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項陶腰

我國古代成語,字面意思為像董宣的脖子那樣強硬、像陶潛的腰那樣挺直,形容剛直清高,決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向權貴低頭、為勢利屈腰。詞語涉及古代兩位著名縣令:“董”指東漢被光武帝稱為“強項令”的洛陽令董宣;“陶”乃東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縣令陶潛(陶淵明)。

“強項令”董宣

董宣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的家奴殺人,董宣守候攔住湖陽公主的車馬,數落公主縱容包庇罪犯的過失,並當著她的面把犯罪的家奴打死。大失顏面的公主向弟弟光武帝告狀,皇帝大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理直氣壯詰問皇帝,並以頭擊柱欲自殺。光武帝命令宦官扶著董宣,讓他向公主磕頭謝罪,董宣不答應,光武帝命宦官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終究不肯就範。

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

義熙元年(405),41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屈躬侍奉這些鄉里小人呀。”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

示例

1.與紀曉嵐並稱為“瀛州七子”的清代才子邊連寶《隨園詩草》有詩云:“富貴功名難強得,董項陶腰不可折。”
2.《桂陽直隸州志》(清同治年間王闓運總纂)之《官師列傳·田元愷列傳》:田元愷,字莘臣,綏德州人也。以松江府同知遷桂陽知州,以廉明著稱,性剛直,不阿上官。州隸衡州府,而巡道亦駐衡州,府、道檄下多所徵發,大要以桂陽三縣紓衡州諸縣財力。元愷多持牒不下。及往見道、府,語無所屈。時人目之為“董項陶腰”,元愷自若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