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蕎滅

[別名] [生態分布] [方例]

[別名] 酸蕎麥、金蕎麥《植物名實圖考》,野蕎麥根、苦蕎麥根《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來源] 蓼科植物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 的全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有結節狀的塊根。單葉卵狀三角形或箭形,長2.5-10厘米,寬2-9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狀戟形;托葉鞘筒狀,膜質。花白色或淡綠色;花序總狀組成圓錐狀,分枝稀疏,花偏生於花序軸的一側。瘦果長卵形,具3棱,黑褐色,常為花被的2倍。花期夏季,果期秋末冬初。
[生態分布] 生於山野、路邊、溪邊陰濕處。產於廣西梧州、靈川、金秀等縣市;分布於陝西、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 味酸、苦,性寒。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健胃消食。
[傳統套用] 治咽喉腫痛,扁桃腺炎,肺炎,肺膿瘍,胃腹痛,胃十二指腸潰瘍,產後腹痛,痛經,風濕性關節炎,地方性甲狀腺腫,甲亢,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方例] 1. 地方性甲狀腺腫 葉蕎滅(野蕎麥)30克,開(雞,公者)氣管1條,水煎服。
2. 宮頸炎 葉蕎滅(野蕎麥),抹斗咪(旱蓮草),陽龍表(梔子),鴨灶亮緊(刺鴨腳木),紅林(虎杖),鵝麻紅(餓螞蝗),仇公亮(毛冬青),上山虎(海金子),八套咪(木賊),銅鑽(定心藤),九季風(三加皮),巴卡緊(五加皮),木翁緊大葉臭椒)各10克,水煎服。
3.哮喘 葉蕎滅(野蕎麥)根60克,鉗模咪(魚腥草)30克,研細末,配雞蛋煮吃。
4.跌打骨折 葉蕎滅(野蕎麥)根適量,搗爛調酒炒熱溫敷患處,並用15-30克,煎水,取汁沖酒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