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店

萬福店

萬福鎮(農場) 鎮政府駐萬福店,人口2.6萬人,面積66.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萬福店、黑龍口、玉皇廟、鳳凰山、魏家崗、三口堰。

基本情況

萬福鎮(農場)鎮政府駐萬福店,人口21159人,面積66.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萬福店、黑龍口、玉皇廟、鳳凰山、魏家崗、三口堰。

全場(辦)版圖面積73平方公里,實有耕地4.8萬畝,2.6萬人,下轄5個村,一個居委會。 這裡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316國道、漢十高速公路、漢丹鐵路穿境而過。東至武漢3小時車程,西往襄樊2小時到達。水電供應、道路硬化、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實行農林牧副漁、工商運建服綜合經營,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同步發展

歷史沿革

萬福店農場創建於1958年2月,時為襄陽行署幹部農場,由行署各直屬單位、隨縣、丹江水利工程處、武漢軍區等單位下放的1027名幹部組成。後經三次擴場,於1964年3月更名為"湖北省國營萬福店農場",為省直屬農場之一。隸屬關係經過四次變更,1997年移交隨州市管理,2000年移交曾都區管理。2005年,市政府批准設立曾都區萬福店辦事處,保留農場建制,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2006年,湖北省政府批准設立萬福鎮。

2007年4月26日,湖北省民政廳《關於隨州市曾都區設立萬福鎮的批覆》(鄂民政發15號):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隨州市曾都區設立萬福鎮,以原萬福店農場區域為萬福鎮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萬福店。2009年由曾都區劃歸新設立的隨縣管轄。

經濟發展

農場姓"農",特色農業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農場是國家級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省級雜交稻制種基地、市級良種棉繁育基地。年繁育小麥近2萬畝,雜交稻制種5000畝,棉備戰繁育8000畝。農場還於198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活大豬出口基地,畜禽公司常年出欄生豬1萬餘頭。在畜禽公司的輻射帶動下,養殖、漁業和皮蛋加工經銷三大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大力推行"豬-漁-鴨-蛋"配套,上下游產品互動共興,產供銷一體化模式,不斷拓展農工增收空間。

萬福店有悠久的揚工重商傳統,因萬姓生意昌興而得名。建場後累計投資數億元辦起20餘家工商企業,屢創輝煌。目前該場(辦)項目用地的存量優勢十分明顯,轄區內近10萬畝土地全部為國有土地,場辦17家工商企業的存量土地多達1600餘畝,此外場辦企業閒置廠房1000多平方米,設備40餘台套。在近50年的發展中,農場還培養了一大批生產、經營和管理人才,培育了一批在隨州乃至鄂西北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和美譽度的地產品牌,如 "拓新"牌萬福皮蛋、榮獲國際金獎的"觀月牌"萬福老窖系列酒等。該場(辦)擬充分發揮這五大存量優勢吸引客商投資。通過以商引商、搭建平台招商、全員招商、重獎引資功臣、重獎納稅大戶、切實保護客商利益等措施,堅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工作,重鑄萬福工業輝煌。

社會事業

在全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體要求,著力推進和諧萬福建設,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履蓋全場,特別是種田的農工退休後平均每年可領取3000元左右的養老金,讓周邊鄉鎮農民好生羨慕。

精神理念

建場初期的萬福人同全國人民一樣,靠著一種精神力量的支撐在艱苦的條件下,風餐露宿,艱苦奮鬥,打下了發展基礎。建場以後,大批幹部和知青陸續從全國各地來到萬福,造就了萬福作為新興移民區特有的寬廣胸懷、開放意識和包容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大批務工人員外出至沿海開放地區歷練、鍛造,帶回了新思路、新理念。特別是建場近五十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農墾戰士薪火相傳、積澱形成的艱苦創業、埋頭苦幹的農墾精神和四海為家、和諧共進的移民文化,成為萬福加快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與不竭動力。農場黨委將不斷挖掘、豐富和深化移民文化的深刻內涵,繼承和發揚萬福優秀的人文傳統,引導全場上下凝聚民智,順勢而為,傾心打造新優勢;艱苦創業,真抓實幹,全力謀求大發展。

未來展望

農場與辦事處共存,雙重體制優勢讓萬福人民盡享中央和各級政府惠農政策的陽光普照,同時作為建場近50年的國有農墾企業,有著比鄰近鄉鎮更優越的工業基礎、更優厚的招商資源、更通達的招商環境和更豐厚的投資回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