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魯東主義

蒲魯東主義

Proudhonism,50—60年代廣泛流行於西歐國家並頗具影響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因其創始人蒲魯東(1809-1865)而得名。蒲魯東1809年1月15日生於法國東部貝桑松一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卒於1865年1月19日 。貝桑松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出生地,十九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和電影發明人盧米埃爾兄弟也均出生於此。蒲魯東主義對巴黎公社前的法國工人運動頗有影響,巴黎公社的成立受到蒲魯東主義的影響要大於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著作

蒲魯東在他的1840年《什麼是財產?》、1846《貧困的哲學》、《社會問題的解決》、《一個革命者的自白》和《19世紀革命的總觀點》等著作中, 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改良主義性質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觀點。

主張

蒲魯東主義認為 共產主義和 資本主義都有弊病,都不合乎理性,以“個人占有”為基礎的“互助制”社會是最好的社會模式;主張建立以無息貸款為基礎的“ 人民銀行”作為改造資本主義制度、實現“互助制”社會的根本途徑;宣揚階級調和與和平革命,反對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鼓吹個人絕對自由,反對任何 國家和 政府,反對一切權威。

蒲魯東主義的核心,是幻想通過和平改良的辦法,建立小手工業生產制,實現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為了維護國際工人運動的根本利益, 馬克思主義者同蒲魯東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馬克思、 恩格斯在《 哲學的貧困》、《 共產黨宣言》和《 論住宅問題》等著作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魯東主義。

巴黎公社後,蒲魯東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影響基本消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公社同時是蒲魯東社會主義學派的墳墓。”

無政府主義編輯

蒲魯東在反對任何形式的“政府”的同時,還主張建立一種契約制度代替政府。他認為,凡是一切都處於相互契約關係中的地方,根本不需要警察執行一切監督、保護的職務,人們也不再需要國家和政府干預他們的事務。他說:“一切通過契約進行。我同自己的鄰居達成某項協定——我的意志就表現在契約里。同樣,我可以同自己公社的一切居民簽訂契約。同樣,我的公社就可以同任何其它公社簽訂契約。我深信,以這種方式在一切地方制定的和反映千百萬不同意志的法律,將永遠只是我的法律” 。蒲魯東的這種無政府主義的理論和主張,是從施蒂納那裡承襲來的。馬克思指出:“沒有權威的社會。廢除迷信、司法、行政、警察、國民教育、戰爭、海軍等等。各個方面都帶有施蒂納式的詞藻” 。蒲魯東雖然吸取了施蒂納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和詞藻,到處鼓吹無政府主義,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泰然自若地忍受了法國當權的統治。這表明其個人生活與其思想之間的巨大落差,是其軟弱性和妥協性的集中表證。

作為無政府主義的始祖,蒲魯東又是一個反權威主義者。他由反對任何國家和政府進而反對一切權威即任何形式的“統治和順從”。他在《19世紀革命的觀念》這部無政府主義的代表作中極力鼓吹反權威主義思想,認為政府、司法、教會、土地、金錢統統不要成為權威;只要不要權威,才能“使個人利益與人類利益、集體至上與個人至上達到空前的一致,……不要權威!就是讓自由契約代替專制的法律,讓自願的協商代替鐵面無情和至高無上的司法;讓理性的倫理代替啟示的倫理;讓力量均衡代替權力均衡;讓經濟統一代替政治集權” 。總之,他幻想建立一個“沒有權威的社會”。為此,蒲魯東主張由各地居民組成“自治集團”,並由這些“自治集團”結成“自由聯邦”。他認為這種“自由聯邦”是絕對自由的。

蒲魯東主義蒲魯東主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