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水

【詞目】菽水【拼音】shū shuǐ【注音】ㄕㄨ ㄕㄨㄟˇ【解釋】豆與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常指晚輩對長輩的供養。詳細釋義典源《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禮記註疏》卷十《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漢·鄭玄註:“王云:熬豆而食曰啜菽。”唐·孔穎達疏:“謂使親盡其歡樂此之謂孝。”

詳細釋義

典源

《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

《禮記註疏》卷十《檀弓》

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

漢·鄭玄註:“王云:熬豆而食曰啜菽。”

唐·孔穎達疏:“謂使親盡其歡樂此之謂孝。”

釋義

“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啜,吃;菽,豆類。餓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後遂以“啜菽飲水”等形容生活清苦。亦簡稱“菽水”等。常指晚輩對長輩的供養。

運用示例

宋 陸游 《湖堤暮歸》詩:“俗孝家家供菽水,農勤處處築陂塘。”

明 孔貞運 《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銘》:“四方執經者,戶履常滿,而菽水之供倚辦十脡。”

清 梁啓超 《國民籌還國債問題》:“使舉吾民啜菽飲水之資,而悉節減之以償國債。”

唐 李商隱 《李義山文集·祭韓氏老姑文》:“弓裘望襲,菽水承歡。”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八回:“晚生只願家君早歸田裡,得菽水承歡,這是人生至樂之事。”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髮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郁達夫 《再游高莊偶感續成》詩:“只愁母老羣兒幼,菽水蒲編供不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