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寄生酒

蒼梧寄生酒,養生酒類,在廣西梧州一帶,桑寄生較多,夏季開紫紅色小花,漿果橢圓,成熟後味甜。人們一般在夏季採摘,連同枝葉、莖一起作為配酒用料。用寄生制配的酒可作為強壯劑使用,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在宋伯仁《酒小史》有記載。

蒼梧寄生酒的由來

大約從元朝開始,廣西流行了寄生酒宋伯仁《酒小史》中列有“蒼梧寄生酒”一品。寄生,又名寄生根,是植物的一種依附生長特性。當某一植物之根侵入其它植物體內,由此吸收他物之養分,便出現寄生狀態。這種寄生植物,同時含有兩種植物的營養素廣西梧州一帶,桑寄生較多,能夠長2-3尺高,夏季開紫紅色小花,漿果橢圓,成熟後味甜。人們一般在夏季採摘,連同枝葉、莖一起作為配酒用料。用寄生制配的酒可作為強壯劑使用,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正是這種特徵,使得寄生酒在長期流傳中成為廣西酒類中的一個特色產品。

發展

明朝以後,廣西大量釀造燒酒,寄生酒便用燒酒來勾兌,色味更加醇烈。王臨亨《粵劍編》卷二記載:“寄酒產生粵西,采寄生釀之,色純白而味清旨。然多以燒酒摻入,令人不能豪飲。”明清人士對梧州出產的寄生酒都給以很高的評價,飲用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就連上層宴集也要擺上蒼梧寄生酒。明人張受《疑耀》卷五這樣記載:“五嶺之外,絕無佳醞,近遊宦者宴會皆嗜蒼梧寄生酒,獨其性酷熱,不宜多飲。”清人汪森所編《粵西叢載》卷一九《酒》引證了很多文獻資料,其中就有蒼梧寄生酒的多條記錄,如所引《百粵風上記》云:“酒以寄生為上,官私皆用之,梧州者佳。會城宗藩家多自釀。”又引張士澤《梧潯雜誌》云:“桑寄生酒,出梧州,色白,味頗清冽。……第釀者必和以燒酒,以氣候炎蒸,恐酒味易政故耳。”可見,寄生酒受到了各界消費者的喜愛,其製作方法也普及民間。明清詩人亦曾吟詠寄生酒,如明人湯顯祖《小金山同陳清州冷提運送軍附夜酌四首》有云:“杯傳椰子白,酒得寄生清。”清人屈大均《翁山詩外》卷九《為程母陳太夫人壽》詩云:“端水嘉魚美,梧州奇酒清。”又卷一五《送客上端州號子》詩云:“梧州寄酒冬尤美,莫惜天寒匹馬回。”諸家詩詠均反映了蒼梧寄生酒的流行及其飲用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