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癭蟎

葡萄癭蟎

葡萄癭蟎,屬蜘蛛綱,甲蟎目, 癭蟎科,又名葡萄潛葉壁虱、葡萄銹壁虱、葡萄毛氈病。全國各地發生普遍,主要為害葡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葡萄癭蟎葡萄癭蟎

葡萄癭蟎又稱葡萄銹壁虱或毛氈病。屬於蜱蟎目,癭蟎科。此蟲分布較廣,主要在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為害嚴重。

發生規律

葡萄癭蟎一年發生多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孤雌生殖為主,也進行兩性生殖。以成蟎越冬,越冬場所主要集中在葡萄芽苞鱗片內,其次是樹皮裂縫、草縫、土縫中。葡萄芽苞上的絨毛及幼嫩鱗片可以保證成安全越冬,特別是一年生枝條上的芽苞,質量最好,在此越冬的成蟎數量也最多,平均近10個,多者達上百頭。二年生和三年生枝條及老蔓上的芽苞很癟,水分和營養缺乏,所以很少有成蟎在其上越冬。在樹皮裂縫中就更少了。

毛氈病由癭蟎引起,主要為害葉片。毛氈病由癭蟎引起,主要為害葉片。

葡萄癭蟎活動較早,據我們觀察,本地區最早在5月上旬葡萄展葉時就開始出蟄危害,到5月中下旬開始第一次較小的發生高峰期。此後若不加強防治,危害會更加嚴重,8月中旬開始第二次大的發生高峰期,持續到9月下旬。初霜來臨時,葡萄癭蟎結束髮育,停止危害。在0℃時葡萄癭蟎停止發育,越冬代成蟎轉移到葡萄芽苞鱗片內,以及老桿樹皮內。

主要危害

全國各地發生普遍,主要為害葡萄。成、若蟎在葉背刺吸汁液,初期被害處呈現不規則的失綠斑塊。軒得表在形成斑塊狀表面隆起,葉背面產生灰白色茸毛。後期斑塊逐漸變成銹褐色,被害葉皺縮變硬、枯焦。嚴重時也能為害嫩梢、嫩果、卷鬚和花梗等,使枝蔓生長衰弱,產量降低。毛氈病在高溫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發生更為嚴重。我國中部地區除十星葉甲外,還有一種黑跗瓢螢葉甲,也嚴重危害葡萄,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寄生性

毛氈病由癭蟎引起,主要為害葉片。毛氈病由癭蟎引起,主要為害葉片。

葡萄癭蟎專性寄生葡萄,有趨嫩性,主要刺吸嫩葉,葉片老化後轉移到臨近嫩葉上,繼續取食危害。葡萄癭蟎唾液中可能含有某些生長調節劑,當刺吸葉片時,其唾液中的激素類物質便進入葉肉組織,促使受害組織周圍細胞增生,或抑制受害組織生長發育,形成毛氈或叢枝。

氣候因素影響

在所有的氣候因素中溫度對葡萄癭蟎的發生程度影響最大,開春以後,隨著氣溫的上升葡萄癭蟎也開始出蟄活動。在新疆6~8月是最熱的三個月,而這三個月也是葡萄癭蟎最繁盛的時期,9月份以後隨氣溫的下降,葡萄癭蟎也慢慢開始減弱了危害的勢頭,早霜的到來使葡萄癭蟎停止了發育。
根據歷年觀察的經驗,在此暫定葡萄癭蟎最低發育起點溫度為12℃,以此來推算不同發生期所需日度,不限發育上限最高溫度。計算結果為:第一次發生高峰期在5月10~20日,以4月1日開始算起,歷時40~50天,所需日度為135.19~224.47℃。第二次發生高峰期在7月2~10日,歷時93~101天,所需日度為837.24~966.39℃。
颳風和降雨對葡萄癭蟎種群數量的影響不大,但可以加速種群在田間的擴散。

種群動態

毛氈病由癭蟎引起,主要為害葉片。毛氈病由癭蟎引起,主要為害葉片。

葡萄癭蟎一般在5月中旬開始第一次小的發生高峰,此時蟲苞大都出現在新梢的基部葉片上,因為此時期新梢基部葉片還很幼嫩,對葡萄癭蟎比較適口。再者,成蟎一般在芽苞鱗片中越冬,隨幼葉的展開開始取食,而葡萄新梢在5月中旬生長快速,平均一晝夜可以伸長5~10厘米。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看到的蟲苞都出現在新梢的基部葉片上,移動性是很小的。這個時期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抓好這次防治,可以為以後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
7月中旬是第二次大的發生高峰,剛開始的時候,蟲苞大都出現在新梢上部的幼嫩葉片上。證明葡萄癭蟎是有趨嫩傾向的,下部葉片此時角質層很厚,組織老化,水分和養分減少,已經不適合葡萄癭蟎的寄生。除非新梢上部葉片危害殆盡,布滿蟲苞,葡萄癭蟎群體才會向下部老葉擴散。若前期防治工作沒有做好,這個時期葡萄癭蟎發生會很普遍,蟲苞布滿整株葡萄葉片。

