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兒耙

葉兒耙

葉兒耙屬於糕點、甜點,主要原料是糯米,口味是香,工藝是蒸,製作難度屬於中級。葉兒粑,又叫“鴨兒粑”,是川南聞名的風味小吃,以其鮮嫩如雛鴨,也因為它用葉子包裹而得名,是端午節美食。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葉兒耙葉兒耙
葉兒粑(又叫豬兒粑、鴨兒粑),是四川宜賓地區(五糧液故鄉)極富盛名的一種傳統地方美食。因為其外面包有良姜葉子,顧名為葉兒粑。製作葉兒粑選料考究,工藝精細,具有色綠形美、細軟爽口的特點,為四川名小吃之一;葉兒粑作為四川宜賓市的地方特產,就不得不提到製作餡料的另外一種宜賓特產--芽菜。芽菜是製作最正宗葉兒粑必不可少的調料之一,芽菜和豬肉炒制的肉餡包如糯米粉中,裹上良姜葉,蒸熟後香氣濃郁,入口糍糯。
因大家對葉兒粑的喜愛,顧後續廣泛流傳到各地,各地根據當地的口味再做變化,調配出類似甜味葉兒耙等新的品種。現在在瀘州、成都、樂山市犍為縣等地都能看到和吃到葉兒粑,只是做法略有不同。

製作方法

原料配方

葉兒耙葉兒耙
(100個配料,每個重100克)
皮料:糯米5千克粘米2千克紅糖750克熟豬油250克
餡米:餡料的調製可以多樣化,有芽菜+肉餡、金鉤、蝦仁、蟹黃、玫瑰、芝麻、洗沙、等品種,每個包餡30~35克
工藝流程
選米配比→浸泡→磨漿吊乾→制皮→包餡→包葉→蒸製→成品
①1.選米配比:以糯米含支鏈澱粉100為標準,然後視粘米的品質高低加入粘米。
粘米品質高,糯米六成,粘米四成:粘米品質低,糯米七成,粘米三成。這是決定製成品糍糯的關鍵,否則產品不僅粗糙而且粘牙粘顎。
2.浸泡:將配的來洗淨去雜,然後用冷水浸泡。每天換水1~2次。夏季浸泡2~3天,冬季5~6天,使米粒充分吸水。
3.磨漿、壓乾粉:將泡好的米用石磨磨製成米漿,要求轉速慢,所謂“快舂碓,慢搖磨”(轉速過快會出現“燒漿”,使製成品發泡,無韌性)。然後將米漿吊乾或壓乾,成為一定水分的乾漿粉(俗稱“吊漿”)。
4.制皮、包餡:按比例將吊漿、紅糖、豬油充分揉擦成皮料,再按每個皮料70克包餡30~35克做成耙坯待用。
5.包葉蒸製:將洗好的巴葉順紋路包裹耙坯,依次擺入蒸籠內,旺火蒸製(以鍋內水沸騰為準),大籠40~50分鐘,小籠20分鐘。
②原料:1、糯米粉。2、豬肉粒。3、葉兒粑葉子。4、碎米芽菜。
做法:
1、鍋中放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肉粒煸炒至斷生。
2、放入碎米芽菜炒勻後裝在碗裡待用。
3、糯米粉里加水揉成團,葉兒粑葉子剪成段。
4、取適量麵團在手裡捏成碗狀。
5、放進適量餡料。
6、將周邊往裡收攏,用雙手搓成圓球後放在一段葉子上。
7、全部做完後上沸水蒸鍋中,用中大火蒸六分鐘。
8、六分鐘後取出。

質量標準

形態:木魚形或橢圓形。
色澤:色白,微帶綠葉本色。
組織:軟糯滋潤,不粘牙,不粘上顎。
口味:有巴葉香味和餡料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