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斗咪

分類 生態分布 性味

一級分類 常用植物藥
二級分類
分類 抹斗咪
年份 maatv douv miev
別名 旱蓮草、黑墨
來源 菊科植物鱧腸 Eclipta prostrata(L.)L.的全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斜升或平臥,高20~60厘米,自基部分枝,全株被貼生糙毛,搓爛有黑色液汁。單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10厘米,寬0.5~2.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有細鋸齒或為波狀。花白色,雜性,舌狀花雌性,管狀花兩性;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瘦果3棱形或扁四棱形,表面有瘤狀突起,免冠毛。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態分布 生於田邊、溝邊、田野濕潤地上。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份。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曬乾備用或鮮用。
性味 味甘、酸,性涼。
功效 涼血止血,養陰滋腎,清熱利濕,消腫,收斂。
傳統套用 治小兒發熱驚風、肺結核咯血、牙齦出血、衄血、吐血、便血、血尿、崩漏、淋濁、白帶、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或搗汁服。
方例 1.小兒肺炎 抹斗咪(旱蓮草)、剎烈便(華澤蘭)、朋鋸咪(旱田草)各10~15克,水煎服。 2.急性支氣管炎 抹斗咪(旱蓮草)、唐產咪(雷公根)、雙亮(桑)葉、培八亮(枇杷)葉各15克,勤人旁(金銀花)、十涯磨(天冬)、甘仔(柑)陳皮各9克,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