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新

葉麗新,1976年生,籍貫,江蘇常熟,博士,副研究員。專著有,《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研究》,《課程開發與課程實施散點透視》(第二作者),《語文教學模式論》(第二作者)。研究方向, 語文課程教學論(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語文教育測量與評價)。所教課程,語文學科教學論;語文教育測量與評價;語文微格教學。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葉麗新,1976年生,江蘇常熟人,博士,副研究員。200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系,其後就職於華東師範大學網路教育學院,主要負責教師培訓項目研發與管理工作。2011年9月調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語文課程教學論”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語文課程教學論(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語文教育測量與評價);教師專業發展

所教課程

語文學科教學論;語文教育測量與評價;語文微格教學

科研項目

1. 葉麗新-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框架、方法與樣例”(B05013),經費1萬。2006.4-2008.11
2. 葉麗新- “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入發展之途(79001305),經費1萬。2006.12-2009.7
3. 葉麗新- “上海市新農村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子項目:“信息技術與國中語文教學資源”(521Z0517)2008.4-2008.12

專著

《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23萬字。
《課程開發與課程實施散點透視》(第二作者)?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本人承擔11萬字。
《語文教學模式論》(第二作者)?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獲:2004年浙江省社聯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論文

《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邏輯”》,《語文學習》,2012年第7期。
《面對面教師培訓三重境界的適用情境與實現途徑》,《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0期。
《解析教師培訓中的三個基本問題—“國培計畫”培訓者團隊研修項目實施反思》,《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7期。
《透視基於BBS論壇的中國小課堂同步交流》?《中國電化教育》?2008年第1期。
《聚焦網路課程教學設計中的“內容設計”》?《開放教育研究》?2008年底8期。
《參與式教師培訓課程的定位與設計》?《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1期。
《電腦與寫作——中國小信息技術套用的教育學反思例談》?《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
《高校教師與中國小教師遠程合作案例研究--源自一次真實經歷的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7年第7期。
《信息技術環境下寫作評價的新進展》?《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9期。
《“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需要正視的幾個問題》?《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12期。
《校本教研:信念、行動與保障?一樣都不能少》?《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6年第2期。
《管窺語文能力培養意識的發展》?《中國教育學刊》?2004年第7期。
《寫作教學軟體:寫作和寫作教學理念先行》?《信息技術教育》?2004年第10期。
《“網路寫作”研究:“網路寫作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起點》?《語文學習》?2004年第5期。
《走出“假性”繁榮──淺論我國教學模式理念的模糊性及對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2期。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03(6)轉載。
《校本課程離我們有多近──國小語文隱性/微型校本課程》?《國小語文教學》?2003年第1期。
《方言對學生書面表達的影響探微》(上、下)?《中學語文教學》2001年第1、2期。
《“瞻前”“顧後”話“討論”》?《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4期。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小教育》?2001(9)轉載。
《教師——具有自省意識的課程實施者》?《集美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課程實施”的三維理解》?《現代教育論叢》?2000年第6期。

課題

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框架、方法與樣例(上海教科?項目編號:B05013)
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2007.01-2008.1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困境與深入發展之途”?獲2008年上海遠距離高等教育學會立項課題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