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2000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0年至2004年為中央機關政府公務員,2004至2006年為我駐外使館三等秘書,2006年2月至今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南亞編輯部主任、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目前主要從事南亞地區政治與國際關係、反恐怖及非傳統安全研究。學術代表著作有:專著《巴基斯坦——純潔的國度》,譯著《空間戰爭》等。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基本信息

人物資料

姓名:葉海林

性別:男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學歷:碩士

研究方向:反恐怖、南亞地區政治

掌握外語:英語

教育背景: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2000年至2004年 為中央機關政府公務員

2004年至2006年 為我駐外使館三等秘書

2006年2月-至今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目前,為央視的特約評論員,作為嘉賓多次參與央視《環球關注》·《防務新觀察》·《今日關注》和《央廣時評》;鳳凰衛視《全球連線》等多檔國際評述類欄目嘉賓等關於軍事方面節目的評論,發表的觀點獨特新穎,獲得觀眾好評。

論文著作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葉海林[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學術著作:1、《巴基斯坦-純潔的國度》,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8年

學術論文:1、“金磚”的成色(2009-6-16)

2、“麥帥”又來了,“麥帥”又走了(2009-6-16)

3、南亞諸國“病而不僵”的奧秘(2009-6-11)

4、如果地區強權能保持克制(2009-6-4)

5、印度的為鄰之道 ( 2009-6-2)

6、發育不良的南亞民族國家(2009-5-18)

7、分離主義致南亞先天不足(2009-5-14)

8、虎殤(2009-5-6)

9、巴阿“新戰略”並不新(2009-4-23)

10、日太空軍事化 有多遠走多遠(2009-4-14)

11、破解"神聖矩陣"玄機(2009-4-9)

12、駛向深藍三“不”(2009-4-8)

13、瓜達爾陸橋的意義(2009-4-1)

14、中國應化海上威脅為陸地安全(2009-3-24)

15、中國怎樣通向印度洋的“溫暖海水”(2009-3-17)

16、中國應追求印度洋運輸安全(2009-3-16)

17、命運之海(2009-3-13)

18、美國必須重新發現南亞(2009-3-5)

19、印巴誰都不是“第一”(2009-2-26)

20、美對巴政策不應再矛盾(2009-2-17)

21、阿富汗:美國不能再逃跑了(2009-2-9)

22、中國外交需要更多“造詞”(2009-2-8)

23、三問美國南亞戰略(2009-2-6)

24、“全球恐怖主義”是偽命題(2009-2-1)

25、不能總是陰謀論(2009-1-21)

26、印度需要什麼樣的巴基斯坦(2009-1-9)

27、海盜、“君主”、公共產品(2009-1-9)

28、軍事博物館裡的比較政治(2009-1-9)

29、有行的,就有不行的(2008-10-21)

30、有一種宿命叫做巴基斯坦(2008-10-21)

31、和塔利班談判?(2008-10-21)

32、穆沙拉夫謝幕 謝里夫時代或來臨(2008-9-4)

33、穆沙拉夫評傳(2008-9-2)

34、要太空站 不要太空戰(2008-8-27)

35、巴基斯坦告別平民英雄年代(2008-8-20)

36、愛國主義的大腳印如何走到今天(2008-8-17)

37、克什米爾之結(2008-7-17)

38、亞洲新戲劇(2008-7-10)

39、謝里夫的笑與忘(2008-7-3)

40、塔利班的三副面孔(2008-6-26)

41、“麥帥”來了,“麥帥”走了(2008-6-11)

42、他們總有的說(2008-5-29)

43、準備好了么,普拉昌德同志(2008-4-10)

44、“雷龍”民主化(2008-3-24)

45、法西姆的總理夢(2008-3-12)

46、玩的就是心跳(2008-3-4)

47、巴基斯坦大選落幕,陰霾猶在(2008-2-27)

48、下一個目標:穆沙拉夫(2008-2-26)

49、選出穩定與和解,難!(2008-2-18)

50、為Chindia加油(2008-1-14)

51、應該對巴基斯坦抱有信心(2008-1-4)

52、貝·布托走了,穆沙拉夫怎么辦?(2008-1-3)

53、愛強人,恨強人(2008-1-2)

54、對俾路支解放軍恐怖活動的分析(2007-11-1)

55、穆沙拉夫:風浪中的一年(2007-11-1)

56、巴基斯坦:三駕馬車時代(2007-10-18)

57、兩份議案決鬥(2007-10-16)

58、兩次風暴之間(2007-10-10)

59、穆沙拉夫攜手貝·布托?(2007-9-14)

60、“靜音”之後的動靜(2007-7-17)

61、該怎樣走出國門(2007-7-5)

62、仇富與反仇富之“國際範例”(2007-6-12)

63、南盟峰會:中國“投石問路”多邊外交邁重要一步(2007-4-20)

64、喜馬拉雅南麓的朝陽(2007-4-5)

65、三個和尚有水吃?(2007-3-5)

66、龍象如何共舞?(2007-1-25)

67、蕭伯納與李光耀(2007-1-4)

68、從新德里到伊斯蘭瑪巴德—中國和諧外交的“試驗田”(2006-12-31)

69、日本:多少錢買把椅子(2006-12-26)

70、在印度身上找自信?(2006-12-7)

71、水刑、謊言與政黨政治(2006-11-3)

72、結構不均衡問題對新形勢下中國與巴基斯坦關係的影響(2006-10-1)

73、公意還是眾意?(2006-7-13)

74、改變"重政輕經" 穆沙拉夫訪問中國打出"橋"牌(2006-2-28)

75、China-Pakistan Relationship: All-Weathers, But Maybe Not All-Dimensional, Pakistan –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Deteriorating Security in Afghanistan, FOI, Sweden, 2009

主持課題情況:

巴基斯坦恐怖主義研究,社科院所重點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