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冰草

蒙古冰草

植物名,為禾本科,冰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稈直立、疏叢型,基部稍彎曲,株高70cm。葉片窄披針形,穗狀花序,小穗稀疏斜上排列穗軸兩側。原產於中國北部沙漠以南邊緣地帶,內蒙古、山西北部、陝西北部、甘肅、寧夏一帶都有分布,是乾旱草原和荒漠地帶的重要牧草。對寒冷、乾旱,對風沙有很強抵抗能力。年降水量200~300mm的地區能夠生長。耐瘠薄土壤,在沙土、壤土都可生長。適宜在乾旱草原及荒漠區直播或補播。播種期7~8月雨季,播種量15~22kg/hm2。

基本信息

牧草形態

蒙古冰草是多年生草本。根須狀,具砂套及根狀莖。稈直立,高40~90厘米,節常膝曲,具2~3(6)節,葉鞘短於節間,葉舌長0.5毫米,葉片長10~15(30)厘米,寬2~4毫米,無毛,邊緣常內捲成針狀。穗狀花序長8~10(14)厘米,寬5~7毫米,穗軸節間長3~5毫米,小穗排列疏鬆,長8~14毫米,含3~8小花,第一穎長3~6毫米,第二穎長4~7毫米,外稃無毛或被微毛,基盤鈍圓,第一外稃長6~7毫米。穎果橢圓形,長4毫米,淡黃褐色。

牧草特性

冰草根系發達,可深入到100~150厘米,而集中分布於20~60厘米的土層中。蒙古冰草的地上部分雖然在幼苗期和播種第一年生長都比較緩慢,但它的地下根部發育較快。據調查在內蒙古西部6月1日播種到9月底,平均株高只有30厘米,最高達45厘米。當年分櫱數一般為5~7個,最高達12~15個。但根部已深入土中80~100厘米。8月10日播種,到9月底,平均株高僅8厘米,最高達12厘米,4~5片葉,根深20厘米,並已形成砂套,能安全越冬。蒙古冰草在寧夏鹽池地區3月下旬返青,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4月初(月平均氣溫7℃)返青,在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地區4月下旬返青。蒙古冰草發育快,5月底至6月初抽穗開花,7月下旬至8月初種子成熟,10月下旬(月平均氣溫5.3℃)枯黃,但當年播種的幼苗可延遲到11月上旬枯黃。蒙古冰草是一種生產性能比較良好的牧草種類,其葉量較大。據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測定,抽穗開花期的葉量可占株叢總重量的43.54%。其有結實率較高、種子萌發快、發芽率高等生物學特性。蒙古冰草是比較典型的旱生植物,它很耐乾旱和風沙。根據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中旗巴音哈太地區觀察,它的生命力很強,春季在根系被大風暴露出三分之二的情況下,仍可活下來,到夏季還能開花結實。蒙古冰草是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帶沙地植被的主要植被之一。在局部地區能成為優勢種,如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的烏拉山北麓和烏蘭察布盟的沙地均以優勢種出現。

價值

蒙古冰草是乾旱草原地區的優良牧用禾草之一。早春鮮草為羊、牛,馬等各類牲畜所喜食,抽穗以後適口性降低,牲畜不太喜食,秋季牲畜喜食再生草,冬季牧草乾枯時牛和羊也喜食。蒙古冰草有機物質消化率較高。

栽培技術

蒙古冰草具有結實率和種子發芽率高的優點,千粒重1.6克。 因此,栽培容易成功。但它植株比較低矮,單播產草量不高,尤其播種第一年產量較低。據內蒙古巴彥淖爾盟草原地區測產,當年畝產乾草只有75~100千克,第二年150~200千克。可是蒙古冰草自然競爭力強,在沙蒿和錦雞兒灌叢中,混生植株比單獨生長高得多。因此,與其它豆科牧草混播可提高產草量。如內蒙古烏蘭察布盟,人工栽培的塔落岩黃芪(Hedysaraum fruticosum.)和蒙古冰草混生,形成了很好的打草場。蒙古冰草又是良好的固沙植物,適宜作為退化草場人工補種的草種,在沙區,是改良沙地草場比較理想的牧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