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每戡

董每戡,戲劇史家。歷任東北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大夏大學、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湖南大學、中山大學教授。著有《中國戲劇簡史》、《西洋戲劇簡史》、《〈琵琶記〉簡說》、《說劇》等。

董每戡

原名董華。戲劇史家。浙江溫州人。

相關介紹

192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1927年任北伐軍第十六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32年在上海參加左聯。抗日戰爭時期,創作《保衛領空》、《天羅地網》等劇。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生平事跡

“韌性當師不老松,風吹雨打自從容”。這是戲劇家董每戡身處逆境時寫的兩句詩。
董每戡(1907-1980),永嘉潘橋鄉橫嶼頭村人(今屬溫州市甌海區)。幼時名國清,入學取名董華,每戡是筆名。
少時在私塾發蒙、就學,後考入溫州藝文中學。192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當時著名的共產黨翟秋白、惲代英都在上海大學任教,在他們的教育、影響下,董每戡在校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受黨的指派,回溫州人事革命工作。不久,由於叛徒告密,上級機關被破壞,來溫聯繫的同志被逮捕。董每戡亦遭勇通緝,走避農村,在三溪岷崗的深山古屆中蟄居數月。第二年潛赴上海,東渡日本,進日本大學研究院專攻文學與戲劇。1929年底返國,任教於上海劇專。
三十年代初,董每戡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左翼劇聯,並在劇聯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他自幼愛好戲劇,自謂“八億人中一戲迷。在這段時間裡,他創作許多劇本,主要有《C夫人的肖像》、《飢餓線》、《黑暗中的人》、《典妻》等,(這些作品後來都收集在《每戡戲劇集》1-5集中)。其中《C夫人的肖像》發表後,引起文化藝術界的注目,魯亦加讚許,上海劇專演出時,特地前往觀年,並加鼓勵。抗日戰爭初,他參加演劇隊到各地巡迴演出,宣傳團結*侮,抗日救國。並創作不少抗日救國的劇本:《神鷹第一曲》、《保衛領空》、《孿生兄弟》、《孤島夜曲》、《秦淮星火》等。《保衛領空》一劇曾在溫州演出,轟動一時。
1943年,董每戡轉入教學工作,任教於四川三台東北大學等院校。他把研究的重點轉向中國古典戲劇和戲劇史。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開了一門中國戲劇史課。當時,在全國還是首開課。他很推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一書,認為這是中國戲劇史的開山之作,但限於宋元,他決心寫一部縱貫古今的中國戲劇史。為此,他的涉及中國古今戲劇許多課題。這段時間,他出版了《琵琶記簡說》、《三國演義試論》二書。並將分別論述戲劇的臉譜、行頭、傀儡戲等九篇專論,匯集成《說劇》一書交出版社出版。並選定王實甫的《西廂記》、高則誠的《琵琶記》、湯顯祖的《還魂記》、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五部古典名劇作為評論的重點,展示中國戲劇的特色和演變。
可是,1957年董每勘夫婦二人,雙雙被錯劃為右派,取消一切待遇,二人僅領生活費50元。已出版的《說劇》也不予發行。全家的生活在廣州難以維持,只得於1968年遷居夫人故里長沙。生活上的貧和政治上的歧視,他深感委屈,卻不沉輪。“是非黑白糊塗賬,且待他年有定評”。他欣慰身邊尚有“一箱論稿十箱書”。於是,振作起來,恢復他的戲劇研究,經常是廢寢忘食,帶病揮毫。自1959年至1965年間,寫成《中國戲劇史》近60萬字,《五大名劇論》50萬字,增補《說劇》21專篇20萬字,《李笠翁曲話論釋》20萬字,《明清傳奇選論》30萬字,增補《三國演義試論》25萬字,總共二百多萬字。他喜不自勝,幾乎忘記自身的處境,賦詩說:“千秋大業付我曹,願與前賢共比高,餘悸餘生賈餘勇,春來又試解牛刀。”
料不到更大的不幸又向董每戡襲來,“文化大革命”中,他連續不斷遭到批鬥,多次被抄家,最使他痛心的是所有的書籍和二百多萬字手稿,全部被抄。只有《說劇》和《五大名劇論》倖存,《說劇》是暫存於親友處,《五大名劇論》埋藏在地板下,得以免遭劫難。多年嘔心瀝血的成果,毀於一旦。他賦詩記其事:“一箱論稿十箱書,珍護何曾飽蠹魚。病手推成文百萬,無端野火付焚如。”他的手病顫抖多年,百萬字書稿是雙手推寫而成的。這致命的打擊,使他痛苦萬分。五十元的生活費也停發,經常過著數米而炊,粥難繼的日子。但他並不因此而氣餒。他自慰“困躓還能留銳氣,”“多年伏櫪待春回”。他又把埋在地板下的《劇論》手稿取出,卻已被老鼠咬掉一半,他默默地進行修補。他又默默地回憶、記錄失去了的《中國戲劇史》的章、節。困難的是,他連買稿紙的錢也沒有,只得裁取廢紙的空白部分粘連一起書寫其上。他是這么執著。
1979年問題得到解決,他寫成《喜賦四絕》,其中一絕云:“噩夢醒時天已明,荊叢斬盡見前程。自珍腕底留奇氣,彩筆精描未了生。”
回到中山大學,他以全力整理倖存的手稿。《說劇》、《五大名劇論》先後相繼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同年十一月,他以特邀代表身份,赴京參加第四次文代會,又被推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編委。返穗後,即著手重寫中國戲劇史。可是1980年春,一病臥床不起、帶著未能完成《中國戲劇史》一書的遺憾,於2月13日辭世。一代學人,齎志而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