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國

葛國

葛國,為歷經夏朝、商朝、周朝三朝的一個小諸侯國,位於夏與商之間。國祚長達約1800年。

葛國葛國

簡介

大約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個獨霸一方的“葛國”,即葛伯國。自伯益的大兒子飛廉為第一任葛伯開始,封爵40位,共立國1800年左右。虞舜時期,大禹為司空,受命治水,讓顓頊的後裔伯益當他的助手輔佐治水,負責技術工作,相當於現在的水利部部長。伯益跟隨大禹治水13年,左準繩,右規矩,定山川,圖博物,察民俗,著有《山海經》18篇。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堯舜禪讓之例讓位給他。禹去世後,伯益卻謙讓不就,避於箕山。於是大禹的兒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政權夏朝。夏朝建立後,啟也不虧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的大兒子若木為徐伯、二兒子飛廉(一作大廉)為葛伯(伯是一種爵位。中國古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伯是第三等),此為葛被封國之始。

記載

《孟子·藤文公下》載:“湯居亳,與葛為鄰。”反過來,就是“葛與湯主鄰”。陳昌遠陳隆文在《論山西垣曲商城遺址與"湯始居亳"之歷史地理考察》曰:“垣曲商城與古葛伯國遺址鄰近,與‘湯始征,自葛’的歷史記載相符。” 《姓考》 :“黃帝支庶,封於葛。” 《通志》載:“葛氏:伯爵,嬴姓。夏時諸侯。今郾州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即其地也。子孫氏焉。”葛國的遺址在今河南商丘市寧陵葛伯屯。此地以“葛伯之樂”聞名於商、周,是歷史記載葛氏得姓的源發之地。
夏屬葛國是被商湯所滅。春秋時淪為魯的附庸,後滅於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