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國

董洪國

董洪國(1910—2001)安徽省金寨縣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曾擔任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代部長(副兵團職待遇),於2001年6月29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董洪國是六安金寨縣人,1910年出生。1928年參加蘇維埃農民自衛軍,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以後董洪國擔任營政委、

董洪國少將 董洪國少將

紅30軍醫院政治部主任、政委、紅30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隊副隊長,在鄂豫皖蘇區先後參加了南亞、潢光、陡坡、興集、柳林河、土橋鋪等戰鬥,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野戰醫院政委、八路軍總部兵站部第6分站教導員、八路軍總部供給部科長、新四軍5師供給部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供給部部長、豫皖蘇軍區供給部政委、河南軍區供給部政委。參加了中原突圍、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和河南剿匪等戰役、戰鬥。 建國後,董洪國歷任河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委、武漢軍區財務部部長、後勤部副部長。

原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代部長(副兵團職待遇)。
董洪國同志是安徽金寨人,1928年參加蘇維埃農民自衛軍,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師政治部幹事,軍醫院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等職,在鄂豫皖蘇區先後參加了南亞、潢光、陡坡、興集、柳林河、土橋鋪等戰鬥,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股長、醫院政治委員、兵站部分站政治教導員、科長、師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供給部部長等職,參加了中原突圍、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和河南剿匪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河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武漢軍區財務部部長等職,為後勤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董洪國同志因病於2001年6月29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

生平經歷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機槍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第三十軍醫院政治部主任,醫院政治委員,第三十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隊副隊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野戰醫院政治委員,

董洪國 董洪國

八路軍總部兵站部第六分站政治教導員,八路軍總部供給部軍用製造廠材料科科長,新四軍第五師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供給部部長,豫皖蘇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河南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武漢軍區財務部部長,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88年7月被 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1年6月29日因病在武漢逝世,終年九十一歲。

重要戰役

潢光戰役,是紅四方面軍繼黃安戰役、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之後的又一個勝仗。

董洪國當時是紅11師33團機槍連指導員,參加了潢光戰役。第一仗是光山縣

潢光戰役 潢光戰役

椿樹店戰鬥,機槍連配屬1、3營,在雙方對峙中,機槍連2排4班被敵迫擊炮擊中,除班長外,全班傷亡。這一仗殲滅敵一個團大部。第二仗是璞塔集戰鬥,在敵人的炮火中,董洪國和連長汲取上次戰鬥的教訓,果斷轉移射擊陣地,完成了掩護部隊出擊的任務。

第叄仗是十裡頭阻擊戰,機槍連不僅完成了阻擊任務,還一直追擊到潢川城下。

個人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