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市

葫市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帶赤水河畔的一個小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民風純樸,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四有八達的交通樞紐,人口約1.5萬,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為苗族,森林覆蓋率達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葫市是赤水河畔的一個小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民風純樸,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四有八達的交通樞紐,人口約1.5萬,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為苗族,森林覆蓋率達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葫市處於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帶,海拔高差大地形切割強烈,垂直高差明顯,屬中亞熱帶氣候區,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行政區內有兩處著名的風景區——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和赤水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
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科學家們稱為“桫欏避難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赤水市葫市鎮境內的金沙溝。這裡山高谷深,重巒疊嶂,保持著較為良好的原始生態環境。桫欏數量更多達4萬餘株,結構典型,類型多樣,樹形優美。
桫欏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珍稀植物,如赤水特有的小黃花茶,以及福建柏、杜仲、紅花木蓮、楠木、八角蓮、黃蓮和天麻等。
赤水桫欏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環保局根據國家“六五”環保計畫,於1984年在貴州赤水建立的一處以物種保護為主的綜合型示範性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桫欏及其生存環境為保護對象。保護面積1,3300公頃,其中核心區5,500公頃,緩衝區4,000公頃,實驗區(包括旅遊區、生活文化區)3,800公頃。由於保護區典型,代表意義突出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次年被接納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被譽為“赤水河畔的桫欏王國”。雲豹、藏酋猴、獼猴、蘇門羚、毛冠鹿等珍稀動物,也時常出沒林間峽谷。保護區大地構造屬揚子準地台的四川台坳,出露地層為侏羅、白堊系紅色構造,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古地理環境為四川內陸湖盆的一部分。由於地處中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年平均氣溫12.7 ℃ -17.7 ℃,年平均降雨1200毫米 - 1300毫米,相對濕度為86%-90%,由於位居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優勢成分為殼斗科、山茶科、樟科、木蘭科植物,森林覆蓋率高達91%,其中絕大部分為原始林。海拔700米以下地帶,水熱條件優異,氣候屬南亞熱帶特色,在繁盛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出現大面積以桫欏、海芋、野芭蕉、福建觀音座蓮為代表的南亞熱帶雨林層片,生長著許多熱帶、南亞熱帶植物,生態環境呈現出同緯度地區十分少見的南亞熱帶雨林景觀。
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城東四十餘公里,赤桐公路旁側。該公園以浩瀚的“竹海”風光為主。公園內有楠竹十七萬畝,遍布群山峻岭,登上公園“觀海樓”,憑欄眺望,一望無際的莽莽綠原,鋪山蓋嶺。山風吹過,竹濤陣陣,碧波漣漪,令人心曠神怡。身入林中,如入綠色海洋,到處碧波擁翠,竹浪滾滾,清心、淡雅、瀟灑、蔥蘢的景色,讓人心醉。區內尚有“天鑼”、“地瀑”、“八仙樹”、“夫妻樹”等奇特的自然景觀為遊人增添無窮樂趣,給人以回歸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葫市鎮是竹海的中心,也是竹海的發祥地。據說這一帶原本沒有楠竹。二百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黎理泰的年輕人,從東海之濱的福建搬來了三株楠竹,靠著赤水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靠著赤水河用肥美的綠水滋養,這三株楠竹終於繁衍出一片又一片蔥綠的楠竹林。如今這裡已擁有連片楠竹30餘萬畝,各色各樣的雜竹林15餘萬畝,成為名揚九州的國家森林竹海公園。
竹海四季,美不勝收。夏秋滿眼翡翠蔥蘢,珍禽異獸活躍其間;隆冬遍地瓊花玉樹,冰晶玉潔盪胸滌懷。春天萬物盎然,一派生機。那竹筍在地下熬過了凍地冰天的“煉獄”之後,衝破陳年積土,掀翻猙獰頑石,迎著春風旭日,直指藍天。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的中心景點為野竹坪觀光休閒區。這是一處以竹海風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動物和丹霞奇觀綜合構成的秀美景段,是人們避暑休閒、度假、療養的理想勝地,同時也是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天然佳景。
公園的至高點在“觀海樓”。觀海樓共6層樓,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別致,與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築物。當登樓遠眺,層層疊疊,浩瀚無垠的竹韻盡收眼底。山風拂來,頓時萬頃碧波,如春潮滾滾,似浪花翻騰,不由得心潮起伏,激動不已;再舉目四望,遠山近嶺層層青風繚繞雲霧,恍若水天一色的一片海洋,那淡雅、清新、潔白、舒心的雲霧隨輕拂的山風波動,猶如一層薄紗在蔥綠的山峰間起伏,使青翠的山峰時隱時現,美不勝收,令人心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