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福氏風級

蒲福氏風級

蒲福氏風級由愛爾蘭人法蘭西·蒲福海軍上將在1805年左右制定,是劃分風力等級的方法。按強弱,將風力劃為“零”至“十二”,共十三個等級。

簡介

蒲福氏風級蒲福氏風級
蒲福氏風級發明的時候是一種依靠觀察海面現象的分級法。各級數跟據海情或浪的狀況來劃分,並沒有定明相關連的風速。
1830年英國皇家海軍以蒲福氏風級為紀錄標準。1850年代起,一般航海亦使用蒲福氏風級,之後並且開始改以風杯式風速計測量風速。1923年風速計標準化,蒲福氏風級亦略為修改以方便氣象學使用。至今航海上仍然普遍使用蒲福氏風級描述不同風速。

風速分類

蒲福氏風級風速(每小時 海浬/公里)風的名稱浪高(米)海情陸上情況
0小於 1 / 2無風
Calm0平靜如鏡靜,煙直向上
11-3 / 2-6輕微/微風/軟風
Light air0.1無浪: 波紋柔和,,如鱗狀,波峰不起白沬。煙能表示風向,風向標不轉動
24-6 / 7-12輕微/微風/輕風
Light breeze0.2小浪: 小波相隔仍短,但波浪顯著;波峰似玻璃,光滑而不破碎。人面感覺有風,樹葉有微響,
風向標轉動
37-10 / 13-19和緩/溫和/微風
Gentle breeze0.6小至中浪: 小波較大,波峰開始破碎,波逢間中有白頭浪。 樹葉及小樹枝搖動不息,旗展開
411-16 / 10-30和緩/和風
Moderate breeze1中浪: 小波漸高,形狀開始拖長,白頭浪頗頻密。吹起地面灰塵和紙張,小樹枝搖動。
517-21 / 31-40清勁/清風
Fresh breeze2中至大浪: 中浪,形狀明顯拖長,白頭浪更多,間中有浪花飛濺。有葉的小樹,整棵搖擺;內陸水面有波紋。
622-27 / 41-51
強風Strong breeze3大浪: 大浪出現,四周都是白頭浪,浪花頗大。大樹枝搖擺,持傘有困難,電線有呼呼聲。
728-33 / 52-62強風/疾風
Near gale4大浪至非常大浪: 海浪突涌堆疊,碎浪之白沬,隨風吹成條紋狀。全樹搖動, 人迎風前行有困難。
834-40 / 63-75烈風/大風
Gale5.5非常大浪至巨浪: 接近高浪,浪峰碎成浪花,白沬被風吹成明顯條紋狀。 小樹枝折斷,人向前行阻力甚大。
941-47 / 76-87烈風
Strong gale7巨浪: 高浪, 泡沫濃密;浪峰捲曲倒懸,頗多白沬。煙囪頂部移動,木屋受損。
1048-55 / 88-103暴風/狂風
Storm9非常巨浪: 非常高浪。海面變成白茫茫,波濤衝擊,能見度減低。大樹連根拔起,建築物損毀。
1156-63 / 104-117暴風
Violent storm11.5非常巨浪至極巨浪: 波濤澎湃, 浪高可以遮掩中型船隻;白沬被風吹成長片於空中擺動,遍及海面,能見度減低。陸上少見,建築物普遍損毀。
1264 / 118以上颶風
Hurricane14+極巨浪: 海面空氣中充滿浪花及白沬,全海皆白;巨浪如江傾河瀉,能見度大為減低。陸上少見,建築物普遍嚴重損毀。
註:海情指在無屏障之大海上。風速指海平面上十米處。陸上情況只是慨恬性的描述。風速與風級的關係約為:V= 0.836 * (B ^ (3/2)) (V=風速 m/s, B=風級)
某些地區(如台灣)在十二級風以上加有十三至十七級風,但一般只是用來分彆強颱風的等級。

推廣和演變

1830年英國皇家海軍以蒲福氏風級為紀錄標準。1850年代起,一般航海亦使用蒲福氏風級,之後並且開始改以風杯式風速計測量風速。1923年風速計標準化,蒲福氏風級亦略為修改以方便氣象學使用。至今航海上仍然普遍使用蒲福氏風級描述不同風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