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錫[明代官吏]

董天錫(約1550年前後在世)字壽甫,董越次子。江西省寧都縣田頭鎮璜坊村人。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青州太守、四川參政、南京大理寺卿。主修《贛州府志》,著有《璜溪文集》。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董天錫,董越次子。江西寧都田頭鎮王坊人。

明朝著名政治家、南京工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明成化五年(1469年)探花、贛南歷史上第一位駐外大使董越之子。

1496年,明弘治九年進士,累官南京太理寺卿。歷任刑部主事、青州太守、四川參政、南京大理寺卿。

明朝嘉靖15年(公元1536年)主修《贛州府志》十二卷。

主要作品

有《璜溪文集》傳世。

人物事跡

弘治九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刑部主事的官職。後外調任“理漕刑”,當時漕司搞赤字預算,借太倉的銀子填充,董天錫嚴厲地加以制止。為了讓漕運通暢,董天錫主持疏浚加深加寬高郵溝,築寶應堤。後由員外郎右遷青州太守。時青州發生蝗災,董天錫減免賦稅,發放救濟糧,救活數萬百姓,使百姓生活趨於安定。

董天錫在擔任山東、兩浙運使期間,以剛正、廉明自勵,阻止朝廷里的大宦官投機私販,不懼權貴,士人、百姓都稱他為“青天”。後任四川參政,用計策平定芒部,董天錫將自己的功勞扣住不發,沒有讓皇上知道;轉任四川右轄後,董天錫更加清正。不久,董天錫任貴州左轄,他廉潔愛民,拒絕接受已成慣例的“例金”白銀7000兩。

人物評價

董天錫秉性剛直,將依附奸邪權貴看作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當這些人掌權後,他就自稱有病,將烏紗帽一擲,要求回家。董天錫官至南京大理卿,後因“九廟災,自陳允歸”。

董天錫的《璜溪文集》今已難得一見,僅《寧都直隸州志》有他的一篇文記,全文寫得既堂堂正正,又循循善誘,滿腔熱情與誠摯傾注於字裡行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