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理事]

蒙飛,男,壯族,廣西馬山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理事,廣西散文創作研究會副會長,現任廣西民族報社社長。著有壯漢著作多部,第一部壯文長篇小說《節日》第一作者。

基本信息

創作經歷

蒙飛是地道的壯族作家。17 歲離鄉踏進了大學殿堂。這便使得蒙飛與其他老一輩壯族作家從蒐集民間故事,整理民間傳說而後躋身文壇的方式有質的區別。

大學四年,他刻苦學習,拚命地吸吮著一切有益的精神養料。當同學們對詩歌、對散文、對小說的創作意趣還酣時,他卻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理論的學習和探討中去。古今中外許多哲人、文學泰斗藝術巨匠的經典之作儘是他涉獵對象。他用一顆年青的心窺視這些偉人的心扉,體悟他們的智慧和文采。

蒙飛不僅注重對理論學習與探索,還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理論創作。他的《壯族圖騰使者小考》獲學院中文首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以此為起點,他的理論創作更是一發不可收。縱觀他這一時期的理論創作,對他來說應屬起步階段,但讀他的文章卻絲毫沒有學生氣和雅嫩感。其論文的材料充實,立論較新,論證縝密,文筆犀利練達,對現有的、名人的定評敢於根據自己的研究心得大膽地,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

大二時他的詩作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他這時期的作品大多抒寫一景一物,捕捉轉瞬即逝的美和遊絲一般的思想感情。這些作品寫得甜美而別致,屬輕柔淺唱那一類,沒有太多的內涵和社會意蘊。但詩作卻表現了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遣詞柔和而靈活,足以表達他此刻遠離故鄉又夢牽魂繞的特殊心境:靈魂的動盪,夢幻的波動、意識流的驚跳。

蒙飛完成四年學業後,憑著優異的成績被直接分配到廣西民族報任編輯,該報出漢文版後他又擔任要聞版的主筆。這時候的他更是躊躕滿志,信心十足,自稱“個人具備的工作能力有行政文秘、新聞采編、文學編寫、社團組織、出版發行等;個人專長有集體活動召集能力、熟練掌握壯文、英語水平達大學非英語專業標準——”

1984年,蒙飛開始用壯文寫作。他善於將自己多年積澱深厚的壯族文化糅進文學的創作中,並用極富情致的筆法,淋漓盡致地揮灑心中的壯文情。長篇小說《節日》的創作亦是如此。作品中鮮活的民間俚語,有趣的壯族民族風情和深厚的壯族民族文化氣息為小說增色不少。

“壯族作家用母語寫作,能寫出壯族獨有的文化魅力,那可真的是一件高興的事。”蒙飛如是說。

主要作品

長篇散文詩

《歌墟》

長篇小說

《節日》(註:壯文小說,壯文寫法為《CIET MOQ》,已出版,合作作者:黃新榮)憑藉作品《節日》獲得全國第九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歸去來記》,《三月三》2011年第一期開始連載。

蒙飛《山重水複》 蒙飛《山重水複》

《山重水複》,以一個上千人口的壯族大村為背景,以捲軸式的表現方式,呈現出改革開放30年後壯族城鄉的生活圖景,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真實可信的故事以及對人性變異等生動切實的描繪,揭示出當下壯族城鄉居民在改革開放和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深刻透視了壯族鄉村的生存、文化狀態及情感心理,反映了農村的“出”與“入”、“逃離”與“回歸”等重大主題。

中篇小說

《臨時機構》,《廣西文學》2004.11.

《鬍子記者》……

散文

《溫潤的微笑》,廣西民族出版社;

《邊境畫廊》,廣西師大出版社;

《侗人歌謠》,廣西民族出版社;

《舊夢新月》,廣西科技出版社;

《揚美灣的明月》發表於2009年07期《民族文學》“散文”欄目

《飄移的家》發表於2007年《廣西文學》的“重返故鄉”欄目

《溫暖的記憶越來越清晰》《紅豆》2010.12.

論文

《壯族圖騰“使者”小考》

《批判的困惑》

《文化的淪喪和文學的衰落》

《花山壁畫主題探》

《從危機向轉機邁進》

《偽民族文化批判》

其他

《壯族大辭典》(任執行副主編)

“東協十國文化叢書” 《泰國:溫潤的微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