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峰山石仔廟

蒂峰山石仔廟

蒂峰山石仔廟,又稱匡廬古廟。位於南朗鎮大車村蒂峰山腰上,依山建築,建於清代。光緒己丑年(1889年)重修。該廟坐東北向西南,初建時用麻石構築,後改為磚瓦結構。該廟並不大,深2.2米,寬0.9米。民國廿五年(1936年),在廟前加建平頂涼亭和護欄。

相傳,南朗鎮大車村的村西北蒂峰山有清代古蹟石仔廟,初一、十五及大凡歲時節日,多有南朗一帶四鄉信眾到該廟燒香祈禱。尤其是重陽節時,附近村民多到此山登高遊覽。據清代的《香山縣誌》記載:“碓坑在縣東三十五里有石礱石碓是有碓坑之目東南坡有土神名石仔廟左有深坑名賣魚林叢樹幽寂山水之趣尤深人情”。由此看來,蒂峰山原稱碓坑山,後來易名為蒂峰山,對此,不去細說。據文物普查所得,石仔廟始建於何年代不祥,從現存的資料及實物所知,對石仔廟的描述,最早見於清道光七年(1827年)的《香山縣誌》,為此推斷,石仔廟應是當地人建於清代嘉慶年末或道光初年。不管如何,石仔廟還是存在有一定年代了。
從現存遺物所得:石仔廟,又稱匡廬古廟。位於南朗鎮大車村蒂峰山腰上,依山建築,建於清代。光緒己丑年(1889年)重修。該廟坐東北向西南,初建時用麻石構築,後改為磚瓦結構。該廟並不大,深2.2米,寬0.9米。民國廿五年(1936年),在廟前加建平頂涼亭和護欄。
廟前第一對石聯為:“神仙福地真人府,名士騷腸古佛心。”背面對聯為:“洞臥雲霞清意障,亭凝煙靄篆心香。”
第二對石聯為:“山入畫圖天乍曉,境催詩句月三更。”廟額橫匾隸書:“匡廬古廟”。廟門對聯為:“米石倪山處,堯天舜日心。”
在石仔廟右邊山腰處建有“林鄉賢公家廟”。山下有賣魚林自然風景景物,現作燒烤場旅遊點。
九十年代時,旅港僑胞捐資將石仔廟擴建為三座仿古殿堂,闢作旅遊景區。2004年11月被市人民政府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