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神龍花鞦韆

蒲城神龍花鞦韆

神龍花鞦韆既是一項可陶冶情操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誕生於蒲城縣城北20千米的罕井鎮西南村。據族中老人講,舊時家簿記載是在明朝時,在朝廷做官的族人王理和王義將宮裡的鞦韆按原樣傳襲回村的,距21世紀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神龍花鞦韆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簡介

蒲城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北部,兼具丘陵、台塬、平川地貌,盛產小麥、玉米、棉花、酥梨,是國家級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橋、景、光、惠、泰五座唐陵神道石刻甲天下;距古都西安110千米;西延鐵路、京昆高速公路西禹段穿境而過。
蒲城神龍花鞦韆蒲城神龍花鞦韆

蒲城神龍花鞦韆誕生於縣城北20千米的罕井鎮西南村。據族中老人講,舊時家簿記載是在明朝時,在朝廷做官的族人王理和王義將宮裡的鞦韆按原樣傳襲回村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蒲城神龍花鞦韆源自宮廷,血統高貴,闊大俊美(高20米,闊3.3米):紅柱紅梁,金龍纏繞;銅鈴叮噹,龍旗獵獵;猴寓封侯拜相,斗昭五穀豐登。“接祖傳藝”揭示活動主題,“團結合好”展現人文夙願。“危樓”前搖後晃,沙罐暗藏玄機。觀者心驚肉跳,盪者安然無恙。真乃巧奪天工,世間一絕。
蒲城神龍花鞦韆集高、飄、悠、巧、柔、美、歡於一身,自古就有“二八佳人美少年,鴛鴦樓台戲鞦韆;紅粉面對紅粉面,素玉肩並素玉肩;兩雙玉手挽又挽,四隻金蓮顛倒顛;遊春才子遙邊指,疑是飛仙下九天。”美譽。
蒲城神龍花鞦韆內涵凝重,西南村每二三十年清明節續修家簿一次,故每二三十年神龍花鞦韆也搭扶一次,以此謳歌先祖功德,凝聚王氏族魂,激勵後人奮進。
蒲城神龍花鞦韆白天扎制,子時扶立,正清明在社火的鞭炮鑼鼓聲中開盪,連續七日,老少鹹宜。有老年人盪鞦韆百病不侵,延年益壽;青年人盪鞦韆鯉躍龍門,前程無量的鄉風民俗。

歷史淵源

鞦韆,自春秋時就在華夏大地上出現。最早是部落的生產用具,藉助盪起而採摘野果之用,後被齊桓公北徵發現並帶入中原,演進成為宮廷娛樂用具,名曰“千秋”。至漢武帝時已有“千秋萬壽”之意,後為避忌諱更名“鞦韆”。到唐代盪鞦韆已成為寒食節期間從宮廷到民間的主要的娛樂活動之一,玄宗帝亦樂此不疲,“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市民因而呼之。”《開元天寶遺事》蒲城縣罕井鎮西南村的神龍花鞦韆(當地人稱“神龍花秋”),據村內族人長者講,王氏宗族的先祖王理和王義,在明朝時為進行官吏,是他們將宮廷鞦韆的形樣傳襲到家鄉來的,並將其製法和先們的批註詩詞,寫進了族簿之中,族簿雖今已無存,但老先人們憑著口口相傳仍使其保留至今。“神龍花秋”的扶立年歲間隔、扶立時辰、圖形構造、製作工藝、尺寸、匾額內容、零碎配備及扶立前、扶立成、開盪前的祭祀活動等都是有嚴格說法的,是族人工作時不得違背的。規則大體有20到30年扶立鞦韆一次,時辰為子時,龍柱為金龍繞紅柱、匾額主題詞為“接祖傳藝”,鞦韆高三節,20米左右及燒香祭祖、放炮竹、打社火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於956年、1986年和2008年在本村白頭翁立過三次。2008年7月在“中國·渭南首屆文化旅遊節”期間進行了展示,開始為世人所知。

