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村

董王村

董王村位於黃河大壩東側,龍居鎮政府駐地西七公里處,該村利用緊鄰黃河的優勢,發展了部分水產養殖業,因地制宜發展桑蠶業,速生楊、西瓜等特色產業,使該村經濟發展猛進,人均收入達2000元以上,民眾生活有了顯著提高。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龍居鎮董王村位於山東東營市東營區西南部黃河南展區內,該村據考證是明洪武二年,董化由直隸省零弘縣遷於此地立村。

村史簡介

董王村位於黃河大壩東側,龍居鎮政府駐地西七公里處,據考明洪武二年,董氏由直隸省棗強縣遷於此地立村,取名董家。岡年一月王氏遷入,一九三九年黃河決口,從溝王村遷入王氏多戶,一九四五年更名為董王,沿用至今。一九五六年一月,與張家、陳家、林家四個自然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取名四圈。一九六一年拾以自然村為行政村,此乃董王村。
一九八○年,因黃河南展拓寬工程,全村遷於黃河大壩東側房台定居,此地系黃河口,商旅絡繹。為銘記先輩創業之艱辛,啟迪後世,勵精圖治,以歷史以流之。

經濟產業

該村利用緊鄰黃河的優勢,發展了部分水產養殖業,因地制宜發展桑蠶業,速生楊、西瓜等特色產業,使該村經濟發展猛進,人均收入達2000元以上,民眾生活有了顯著提高。

村莊建設

董王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村兩委成員的齊心協力、開拓創新下,在全村村民的辛勤努力下,該村社會事業也發展迅速,合理規劃了住宅區和養殖區,安裝了路燈,修建了排水溝。村莊周圍種植了綠化樹木,建成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廣場,使村民有了學習科學文化和休閒場所,閉路電視入戶率達到90%。通過創新思路,村內因地制宜,發展桑園300畝、速生楊170畝、無公害種植西瓜面積100畝。為了更好的發展這些主導產業,組建了桑蠶協會、西瓜協會,大力發展“支部加協會加農戶”,以新型農村生產經營規模,極大程度的促進了農業增收。
結合市區創建小康文明村活動的開展,該村以多種形式教育民眾更新觀念,轉變生活方式,不斷提高民眾的文化素養,努力把董王村建設成為社會和諧的新型小康文明示範村。

所獲榮譽

該村計畫生育工作多次受到龍居鎮黨委政府的表彰,2006年度獲得鎮計畫生育先進單位稱號,同時2006年度獲得社會治安先進單位,2006年度被中共龍居鎮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的光榮稱號。

特色產品

董王村西瓜利用多年經驗,西瓜長勢良好,單個8斤左右,成熟期90天,早期加地膜覆蓋,提前上市,深受顧客歡迎。龍居鎮麻灣牌黃河口西瓜是山東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2001年北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國家級名牌產品。
該村已有無公害西瓜種植面積200畝。抓住麻灣西瓜被評為“綠色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的有利時機,註冊了“麻灣西瓜”商標,在為瓜農統一育種,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的同時,還在銷售環節實行了統購統銷,西瓜質量有了保證,銷售價格提高了3-5角錢,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村委會

董王村村委會由全體村民選舉產生,共有三人組成。王炳棟同志擔任村委主任,村委委員由張俊華、王東彬組成。其主要職能為:自黨支部的領導下,帶領民眾調整產業機構,發展農村經濟,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使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呈現村美、民富、風正的良好局面。2006年以來的主要活動由:
2006年1月10日,召開村委會議,會議主要議題是討論制定2006年工作計畫,會議由村委會主任王炳棟同志主持,會議研究決定從產業結構調整為中心,制定了一定的措施,以有力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主要任務。
2006年4月17日,召開村委會會議,會議由村委會主任王炳棟同志主持,村委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研究決定修理自來水管道設施的人員10名、款項5000元等,計畫5天內完成。
2006年8月12日,召開村委會會議,會議由村委會主任王炳棟主持,村委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討論新發展桑園問題,最終會議決定新發展桑園12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