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勞聯會

菲律賓勞聯會,是菲律賓華僑勞工的全國性組織。前身為20世紀30年代初期建立的華僑工人協會。

歷史

1937年5月1日,由菲律賓華僑總工會倡議組織。

1938年4月,在馬尼拉舉行菲律賓華僑職工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討論、通過組織章程,並選出首屆執行委員會

5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並作為團體會員加入菲律賓無產階級總工會。成立後,菲律賓華僑總工會即行撤銷,其所屬各勞工團體加入勞聯會為團體會員。其執行委員會之下設常務委員會,由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財政部和外交部組成。歷屆執委會主要負責人有:施喚醒、高劍峰、莊林修、沈爾七、蔡漢祥、黃怡塗、沈福水、魏文基、吳紫清等;顧問有許立、李永孝(李炳祥)等。所屬團體會員中,以菲律賓華僑店員救亡協會(店救會)的規模最大。時值中國抗日戰爭初期,遂以團結抗日救亡為宗旨,儘可能減少激烈的罷工鬥爭,而採取與資方協商解決的方式。對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的鬥爭,亦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原則。

1938年廈,舉辦理論學習班,提高各工會負責人的理論水平。又創辦美范印務館、建國中學、民族夜學和國防劇社。1939年底,出版《建國報》等刊物,加強抗日救亡宣傳,動員僑胞抵制日貨。又發動華工捐獻,支援祖國抗戰。1938年1月,鼓勵會員參加菲律賓華僑救國義勇隊;

1939年初,又組織回國慰勞團。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後,即成立菲律賓華僑抗日護僑委員會。日本占領時期,組織勞聯會非常時期指導委員會,指導所屬會員開展抗日鬥爭。其主要工作是:鼓勵和指導會員堅持抗日反奸鬥爭,進行口頭宣傳,傳播戰時訊息,發動民眾支持留在農村的同志開展武裝鬥爭,並開展統戰工作,共同對敵。

1942年3月12日,成立菲律賓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抗菌反),負責抗日反奸鬥爭。美國重占菲島後,1945年7月勞聯會恢復活動,並決定成立菲律賓華僑各店員團體聯合會(店聯會),翌年又與之合併。戰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和菲律賓政府聯合壓迫和摧殘華僑愛國民主運動,如製造九五事件、王家外事件、"五華共"案件等,勞聯會的活動日漸困難。

1947年12月24日起停止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