葚座炭角菌

葚座炭角菌,屬球殼目,炭棒科,拉丁名為Xylaria anisopleura。

中文名葚座炭角菌
拉丁名XylariaanisopleuraMont
別名炭葚
中文亞門名子囊菌亞門
拉丁亞門名Ascomycotina
中文綱名核菌綱
拉丁綱名Pyrenomycetes
中文目名炭角菌目
拉丁目名Xylariales
中文科名炭角菌科
拉丁科名Xylariaceae
中文屬名炭角菌屬
拉丁屬名Xylaria
形態特徵
子座單生至群生。有柄或無柄,頭部近球形、卵形、橢圓形或棒形,長5~28mm,粗2~9mm,表面黑色,由於突起的子囊殼而呈桑葚狀,內部白色,充實。柄暗褐色,初期有細毛,後光滑,多皺,長達22mm。子囊殼近球形,直徑0.8~1mm,埋生,孔口疣狀,其周圍凹陷成小圓圈;子囊圓筒形,有孢子部分160~220μm×9~12μm。孢子單行排列,22~35μm×7.5~10μm,不等邊或微彎曲,初無色並有油點,後暗褐包。
生活習性
夏秋生於林內倒木或腐木上。
地理分布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四川、甘肅等地。
經濟價值
為木材分解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