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伊卡

基本信息

萊伊(俄文:Лаика,英文:Laika)1957年10月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一個月後,混血狗萊伊卡乘坐“斯普特尼克”2號於當年11月3日進入太空。
儘管萊伊卡因太空艙內溫度過高僅存活了幾個小時,但它證明,生物在太空中也能存活,並為日後蘇聯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奠定了基礎。

萊伊卡萊伊卡

選擇萊伊卡的原因

此前,蘇聯科學家已經開始訓練一些狗以用於彈道飛彈實驗。“斯普特尼克”2號發射9天前,弗拉基米爾·亞茲多夫斯基博士從中挑選了一隻名叫萊伊卡的兩歲小狗,作為第二顆人造衛星的乘客。
選擇萊伊卡的原因有不同版本的說法。有人說,選擇萊伊卡是因為它相貌可愛。也有人說,航天人員比較喜歡萊伊卡的對手,不願看它死去,因此選擇了萊伊卡當替死鬼。
“斯普特尼克”2號上的氧氣和食物僅夠萊伊卡生存一個星期左右。因此,萊伊卡進入太空意味著踏上“不歸路”。
亞茲多夫斯基在一本書中寫道:“萊伊卡安靜、有吸引力。”
他還回憶,前往發射中心前,他把萊伊卡帶回家讓它和孩子一起玩。他說:“我想為它做些好事,它活不了多久了。”
從建造“斯普特尼克”2號到將其發射升空,研究人員完全是在沒有設計圖的基礎上工作,這在今天難以想像。
基格列奇科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當我們有了電腦、精密工業設備、雷射和其他東西時,沒人能在一個月內建造出一顆新衛星。現在一個月僅夠開始做書面工作。科羅廖夫之後告訴我們,這是他一生中最開心的一個月。”

短暫的存活

“斯普特尼克”2號發射前出現了一些技術問題,萊伊卡足足在艙內等待了3天。由於氣溫較低,工作人員用一根管子將太空艙和加熱器連線在一起給萊伊卡保溫。
1957年11月3日,萊伊卡乘坐的人造衛星升入太空。這顆衛星重500多公斤,而“斯普特尼克”1號重83.5公斤,1958年1月31日發射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僅重約14公斤。“斯普特尼克”2號向世人證明了蘇聯將大重量物體送入太空的能力。
人造衛星發射中,研究人員發現萊伊卡的脈搏過快。但升入太空後,它的脈搏和血壓恢復正常。
根據蘇聯當時的報導,萊伊卡升空一星期後被實施安樂死。此事引起西方動物保護者的抗議。蘇聯解體後,“斯普特尼克”2號發射工作的參與者透露出隱情:他們當時的確計畫給萊伊卡實施安樂死,但它升空幾小時後就因艙內太熱死去。
當時的工作人員鮑里斯·謝爾托克說:“如此短的時間裡不可能建造可靠的維持生命和控制熱量的系統。”
此後,又有幾隻狗在太空中死去,直到1960年8月,貝爾卡和斯特熱爾卡平安返回地球。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乘坐宇宙飛船升空。
加加林事後開玩笑說:“我實在無法理解自己是誰,宇宙中的第一個人還是最後一隻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