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燕子石

萊蕪燕子石又名蝙蝠石,是我國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一,石片色多深綠、淺綠,間有紫褐,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概述

萊蕪燕子石
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學名三葉蟲化石,燕子石生成於古代寒武紀後期,是我國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一。三葉蟲原本是生長在海水中的一種節肢動物,五億年前,一次不可名狀的巨大震動,把無數的礫石和三葉蟲們驟然間壓縮到地底,之後歷經億萬年的熔鑄,三葉蟲的形骸如春燕穿柳,似蝴蝶尋芳,浮雕般凝於岩板層面,色澤古雅,姿質溫潤,紋彩特異,富有天趣,成為記錄滄桑巨變的稀世珍寶和耐人玩味的收藏珍品。  
萊蕪聖井一帶是我國燕子石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且品質上乘。燕子石石片色多深綠、淺綠,間有紫褐;蟲化石色呈微黃,突出石面,一般2厘米至4厘米大小,須翅翎羽皆栩栩若動,形如飛燕,狀若翔蝠;石質細膩,沉透如玉,叩有銅聲,撫如凝脂。當代著名書畫家范曾先生曾為萊蕪燕子石題詩曰:“化石崢嶸億年沉,紛紛燕子入殘痕。轟然地裂無邊火,鑄就混沌萬古魂”。
燕子石工藝,歷史悠久,明清時就已用燕子石制硯,稱為“多福硯”、“鴻福硯”。富有天趣的燕子石工藝品色澤古雅,姿質溫潤,紋彩特異,成為記錄滄桑巨變的稀世珍寶和耐人玩味的收藏珍品。好的燕子石和好的石料外形再加上好的藝術手法所製成的燕子石工藝品,充分體現了其本身具有的地久天長、福壽延年、快樂天使、喜慶吉祥的深刻含義,深得文人雅士的賞識。特別是用燕子石製作的燕子石硯,保潮耐涸,易於發墨,不傷筆毫,備受歷代文人的珍愛,清乾隆帝《西清硯譜》將其列為眾硯之首。近年設計製作的燕子石鎮尺、筆筒、筆架、花瓶、胸墜、鼻煙壺、印章、石瓶、座屏、壁掛、盆景等工藝品,便是選此石為材,借飛燕巧施技藝,精雕細琢而成,備受各方旅遊者的喜愛。
燕子石貴在自然美,燕子的完整程度、大小多少和色澤亮度是自然美的重要體現。好的燕子和好的石料外形 再加上好的藝術手法所構成的燕翔牌燕石,充分體現了其本身具有的地久天長、福壽延年、快樂天使、喜慶吉祥的深刻含義,達到了天人合一臻於完美的藝術效果,從心理和精神上滿足了顧客的需要,提升了傳統燕石加工的藝術品位。這也是她脫穎而出區別於其它類似製品的一個顯著的不同點。

價值

萊蕪燕翔書畫雕刻園可生產多種燕石精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其產品多次作為國家禮品饋贈國際友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她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眾多家庭爭相收藏的藝術珍品,為萬千小康之家帶去歡悅、好運和吉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