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紡

一種紡織的類名。古詩“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曾提及。

概述

一種紡織的類名。中國最早用於紡織的植物纖維是葛纖維,歷史悠久。1972年,在江蘇省吳縣草鞋山一處發掘出三塊葛布殘片,據鑑定,在那個遺址迄今已有5000餘年的歷史。葛藤產於中國各地,屬於豆科,藤本,有塊根,可以食用,當先民們在煮或燒食塊根時,發現葛藤遇熱是皮就變軟。很容易分離出纖維,為了增加強度,用手搓拈之後形成細繩,可以織布。據文獻記載,周代時,專門設有“掌葛”的官員,負責管理葛的種植和紡織。自此以後,葛布的生產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戰敗後,曾將十萬皮葛布送給吳王夫差。在《詩經》中涉及到葛的種植和紡織的有四十多處。那時候把精細的葛布叫“浠”,把粗糙的葛布叫“綌”。
13世紀以來,棉花的生產從少數民族地區向中原推廣,明清以來,在紡織上棉纖維占據了重要地位,葛纖維的生產便退居其後。但在現代的紡織業中,仍然有其用武之地,在邊遠地區的兄弟民族和邊遠山區仍習慣用葛紡。

相關條目

紡織

植物纖維

江蘇

詩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