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春秋繁露譯註

董子·春秋繁露譯註

《董子·春秋繁露譯註 》,作 者:閻麗 ,出 版 社: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1-1。本《春秋繁露譯註》以盧本為底本,參照《義證》校注。標點則基本以鍾哲的標點為準,有些地方根據筆者的理解做了改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董子·春秋繁露譯註

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闡釋《春秋》微言大義的一部著作。較為完善的校注本,直到清代才有盧文弨校本,凌曙注本。宣統年間,蘇州蘇輿兼取盧校凌注,和前人研究成果,成《春秋繁露義證》。本《春秋繁露譯註》以盧本為底本,參照《義證》校注。標點則基本以鍾哲的標點為準,有些地方根據筆者的理解做了改動。

本書譯註的原則是:

一、注釋從簡。因為後有譯文相從,注釋力求從簡。文中涉及的歷史事件繁多,如果件件作出詳細注釋,勢必有沖淡原著之嫌,所以一般不作注釋,若欲深入了解的讀者,可參照《春秋》和三傳。

二、譯文取直譯,但有時直譯語意不達,就採取直譯與意譯結合的方式。

本書目錄

前言

卷一

楚莊王 第一

玉杯 第二

卷二

竹林 第三

卷三

玉英 第四

精華 第五

卷四

王道 第六

卷五

滅國上 第七

滅國下 第八

隨本訊息 第九

盟會要 第十

正貫 第十一

十指 第十二

重政 第十三

卷六

服制象 第十四

二端 第十五

符瑞 第十六

俞序 第十七

離合根 第十八

立元神 第十九

保位權 第二十

卷七

考功名 第二十一

通國身 第二十二

三代改制質文 第二十三

……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附錄

(一)

(二)

(三)

精彩書摘

卷一

楚莊王 第一

楚莊王殺陳夏徵舒,《春秋》貶其文,不予專討也。靈王殺齊慶封而直稱楚子,何也?曰:莊王之行賢而徵舒之罪重,以賢君討重罪,其於人心善。若不貶,孰知其非正經?《春秋》常於其嫌得者,見其不得也。是故齊桓不予專地而封,晉文不予致王而朝,楚莊弗予專殺而討。三者不得,則諸侯之得,殆此矣。此楚靈之所以稱子而討也,《春秋》之辭,多所況,是文約而法明也。問者曰:不予諸侯之專封,復見於陳蔡之滅。不予諸侯之專討,獨不復見於慶封之殺,何也?曰:《春秋》之用辭,已明者去之,未明者著之。今諸侯之不得專討,固已明矣。而慶封之罪未有所見也。故稱楚子以伯討之,著其罪之宜死,以為天下大禁。曰:人臣之行,貶主之位,亂國之臣,雖不篡殺,其罪皆宜死,比於此其云爾也。

《春秋》曰:“晉伐鮮虞。”奚惡乎晉而同夷狄也?曰:《春秋》尊禮而重信。信重於地,禮尊於身。何以知其然也?宋伯姬疑禮而死於火,齊桓公疑信而虧其地,《春秋》賢而舉之,以為天下法,曰禮而信。禮無不答,施無不報,天之數也。今我君臣同姓適女,女無良心,禮以不答。有恐畏我,何其不夷狄也?公子慶父之亂,魯危殆亡,而齊侯安之。於彼無親,尚來憂我,如何與同姓而殘賊遇我?《詩》云:“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彼先人。明發不昧,有懷二人。”人皆有此心也。今晉不以同姓憂我,而強大厭我,我心望焉。故言之不好,謂之晉而已,婉辭也。

問者曰:晉惡而不可親,公往而不敢至,乃人情耳。君子何恥而稱公有疾也?曰:惡無故自來。君子不恥,內省不疚,何憂於志?是已矣.今《春秋》恥之者,昭公有以取之也。臣陵其君,始於文而甚於昭,公受亂陵夷,而無懼惕之心,囂囂然夠輕計妄討,犯大禮而取同姓,接不義而重自輕也。人之言曰:“國家治,則四鄰賀;國家亂,則四鄰散。”是故季孫專其位,而大國莫之正。出走八年,死乃得歸。身亡子危,困之至也。君子不恥其困,而恥其所以窮。昭公雖逢此時,苟不取同姓,詎至於是。雖取同姓,能用孔子自輔,亦不至如是。時難而治簡,行枉而無救,是其所以窮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