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魚雷

萬象魚雷

萬象魚雷,台“中科院”的“萬象館”首項研發的水下武器系統就是磁感應水雷,也就是萬象魚雷。

簡介

萬象魚雷萬象魚雷
20世紀60年代後期,台灣“中科院”電子研究所(現改稱資訊通信研究所,又簡稱為“三所”)為研發水中兵器並進行測試,在台海軍左營軍港桃子園基地海邊,籌建一座實驗廠房,定名為“萬象館”。1976年“中科院”電子所成立水下科技組,即所謂“三所十六組”負責水下兵器研發,其研發重要基地就是“萬象館”,也是“中科院”唯一的水下科技研究專業單位,目前其研發設施及儀器已具備國際一流水準。

台“中科院”的“萬象館”首項研發的水下武器系統就是磁感應水雷,也就是“萬象系列水雷(wsm)”。為了有效測試研發效果,“中科院”興建了台灣第一座磁模擬室,以校正磁感應器。萬象水雷從1984年開始生產並部署以來,共有三代,型號包括可空投和在水面布放的柱型雷,水面艦艇布放的錐型雷,用於反登入作戰灘頭淺水海域布放的淺水雷,適用於飛機、潛艇與水面艦船布放的沉底雷。

萬象1型艦布放椎型雷(WSM210),形狀為錐型,總重1400磅,裝藥重650磅高爆炸藥,引爆方式為磁性引爆,並具延時備炸及自毀功能。萬象1型空投用柱型雷(WSM110),形狀為柱型,總重1400磅,裝藥重650磅高爆炸藥,引爆方式為磁性引爆,並具延時備炸及自毀功能。萬象2型水雷則是較先進的複合感應水雷,也有淺水雷、沉底雷等型。

2001年“中科院”曾主動對外表示,萬象3型火箭推動上升機動水雷已完成研發測評工作。這是“中科院”罕見地主動公布水下武器系統的研發情形,也顯示“中科院”在水雷武器系統研發上已獲一定的進展。台海軍將領當時吹噓說,由“萬象”一、二代的磁感應、聲磁壓多重感應水雷,發展到第三代的火箭推送上升式機動水雷,這象徵台軍水下武器的研發技術,已取得極大突破,這將對未來台海海戰優劣態勢,產生重要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