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董奉山脈一脈相承,三大景區連點成片。公園境內山、泉、林、石各具特色。真山水、原生態、純文化的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匯聚名人(董奉)、名山(福山)、名水(臘溪)、名樹(千年騎岩紅榕)、名果(青山龍眼)於一身;集人文景觀、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景觀於一體,既承載著千年歷史積澱,又獨具文化旅遊探幽之魅力。青山貢果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森林文化遺產。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3A級景區被摘牌。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樂市古槐鎮,公園規劃面積1120.50hm2,由董奉山中心景區、竹田岩景區和臘溪源景區組成,屬城郊型森林公園。董奉山脈一脈相承,三大景區連點成片。公園境內山、泉、林、石各具特色。真山水、原生態、純文化的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匯聚名人(董奉)、名山(福山)、名水(臘溪)、名樹(千年騎岩紅榕)、名果(青山龍眼)於一身;集人文景觀、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景觀於一體,既承載著千年歷史積澱,又獨具文化旅遊探幽之魅力。青山貢果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森林文化遺產。

公園境內有4個植被型,8個群系,21個群叢,群落類型多樣,物種豐富,是沿海少林地區難得的一片綠洲。公園內有野生動物94種,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蟒蛇、穿山甲、褐赤鴉鵑、花鹰鵰、青釉、草鴞、長耳鴞、褐林鴞、虎紋蛙等。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3A級景區,2016年冬被國家旅遊局通報摘牌。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董奉山山巒綿延起伏十餘里,氣勢雄偉。山上長滿蒼松古杏原始森林,青蔥鬱綠,奇岩怪石,溪流清響,潮音符聲,是個清幽勝地。主峰581米,巍然屹立,直聳雲霄,有“一旗二鼓三董奉”之稱;此山是福州一個屏障,遮住東南缺口,站在福州烏石山頂或萬壽橋上,可望見董奉山在五虎山與鼓山之間,好像挽住二山連成一脈擋住海風,對氣候的調節起很大作用。“董奉山”與“杏林”之說流傳已久。山間有天龍井,又叫龍谷井,井深三尺,不溢不涸。山間石岩疊翠,葫蘆洞深不見底,傳與潮汐相往來,有三司塘、仙床、止潮石諸勝。里人黃榮庚標十景:竹林講席、董拔丹爐、三台插漢、七星臨鄉、魁石凌雲、建林飛瀑、鬼洞鍾靈、仙人留跡、龍井通潮、豹岩俯海等。

植被生物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境內有4個植被型,8個群系,21個群叢,群落類型多樣,物種豐富,是沿海少林地區難得的一片綠洲。公園內有野生動物94種,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蟒蛇、穿山甲、褐赤鴉鵑、花鹰鵰、青釉、草鴞、長耳鴞、褐林鴞、虎紋蛙等。

正式成立

長樂市古槐鎮人民政府批文

你單位提出設立董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申請,經專家實地考察和會議評審,並經我局審定,認為董奉山的風景資源質量等級基本達到一級標準,森林風景資源權屬清楚,管理機構基本健全且符合全國森林公園建設發展規劃,基本具備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條件。根據《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併、改變經營範圍或者變更隸屬關係審批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決定如下:

一、準予設立董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定名為“福建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二、經營面積:1120.5公頃。

三、行政區域位置:福建省長樂市。

四、地理坐標和四界範圍。

你單位應採取有效方式,對本行政許可決定的內容進行公示,確保董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的所有利害關係人知悉;公示期滿60日無異議的,應儘快按批覆的面積和範圍完成對董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標界立樁。同時,你單位自收到本決定之日起18個月內,須按批覆的面積和範圍編制完成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並按規定報有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風景資源的保護利用,應嚴格依照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和相關法規。每年12月31日前,你單位須向福建省林業廳報送本年度森林風景資源保護利用情況的工作總結。

地標範圍

竹田岩景區

面積492.8公頃。地理坐標:東經119°29′25″—119°31′48″,北緯25°49′48″—25°51′。四界範圍:東至與長樂市江田鎮三溪村交界山脊,南至與江田鎮環山村交界山脊,西至與古槐鎮井門村交界山溝,北至山腳林緣。

臘溪源景區

面積229.5公頃。地理坐標:東經119°29′24″—119°30′36″,北緯25°52′12″—25°53′24″。四界範圍:高山坑坑口(向東南沿山腳林緣至)前塘國小(沿北側山溝至)古槐鎮上店村界(沿西側小山脊至)海拔305.5米高程點(沿山脊經牛項尾至)海拔447.5米高程點(沿西北側山脊、山溝至)前塘流(沿西側小山脊至)海拔248.3米高程點(沿西南山脊至)海拔324.2米山頂(沿東南山脊至)海拔105.5米高程點(沿山脊至)海拔137.3米高程點(沿山脊至)高山坑坑口。

