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盡倫

董盡倫,字明吾,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人。萬曆年間舉人,官至鞏昌府知府,犧牲於奢安之亂,卒贈光祿寺少卿。

人物生平

萬曆年間舉人,任清水縣(今屬甘肅省天水市)知縣,調安定(今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鹹有惠政。為任期滿,安定人詣闕奏留,詔加鞏昌府(今甘肅省隴西縣)知府,仍視縣事。久之,以同知理甘州(今甘肅張掖)軍餉,解職歸鄉。

天啟初年(1621年),奢崇明叛亂,率眾攻城。董盡倫與合州知州翁登彥固守。賊遣使說降,董盡倫大怒,手刃賊使,抉其晴啖之,屢挫賊鋒,城獲全。復率眾援銅梁有功,不久受命收復重慶,孤軍深入,被圍戰死。

卒贈光祿寺少卿,世蔭百戶,建祠奉祀,尋改蔭指揮僉事。崇禎初年(1628),論全城功,改蔭錦衣千戶。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八忠義二》

紗帽石

在重慶渝中區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旁,有一塊巨石,面江而立,滄桑神秘。很多人每天從這裡經過,但未必知道,這塊石頭叫紗帽石。

紗帽石高約13米,寬約11米,厚約9米,因外觀酷似中國古代烏紗帽而得名。紗帽石石壁四周保留著許多明清時期石刻,其中在面朝嘉陵江一面較高處赫然可見“董公死難處”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永寧宣撫司奢崇明起兵造反,短時間內,叛軍兵鋒強盛,一度攻陷重慶、四川和貴州等地區的多處州縣。

在此危機時刻,辭官歸鄉多年的重慶府合州鄉紳、前安定縣知縣董盡倫變賣家產,組織義軍對此反叛行徑進行堅決抵抗。董盡倫堅守合州,解圍銅梁,並率部反攻重慶,卻不幸在重慶之戰中戰歿於嘉陵江紗帽石旁。平叛成功後,明朝吏部侍郎倪斯蕙之子倪天和到紗帽石上鐫刻“董公死難處”五個大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