防治措施

國內由於葡萄癭蟎以前很少引起嚴重損失,所以一般不加以重視,也不採用特殊的防治,在大多數情況下防治葡萄白粉病的硫製劑的使用已足以限制該蟲害對新梢和葉片的危害。由於新疆氣候乾燥很少有病害的發生,使用硫製劑的機會比較少,因此葡萄癭蟎的危害要比內地嚴重。
國內防治葡萄癭蟎一般採用化學防治,輔助一些物理防治措施,很少用生物防治,這與國際上對綠色食品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生產上對葡萄癭蟎採用的防治方案是:秋後徹底清掃果園,收集被害葉燒毀或深埋。早春葡萄芽膨大吐絨時,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殺死潛伏芽內的癭蟎。這次噴藥是防治的關鍵時期,若歷年發生嚴重,發芽後可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對疫區調運的插條、苗木等,應注意檢查,防止把癭蟎傳到新區去。
另外早春使用石硫合劑不可能殺死所有的葡萄癭蟎,只是對葡萄株本身噴施石硫合劑,許多潛伏在雜草土縫中及石硫合劑觸及不到的葡萄癭蟎在6月份以後開始出來危害。

綜合治理

1.農業防治措施

①抹芽抹芽是釀酒葡萄園中重要的一項技術措施,關係到葡萄產量和品質。由於葡萄癭蟎的主要越冬部位在一年生葡萄枝條的冬芽鱗片內,所以把抹去的葡萄芽帶出葡萄園深埋,以降低葡萄癭蟎種群基數。抹芽的時間以葡萄芽伸長到1厘米時最好,過早芽太小,操作不方便;過晚浪費葡萄樹體養分。
②定梢抹芽後10~15天,若天氣穩定,短期內沒有災害性氣候影響,可以定梢,以最終確定留梢量。由於新梢的生長速度很快,超過葡萄癭蟎的移動速度,而且新梢的葉片幼嫩,葡萄癭蟎在新梢下部葉片上發生危害,去掉的新梢要帶出田間。
③除萌櫱葡萄植株下部的萌櫱條影響通風透光,造成下部鬱閉,利於葡萄癭蟎的發生和發展。澆水時葡萄癭蟎隨水進行傳播,所以除萌櫱是必須的。
④摘心、副梢處理葡萄癭蟎在開春剛發生時主要在新梢的下部葉片上,那時葡萄新梢的所有葉片都很幼嫩,葡萄癭蟎很容易刺破葉片進行侵染,而葡萄癭蟎移動的速度是很慢的,在初期飼料充足的情況下,葡萄癭蟎轉移的很少,此時期葡萄新梢生長很快,所以在上部葉片上見不到葡萄癭蟎。到7月上旬葡萄癭蟎發生第二個高峰期時,葡萄下部葉片老化,角質層加厚,葡萄癭蟎很難侵染,轉而去侵染上部幼嫩葉片,所以在7月上旬第二個葡萄癭蟎高峰期時,蟲苞大都在幼葉上。此時期摘心和副梢處理的幼葉都要帶出園外,可以降低葡萄癭蟎的蟲口基數。
⑤冬季修剪由於釀酒葡萄特殊的結果習性,一般結果部位在3~6節上,因此以極短梢修剪為主,這樣的修剪模式對於降低葡萄癭蟎的蟲口基數有很大的幫助。具體修剪模式如下:
培養三主蔓扇型樹體結構,每個主蔓上剪留4~5個枝組,每枝組留3~5芽,儘量貼近主蔓,這樣可以控制結果部位不外移。地面以上40厘米的高度範圍內不留枝條,以有效阻止葡萄癭蟎從土壤傳播的幾率,而且灌溉水接觸不上枝條和葉片,對減輕葡萄癭蟎及其他病蟲害的發生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⑥清潔葡萄園將枯枝落葉深埋漚肥,或燒掉。清潔葡萄園可以清除大多數的葡萄癭蟎及其它病蟲害越冬場所,結合對植株噴灑石硫合劑,應該成為葡萄園裡長期堅持的一項常規技術措施。

2.化學防治措施

①石硫合劑的使用早春葡萄出土後未發芽前,使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施葡萄枝條;歷年發病較重的葡萄園,可在葡萄芽苞剛展葉時噴施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秋季修剪後,結合清潔葡萄園再噴施一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
②其它化學藥劑的使用抓住葡萄癭蟎發生的兩個關鍵的高峰期進行施藥,在高峰期前噴施藥劑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節約人力和物力。
當5月中旬在田間發現零星的葡萄癭蟎蟲苞時可以使用樂斯本、速蟎唑、噠蟎靈進行噴藥防治,一般結合殺菌劑使用一至二遍;當第二次發生高峰期來臨之前交替使用樂斯本、速蟎唑、噠蟎靈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