主要景點

董奉山原名福山,後人為紀念董奉而易名。董奉山主峰海拔577m,氣勢雄偉,森林茂密、溝壑縱橫、是長樂境內的主要山峰,也是福州不可替代的御風屏障,享有“一旗二鼓三董奉”的聲譽。三國時期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名醫董奉出生在山下的董厝里村,曾在山上煉丹藥給人治病。他給窮人看病不收錢,只要病者愈後在山上植杏,重者五株輕者一株。累有杏樹萬株。第年杏熟,董奉於樹下作草倉,以杏換谷,賑救貧窮,供給行旅。病人和窮人都非常感激他,送與“杏林春暖”的匾額。近幾年,在距董奉家鄉不到1里處的山坡建成董奉草堂,包括杏林始禮堂、南雅堂、百草園等。董奉山景區憑藉其名山、名人、名果以及董奉草堂、玫瑰山莊宗教文化等旅遊資源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竹田岩景區有奇石相互依傍,形成多箇中空的天然洞穴,另有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手書刻字“桃源洞”、千年古寺西興寺、歷代建碑等歷史遺蹟。臘溪源景區有蟒蛇舔水、獅頭洞、天紳瀑、石破天驚等著名景點,並以其林茂、水秀、谷深的原生態風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2008年12月25日,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準予設立董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定名為“福建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特色景觀

董奉草堂董奉草堂

董奉山主峰海拔577m,氣勢雄偉,森林茂密、溝壑縱橫、是長樂境內的主要山峰,也是福州不可替代的御風屏障,享有“一旗二鼓三董奉”的聲譽。

董奉山景區憑藉其名山、名人、名果以及董奉草堂、玫瑰山莊宗教文化等旅遊資源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竹田岩景區有奇石相互依傍,形成多箇中空的天然洞穴,另有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手書刻字“桃源洞”、千年古寺西興寺、歷代建碑等歷史遺蹟。

臘溪源景區有蟒蛇舔水、獅頭洞、天紳瀑、石破天驚等著名景點,並以其林茂、水秀、谷深的原生態風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疊翠岩,又名“竹田岩”,位於長樂古槐鎮竹田村天馬山。這裡素以山石奇特、岩洞幽深而聞名遐邇。自山麓沿石徑上登,可見層岩疊翠,樹木蔥蘢。西興寺與古榕樹左右擺開,一紅一綠,相映成趣,格外引人注目。

西興寺依岩而建,初創於明萬曆年間。寺前四巨岩一字排開,宛如屏風,石上分別題刻大字“阿”、“彌”、“陀”、“佛”,俗稱四大金剛。岩頂翠榕廣陰,岩下立有十餘塊大石碑,多為歷代鄉民興修岩洞及禪寺的紀事碑。寺為兩進式,依山傍崖,坐南朝北。大殿後有潭,傍於崖根,潭水清澈。以杯盛水,水可溢凸於杯口。泉水常年不涸,離不開林木植被庇護。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老榕樹位於西興寺東側。出大殿前廊左邊門,迎面兩大突兀巨石夾一千年古榕。巨石高出地面數米,形成窄長石谷。古榕長在深深谷底的岩石隙中,夾縫之間求生存,廣闊空中求發展(見圖)。胸圍約八米粗的主幹斜靠在岩壁上,眾多氣根相互盤纏,抱岩而立,共同支撐整株大樹平衡。古榕老乾虬枝,枝幹相互交錯,樹葉濃密,青翠欲滴。遊客可從石梯登上岩頂,危而無險。置身榕陰之中,即使再炎熱的夏天也不致出汗。

古榕樹周邊岩洞、石景很值得一游。榕樹下有石徑直通一串岩洞,洞洞相連,逶迤曲折。開闊處有廳堂大小,夾窄處僅容側身。洞內岩石爭奇獻秀,共有四十餘處天然石景。如一線天、八仙洞、石篷廳、月斧岩、金龜脫殼、金雞孵蛋、雲蛙吐水、狀元帽、羅漢靴等。出岩洞,過天橋,境界豁然開闊。兩塊崖石各有十餘米方圓,連線之處僅容一人出入。岩頂建有觀日亭,遊人憑欄遠眺,村莊綠野,海天相連。附近還有三台石、桃源洞、仙船石等三十餘景。許多遊客覽勝疊翠岩不禁叫絕:如此眾多裸露巨岩層層疊疊,實屬罕見;遊覽疊翠岩,勝過日光岩、太姥山。

西興寺大雄寶殿前放生池旁,還有一株樹齡四百多年的丹桂。樹幹挺拔,枝葉繁茂。每值金秋,滿樹白花,香氣醉人。

榮譽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福建長樂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在由福州市旅遊局聯合福州日報社、福州市廣電集團、中國移動福建公司福州分公司舉辦的“中國移動G3印象”——福州市十佳旅遊景區、十佳旅遊線路評選活動中,與馬尾船政文化等景點榮獲“福州市十佳旅遊線路”稱號、優秀旅遊景區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