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松怪石圖題詩

蒼松怪石圖題詩

《》是“揚州八怪”之一、清代詩畫家李方膺所作的一首古體詩。全詩從松的外形入手,讚頌了蒼松的品格,表現了作者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整個作品詩畫相融合,畫面中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定了極好的背景;蒼松挺勁,生機勃勃,帶給人無限力量。象徵著畫家本人的錚錚鐵骨,抒發了他的凌雲壯志。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蒼松怪石圖題詩
(清)李方膺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jiǎo)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乾壯川岳,秀色無等倫。
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què)高且堅,
迥(jiǒng)乾(gàn)春風碧雲里。

注釋譯文

注釋

君:您
喬:高大
矯矯:強健.武勇的樣子
復:仍然
復矯矯:仍然強健、武勇。
真:本來面目。
直乾:挺直的樹幹。
壯:使更壯觀
岳:高大的山。
無等倫:無與倫比。
方未已:沒有停止。
天闕:天宮
迥:遠
在這裡,“不”指反問:難道。

譯文

您難道不知道,在嚴寒的季節,哪裡去尋找香草呢。
(香草可以理解為品德高尚的人,也比喻美好的人。“哪裡去尋找香草”,可以理解為“到哪去找有美好品德的人。)
您難道沒有看到嗎,那松樹高高挺立著,蒼翠挺拔。
天地之間,萬物最可貴之處在於保持質樸本色。
枝幹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壯,天地中所有秀麗的景色都無法與它相比。
即使飽經風和冰雪,也永遠那樣蒼勁。
松樹挺拔的身姿直插雲天,那彎曲蒼勁的枝幹一直伸向碧空迎接春天的到來.。

品詩

“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寫出了松在寒冬之際為大地增添了綠意和嬌姿。“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乾壯川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這一層寫出了蒼松的品格,其中“直乾壯川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是對其品格高度讚美。而“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是隱語,隱含作者的褒揚之意。最後一層“擁護天闕高且堅,迥乾春風碧雲里”,作者從松的外形入手,為該詩更添了悠遠、清麗的意境,尤其最後一句,“春風碧雲”帶給讀者無限的希望與憧憬,頗有“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之意。本詩意境從淺到深、由形到神;結構工整,富有深意。

賞畫

畫中的怪石聳立,不屈不撓,蒼松挺勁,飽經風霜而生機勃勃,象徵畫家本人的錚錚鐵骨和作者剛正不阿的氣概,抒發了他的凌雲壯志。
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定了一個極其惡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蒼松依然紮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見其生命力之強。兩者互為映襯更顯其“蒼、怪”。

詩畫欣賞

李方膺,清朝詩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善畫梅。曾為官,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
畫中怪石聳立,描繪了蒼松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但蒼松紮根於怪石之上,挺立懸崖而生機勃勃,飽經風霜而不屈不饒,象徵了畫家本人的錚錚鐵骨,抒發了他的凌雲壯志。
————摘自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106頁
教材圖片教材圖片

作者簡介

李方膺(1697-1756),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江蘇南通州(今南通市)人。別署有木田、木子、抑園、仙李、成村、覺道人、嘯尊者、木頭老子、翰墨蒼頭、江左陋儒、淮南布衣、借園主人等等。是清中期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曾為官,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兩袖清風。
李方膺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有《風竹圖》、《游魚圖》、《墨梅圖》等傳世。
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揚州借圓,自號借圓主人,以賣畫為生。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乾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