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生

葉新生,原上海徐匯區人民醫院院長,現任上海九洲醫院院長,行醫40餘載,醫治病人無數,病人贊她為“神醫。

基本信息

簡介

姓名:葉新生 性 別:女 年齡:61歲

職務:院長 工作經驗:40多年 學歷:醫學博士

葉新生,原上海徐匯區人民醫院院長,現任上海九洲醫院院長,行醫40餘載,醫治病人無數,病人贊她為“神醫”,同行稱她為專家,而她最喜歡的還是別人叫她一聲“大夫”。雖已61歲高齡,卻退而不休,依然堅守在醫療工作第一線,拓展著生命的寬度,詮釋著人民醫生的責任與擔當 。

學術成就

1972年開始從事主持中國婦科病研究,曾多次先後獲國家計生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計生委頒布的“六五”國家婦科學攻關獎、表彰證書、婦科腫瘤研究工作表彰榮譽證書等殊容。主持研究婦科腫瘤的遺傳與生育,獲寧上海市衛生廳科技成果一等獎。多年來先後在國內外專業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

擅長領域

擅長婦科病的治療,尤其對婦科腫瘤、不孕不育、婦科炎症等疾病的治療有很高的造詣。

職業經歷

葉院長從醫40多年,曾先後擔任人民醫院婦科主任、上海人民醫院院長,此期間,她還利用業餘時間總結工作經驗編寫關於婦科病的論文成功在國內外雜誌上成功發表。

榮譽

1976年,榮獲國家婦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1977年,容獲65國家婦科學公關獎

1784年,獲得上海市十佳院長稱號

院長葉新生

10年來,葉院長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奮鬥,在這些年的工作中,葉新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贏得了醫護人員及患者的高度好評。

上海九洲醫院門診大樓,一次特殊的病理分析會正在進行。8張黑白X光片、CT片整齊地擺放在觀片燈箱上。只見一位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老人,身著白大褂端坐在前排,認真聽取科室骨幹對病人的病理分析和處置意見。她有時讚許地點點頭,有時疑惑地追問著……這位老人就是我國著名婦科專家葉新生。

她像一個攀登者——拓荒創新,不斷衝擊醫學高峰!在葉新生家的抽屜里,至今仍保留著華山醫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的借書證。她說:“提高知識能力,要向書本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同行學習。知識需要創新,醫學更需要不斷創新。”基於此,葉新生向一個個世界性難題發起了挑戰。

宮頸糜爛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當時國內宮頸糜爛實驗及臨床研究還是空白。“一定要趟出一條新路子,讓患者康復起來。”葉新生暗暗下定了決心。從此,她開始了長達10年的艱難探索。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在醫院的支持下,葉新生引進了國外先進設備,建立了當時在上海各大醫院處於一流水平的實驗室,著手研究宮頸糜爛的病理,探索宮頸糜爛的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方法。對重度宮頸糜爛,根據病理改變的過程,提出了宮頸糜爛早期為治療黃金期的論斷,為開展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了探索宮頸糜爛對女性的危害程度,她依託上海郊區的一個實驗基地,每一次實驗,葉新生都盯在現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和數據。“科研課題要來源於臨床,預備實驗要當做正式實驗來做,動物實驗手術一定要當做給病人手術一樣對待,實驗數據一定要精確可靠,這樣的課題才有臨床意義。”葉新生如是說。

3個多月過去了,通過嚴格的實驗,她全面掌握了宮頸糜爛的病因,提出了宮頸糜爛的分類及臨床處理原則。30年不懈探索,葉新生擔綱研究的“宮頸糜爛研究”成果,填補了國際空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醫學科研的道路上,葉新生跋涉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婦科醫學紀錄。她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二等獎13項,發表論文180餘篇,主編著作6部,享受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成為了婦科專業的奠基人。

她像一位生命的守護神

妙手回春,創造一個個醫療奇蹟,2008年,浙江一女子因患宮頸糜爛,同時引發了併發症,導致不孕症,輾轉了多家大醫院,醫生的建議都是子宮切除。找到葉新生時,患者絕望地說:“那么多醫院都給我的子宮判了‘死刑’,實在不行就切掉吧。”

葉新生安慰患者說:“切了腿固然可以康復,但如果切了,你就無法做母親了。只要你積極配合,我一定想辦法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當患者康復出院時,緊緊拉著葉新生的手,無比驚喜地連聲說:“沒想到,真的沒想到。”一年後,患者發來龍鳳胎的照片及感謝信……

她像一支燃燒的蠟燭—— 燃燒著自己,照亮著她人

在不少行當,都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但葉新生卻自有一套“理論”:“醫學技術不能保守,需要後來者居上,這樣醫學事業才能發展。我把技術一代一代往下傳,那就等於我的生命在延續,為什麼要保留呢?”對於自己的學生,葉新生總是悉心相助,傾囊相授。現任醫院婦科主任周紅,是葉新生帶的研究生。

葉新生還先後帶婦科醫生到美國和奧地利進修學習,使其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高了能力。周紅現擔任上海醫學會婦科學分會委員、上海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已成為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教授。

為了讓婦科向更高層次發展,在強手如林的婦科界占有一席之地,已年屆61歲高齡的葉新生還始終密切關注婦科的發展走勢及醫院的日常管理,適時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從2001年至今,葉新生一直默默無聞的為婦科奉獻著,小到科室資料收集、整理。並把自己的360萬元獎金和稿費捐獻給醫院,作為人才培養基金。如今,婦科已湧現出周紅、劉雅萍等一大批後起之秀,她們已成為婦科發展的中堅力量。全科室梯次配備,“四世同堂”,為後續發展積蓄著能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