基本內容

蒲城西南神龍花鞦韆,在880餘年村史的社會演進中,一直是該村固守的,傳統的,扶立間隔年限相對固定的,以清明節紀念先祖恩德、後輩人續入族簿的傳統習俗。其製作方法等相關程式都原汁原味的保留了祖先立下的規矩,至今仍是該村男女老少樂於參加、樂於奉獻的娛樂活動項目。
蒲城西南神龍花鞦韆融高、飄、悠、巧、柔、美、歡等感受為一身,有“二八佳人美少年,鴛鴦樓台戲鞦韆;紅粉面對紅粉面,素玉肩並素玉肩;兩雙玉手挽又挽,四隻金蓮顛倒顛;遊春才子遙邊指,疑是飛仙下九天。”的美譽。
“神龍花秋”的製作技藝如下:(從地面向上)
(1)基礎部分:豎直的農家碾場用的大碌碡一對,置於場地放穩,距離為3.3米,碌碡中間放置一直徑為十二厘米左右的新采割的藤條編制的藤圈,圈上放置一下徑為15厘米左右的扁圓形石臼(農民夯實地基專用工具,下圓上平且中有扁圓形小坑窩)石臼的坑窩內架一直徑為8厘米左右的鋼球。
(2)龍柱部分:龍柱為高10米,直徑25厘米的硬木頭一對,放置於與碌碡等寬的桌面上(下端截面中間鑿一小坑,以便未來與鋼球對接),以油麵紅紙裹嚴柱身,並將以麥桿扎制的金龍纏繞固定於柱上。
(3)橫樑部分:橫樑為長4.5米,直徑30厘米的松木一根,同樣以紅紙裹嚴,並固定於龍柱(上端)上,中間掛一銅鐘,龍柱之外側懸掛時興對聯一副,金龍繞紅柱的龍門至此製成。
(4)牌匾部分:先在兩根龍柱的頂端分別裝上長度為8米的以彩條紙裹嚴的松木椽,然後在距橫樑約2米處固定同樣以彩條紙裹嚴的平行於橫樑的木椽,這便形成了一個長方形空面,這個空面即為加裝兩面分別書寫有“接祖傳藝”、“團結合好”匾額的地方,匾額周圍以紙花寶瓶小彩旗等加以裝飾。
(5)猴、斗、龍旗部分:微妙微俏的金猴置於牌匾的正上方。左右兩邊彩柱上各置大中小方台形斗子三隻,下部大斗子四面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中部斗子貼金龍四條,上部斗子四邊飾紙花,上口則插滿花束。彩柱端部各固定桿高兩米的龍旗一面。至此神龍鞦韆製作基本完工。
(6)扶立鞦韆:夜半子時,男性族人全部出動,焚香祈禱叩拜後,隨著指揮的號子聲,眾人一齊動手,繩拉岔頂肩扛,鞦韆便立於已被無底沙罐罩起的鋼球之上,這時花燈齊亮,炮竹齊鳴,嗩吶高奏,以示慶賀。
(7)次日,正清明清早,在鞭炮嗩吶聲中,在祖墳前祭祀禮成後,鞦韆開盪,社火開打,族簿開錄。持續七天,才可盡興。蒲城西南神龍花鞦韆,不僅製作技藝考究,而且講究頗多,寓意厚重。龍柱與基礎連線部分以沙罐籠罩,給人以靠沙罐負荷鞦韆全部質量的懸念;以鋼球與龍柱銜接,即使於鞦韆擺動,銅鈴叮噹,又便於恢復平衡,助人以力。中部牌匾“接祖傳藝”、“團結合好”點明主題,誨以人心。上部中間金猴祈福族人能封侯拜相,前程無量。左右斗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企盼吃穿有餘,安度日月。子時扶立鞦韆,一為龍氣直衝星斗,讓冥冥祖先感知,二為機關設定保密,還為安全考慮。老年人盪鞦韆,還有百病不侵,延年益壽之夙願。二三十年扶立鞦韆一次,一是因為20到30年為一代人,族簿要續寫一次。二是要立鞦韆、打社火,告知先人,又有後人加入族簿了,三是盪鞦韆,打社火,凝聚、吸引更多的遊子們回鄉掃墓祭祖,讓姓名準備入簿。

基本特徵

1、歷史久遠。自明於今已原汁原味傳承有六百餘年曆。
2、高大氣派。三節組成,高達二十米。
3、皇室遺風。金龍繞紅柱,銅鈴響紅梁,花斗層疊,龍旗獵獵。
4、玄機暗藏。千斤荷重置於兩隻沙罐之上,可搖擺,不坍塌。
5、人文厚重。“接祖傳藝”誨人示理,祛病消災,企盼年豐。
6、寓意深邃。金猴高坐,寓族人封侯拜相,前程遠。
7、目的明確。20至30年扶立一回,將一代人續入族簿。

主要價值

神龍花鞦韆既是一項可陶冶情操的民眾娛樂活動,也是研究幾百年前宮廷鞦韆構成的“活化石”,又是獨具特色的凝聚族人人心的藝術形式,更是人類智慧的展示平台。保護它對於保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拓展民族文化的發展空間有著重要的意義。發掘、搶救、保護神龍花鞦韆對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素質,構建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相關器具與製品

相關器具有:銅鈴一座、碌碡、石臼、鋼球各一對、龍柱、橫樑、續柱等一副、繩索若干。
相關製品有:龍旗兩面、金猴一尊、麥稈金龍兩條、牌匾一幅、斗子六個、對聯一副、紙花若干。
相關作品有:1965年、1986年、2008年神龍花鞦韆照片各一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