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得天

蒙得恩,原叫蒙上升,先改作蒙得天,再改為蒙得恩,天平天國 洪秀全身邊的御林侍衛,工於心計,善於邀寵。蒙得恩在洪楊內訌、石達開出走之後的1857年10月,被洪秀全委以重任,升官至正掌率,總理朝政,做了“太平天國”的第二把手。

背景

歷史轟毀了太平軍的“天國”夢幻。可曾經活躍於“天京”大舞台上的二醜人物卻影影綽綽,蒙得恩即為其中一個不散的陰魂。

簡介

蒙得恩改過兩次名。他原叫蒙上升,先改作蒙得天,再改為蒙得恩。 前一次改名是為避諱,免得同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相衝撞;後一次改名,則在洪秀全登基“天朝”、稱號“天王”之後,既免犯諱,又顯得“天王”恩寵之隆。兩易其名,一石二鳥,蒙得恩的工於心計,善於邀寵,可見一斑。

在太平軍造反史上,蒙得恩算不上什麼大角色。但有一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他與教主洪秀全的親密關係。金田起事之初,蒙得恩即為洪秀全身邊的御林侍衛,相類於現今的貼身警衛員。從廣西一路打到金陵,他幾無戰功可言,但“天朝”甫立,他就成為洪秀全的大管家。而且,洪秀全在“金龍殿”大內深居簡出,不輕易召見群臣,可蒙得恩卻是極少的、入內能面見“天王”、出外又聯絡文武的人之一。蒙得恩在洪楊內訌、石達開出走之後的1857年10月,被洪秀全委以重任,升官至正掌率,總理朝政,做了“太平天國”的第二把手。

考證

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對比過人們在共和與專制這兩種政治制度下的不同表現,得出結論說:在專制的君主國里,人們的“注意力必須朝上,用討好奉承來求得恩惠和大人物的寵愛。”妙至巔毫的剖析,告訴我們一個千古不易的事實:唯有當君主最忠順的奴才,才能一步一步地升官!而奴才的第一要義,就是在政治上絕對忠於君主,尤其在權力鬥爭的關鍵時刻,絕不能“站錯隊”。政治上不堅定,對主子懷有二心,你資格最老、功勞最大、能力最強,也不可信任、重用。官場上,絕對聽話,絕對忠順,則絕對升官;除非主子倒台,奴才跟著一起完蛋。蒙得恩升官,當上“天朝”的二把手,就是他對“天王”洪秀全最貼心、最忠心、最聽話的豐厚回報。正是在洪楊內訌中的出色表演,既充當洪的智囊和參謀,又上傳下達、秘密串聯,剪除了楊黨勢力,穩固了“天王”的龍椅,使蒙得恩在內訌之後迅速躍升為“政治明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