因之被評為全國文衛系統先進單位,並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77年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以來,己為國家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6200餘人。特別是近五年來,學校喜逢教育改革大好形勢,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辦學效益更為增強,高考上線人數和上線率逐年大幅度增長。2010年蓬安縣全縣本科上線840人,蓬安中學本科上線713人(不含藝體本科10人)。

榮譽稱號

蓬安中學突出的辦學效益,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1995年市教委領導稱其“正步入歷史的突破”,“是在創造1959年後的又一個輝煌”。學校曾先後獲省教委普教科研二等獎,被評為“省實驗室建設先進單位”、“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校風示範學校”、“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被南充地、市委、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最佳文明單位”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